科研产出
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条纹锯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对条纹锯(0–80日龄)的可量性状进行测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80日龄条纹锯全长的生长符合Y=4.529-(9.227×10-5)X3+0.015X2-0.189X(R2=0.994),干重增长符合Y=0.002X3-0.151X2+3.257X-18.232(R2=0.993),其变化曲线呈"J"型增长。多数功能器官具有异速生长的特性,与摄食、运动相关的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早,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全长呈正异速生长,拐点之后相对于全长呈负异速生长或等速生长。口裂、吻长、眼径、胸鳍、尾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20、44、32、36、19日龄,其他相关器官的生长拐点相对较晚,头长、头高、腹长、体高的生长拐点分别为56、37、44、60日龄,其中头长相对于全长在拐点之前呈负异速生长,拐点之后呈等速生长。条纹锯部分功能器官的优先发育保证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早期摄食能力和对敌害的躲避能力的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其生存能力。条纹锯异速生长模型的建立,有助于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适宜条件,从而获得其最适和最大生长效能,为人工繁育和养殖条纹锯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方法对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皮为研究对象,分析热水法提取、酸法提取及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对鱼皮胶原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得胶原蛋白紫外光谱吸收特性峰在220~232 nm之间;提取方法对羟脯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热水提取可显著提高鱼皮胶原蛋白的凝胶强度,酸法提取可显著提高鱼皮胶原蛋白的特性黏度;3种鱼皮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都在31℃附近,提取方法对变性温度影响差异不显著;热水法提取胶原蛋白的等电点(pI 5.9)低于其他方法所得胶原蛋白(pI 7附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浸泡液中碘离子的新型氧化工艺的研究
《无机盐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亚硝酸钠-过氧化氢混合氧化剂将海带浸泡液中的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并以其为氧化剂进一步氧化海带浸泡液中的碘离子生成单质碘,达到回收碘的目的。研究了利用混合氧化剂制备碘酸根离子的反应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100 mL的含碘量为498 mg/kg的海带浸泡液需要加入混合氧化剂的量分别为50μL 8%(质量分数)亚硝酸钠溶液、150μL 30%(质量分数)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碘离子物质的量比为3.5∶1)。将制得的碘酸根离子作为氧化剂氧化碘离子,考察了pH、碘离子与碘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对海带浸泡液中碘离子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0、碘离子与碘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比为5∶1、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最优条件下,碘的氧化率为94.9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宗淡水鱼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研发进展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也是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据统计,2013年全国草鱼养殖产量为505.79万吨,年增产27.62万吨,增幅5.78%,主产区为湖北、广东、湖南等省;鲢鱼养殖产量为383.27万吨,年增产14.49万吨,增幅3.93%,主产区为湖北、江苏、湖南等省;鳙鱼养殖产量为300.37万吨,年增产15.22万吨,增幅5.34%,主产区为湖北、广东、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输胁迫下日本黄姑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海洋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运输胁迫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胁迫处理后,鱼体肝脏中抗氧化防御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处理前水平(P<0.05),之后逐渐下降到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在处理后也有所升高,但一直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中维生素C(VC)含量在处理后1 h显著性升高,以应对氧化压力;而自由基含量先升在胁迫0.5 h后快速降低并恢复到处理前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在处理后0.5 h达到最高值,然后快速恢复并与处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运输胁迫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对日本黄姑鱼造成影响,在胁迫应激反应中SOD和CAT可以作为有效的生物指示剂用于胁迫状态的检测;同时,日本黄姑鱼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防御体系,能较快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并调整鱼体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微生态制剂在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斑节对虾选育中家系幼虾标粗合适的放养密度,在室内、外分别按200、300、400尾/m2的密度养殖斑节对虾仔虾(PL15)40 d,每两天以日投饲量的75%添加糖蜜和两种商品微生态制剂(利生菌王和BZTR碧水),比较两种微生物制剂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及对水质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上升,室内组和室外应用利生菌王组的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呈下降趋势,室外应用BZTR碧水的斑节对虾SGR呈下降趋势,而SR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试验组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酸氮(NO2-N)、硝酸氮(NO3-N)和磷酸盐(PO43--P)均随养殖时间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200尾/m2组各指标最低,400尾/m2组最高。相同密度下,室内应用利生菌王的试验组的NO2-N浓度均低于BZTR碧水组,室内外应用利生菌王试验组的NH4-N浓度均高于BZTR碧水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首(鲍)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形态结构观察
《动物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犬首(鲍)(Siberian gudgeon)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犬首(鲍)卵子发生过程可以分为Ⅰ~Ⅵ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为卵原细胞发育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层出现滤泡细胞;皮质液泡和卵黄颗粒分别发生在第Ⅲ、Ⅳ时相;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含丰富的卵黄和少量皮质液泡;第Ⅵ时相卵母细胞退化,进而被卵巢吸收.犬首(鲍)成熟卵表面卵膜孔呈漏斗状,卵孔区域类型属于降旋混合系统,其成熟卵膜表层具有特殊的柱状体结构,高度为18.3~30.6 μm,平均分布密度为0.15个/μm2,分析可能为该物种或生态类型的卵膜结构特征,推测对产沉黏性卵鱼类受精卵孵化、胚胎发育起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乳链球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点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全菌及超声破碎后的上清微球疫苗。显微镜观察显示随着PLGA质量浓度、PVA(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和外水相体积的增加,上清微球平均粒径均随之增大。最终确定上清微球制备条件为PLGA质量浓度25 mg·mL-1、PVA质量浓度1mg·mL-1、外水相体积20 mL。全菌微球制备条件与上述的相比,仅PVA质量浓度调整为2 mg·mL-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全菌和上清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9.4μm和3.9μm,微球均呈球形。BCA(二喹啉甲酸)法分析显示包封率分别为68.07%和63.49%;载药量分别为5.49×108个·mg-1和3.58%;28 d体外累积释放量分别为64.2%和82.8%。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超声波破碎 PLGA 微球 复乳溶剂挥发法 缓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