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颗粒直链藻水华生消对婆罗异剑水蚤(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湖库型水华的发生机理和生态效应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有关水华生消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利用两个室外水泥池在中等尺度上考察了颗粒直链藻水华生消过程对婆罗异剑水蚤(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后者摄食对水华生消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颗粒直链藻水华发展迅速,仅5 d时间叶绿素浓度就从(21.24±0.75)μg·L-1上升到(240.34±11.00)μg·L-1;随后水华进入快速消退期,3 d后叶绿素a浓度下降到(53.63±0.47)μg·L-1.婆罗异剑水蚤的摄食压力对颗粒直链藻水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华生消期间含有婆罗异剑水蚤的藻液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组低20μg·L-1左右,最大差异为26.08μg·L-1.期间婆罗异剑水蚤的丰度也由接入时的(56.50±4.32)ind·L-1增加到(142.11±6.35)ind·L-1,增加了1.5倍.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鱼类摄食压力情况下,颗粒直链水华的爆发和消亡对婆罗异剑水蚤的生长和繁殖没有负面影响,反而促进了其种群数量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水华期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供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包装军曹鱼片在冰温保鲜期间的品质变化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气调包装军曹鱼片在冰温保鲜期间的品质变化,本文以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为对照,研究了气调包装军曹鱼片在冰温贮藏期间的K值、细菌总数、TVB-N、pH值、持水性、汁液流失率、感官评价、质构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调包装鱼片的鲜度指标K值达到初期腐败值60%和细菌总数的最大限值106 CFU/g是18 d,比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分别延长了6 d和2 d,达到TVB-N含量最大限值0.30 mg/g是23 d,比空气组和真空组延长了9 d和7 d。气调包装样品的汁液流失率、pH值升高速度较对照组缓慢;气调包装鱼片的持水率、感官品质、质构参数、色泽的变化较对照组小。综合比较表明,冰温气调包装军曹鱼片比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分别延长了8~10 d和2~6 d的贮藏期,说明冰温气调包装具有较明显的延缓军曹鱼片的腐败变质,更适合应用于高品质军曹鱼片的保鲜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鲻嗅囊的组织形态结构观察及功能探讨
《动物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用鱼为全长35.5~40.0 cm的野生鲻(Mugil cephalus),采用石蜡切片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鲻的嗅囊以及嗅板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鲻的嗅觉器官由左右两个呈扁平椭球形嗅囊构成,分别由前后两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嗅囊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80,长径与短径之比为2.09。嗅囊的嗅轴左右两边分别有垂直于嗅轴并向上倾斜排列整齐的18~25个披针形嗅板,只有初级嗅板未见次级嗅板。嗅板由中央髓和两侧的嗅上皮两部分构成,中央髓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组成。嗅上皮又分为感觉区和非感觉区,感觉区位于嗅板的内侧,具有发达纤毛,呈连续分布状态,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细胞纤毛较少。通过光镜和电镜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嗅上皮细胞大致可分为5类:基细胞、支持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纤毛感觉细胞和柱状细胞。文章讨论了鲻的感官活动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与气象Ⅰ——石斑鱼低温寒害指标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可揭示不同大小石斑鱼抗寒性差异及其机体应激反应,探索斜带石斑鱼生存的临界温度,为石斑鱼养殖选择合理放养周期、寒害风险评估、制定防寒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5、200、600 g/尾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降低水温并记录不同水温下的存活情况,并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表明:(1)石斑鱼小鱼轻度寒害指标为水温11℃,持续1天,中度寒害指标为水温10℃,持续时间1~2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0℃,持续3天。中鱼的轻度寒害指标为14℃,持续1天,中度寒害指标12℃,持续1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1℃,持续1天。大鱼的轻度寒害指标为15℃,持续1~2天,中度的寒害指标为15℃,持续3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4℃,持续1天;(2)小石斑鱼在低温刺激下,肝和鳃SOD显著提高,中鱼鳃SOD显著下降,而肝SOD先升高后下降,大鱼肝SOD和鳃SOD都先升后降,但整体活性水平相对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逆转录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引入到鱼类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检测中,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IHNV检测方法。针对IHNV的聚合酶蛋白基因(polymerase protein,L)设计特异性引物,以IHNV基因组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和Bst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RT-LAMP,反应产物添加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后,肉眼观察阳性样本表现为荧光绿色,阴性样本表现为红棕色。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与可视化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实现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特异性分析显示该方法不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及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iral 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virus,VHSV)发生交叉反应,并且可检测不低于10 pfu的IHNV RNA。本研究所建立的IHNV 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不依赖任何专门的仪器设备的优点,其检测结果直观可视化,可实现现场高通量快速检测。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聚合酶蛋白 RT-LAMP 可视化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池塘养殖环境效率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以环境友好型效率标准合理引导青虾池塘养殖生产活动,将淡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纳入效率研究的范畴,以青虾池塘养殖为例,分别运用SBM模型和CCR模型,计算了青虾池塘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以及各投入要素的使用情况。并运用相关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齐次性检验等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青虾池塘养殖的环境效率(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效率)仅为0.476 9,而传统的经济效率(不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效率)为0.696 7,前者显著低于后者,且波动性更强。所有的要素投入都存在过量现象。除电费、虾苗和药物投入外,其他各项投入在环境效率中的过量程度均大于经济效率;具有固定成本性质的投入品,如劳动力投入和机械投入的过量程度更为严重;利用率过低致使肥料投入过量程度高于饲料投入。农户资源配置过程中忽视环境成本是根本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对策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201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中储存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如果信息外泄就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信息之所以会泄露出去是因为很多入侵计算机者想要得到一些重要信息和资料;还有被入侵者得逞的问题是网络的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进行了关于网络安全防护的方法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Bligh-Dyer法、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鲢鱼头部、眼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的磷脂含量与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鲢鱼各部位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各部位磷脂种类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elserine,PS)及一未知组分,鲢鱼各部位的PE、PC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鱼头磷脂中饱和脂肪酸的总量最高,其次是内脏中含量,鱼眼中含量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在鱼头中最丰富,明显高于背肌、鱼眼、腹肌、鱼尾,后三者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内脏中含量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鱼眼中最多,与腹肌、鱼尾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都在49%以上,但明显高于鱼头、背肌内脏中的含量。各部位间内脏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次是鱼眼。鱼眼磷脂中C22∶6的含量最丰富,C20∶5在内脏磷脂中含量最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湖北产淡水鱼脂质分布及组成分析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 2014
摘要:应用Folch法和薄层层析(TLC)技术分析比较了鲢鱼(Hypephthatmichtys motitrlx)、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鳊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四种湖北产淡水鱼头部、背肌、腹肌、内脏四部分脂质的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鲢鱼、草鱼、鳙鱼、鳊鱼的头部和内脏脂质含量显著性地高于腹肌和背肌,在四种鱼中,鲢鱼头部和内脏脂质含量都是最高的,草鱼的腹肌和背肌中脂质含量都是最低的。TLC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淡水鱼各部位脂质组成中除了中性脂质外还含有极性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