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亲鱼 维生素C 繁殖性能 后代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平洋西北海域柔鱼理化特性的初步分析

食品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太平洋西北海域柔鱼为原料,测定不同部位的质量组成及可食部分(胴体、鳍和头足)的基本成分,并测定去皮胴体不同温度下的加热失重。太平洋西北海域柔鱼的可食部分比例为72.4%左右,粗蛋白含量为15.9%~18.4%,粗脂肪含量为0.4%~0.7%,可认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其胴体水分含量较高,但蒸煮加热时保水能力较强;较其他鱿鱼在成分和加工性能上均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太平洋西北海域 柔鱼 可食部 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毛蚶苗种健康培育技术初探

中国水产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毛蚶俗称毛蛤、瓦楞子等,它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人们喜爱,历史上曾是莱州湾主要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羊口毛蛤"作为土著地理名牌远近闻名。但由于受浅海水质和底质双重污染以及过度生产捕捞等因素影响,我市毛蚶整体自繁能力逐年下降,资源严重衰退,多年形不成产量。近年来,为进一步恢复毛蚶资源,提升其品质,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光合细菌对糙海参幼苗培育阶段的影响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受精后24 h孵化出的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耳状幼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水体不同量光合细菌对糙海参苗期生长、成活、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光合细菌(浓度为1×1011cfu·m L-1)添加量分别是0 m L(组1,对照组)、50 m L(组2)、100 m L(组3)和150 m L(组4),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104尾幼体于室内水泥池(5 m×3 m×1.5 m)中,试验周期为41 d。结果表明,添加光合细菌组的糙海参出苗体质量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3和组4的体质量和成活率又明显优于组2(P<0.05),组3和组4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光合细菌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糙海参苗体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组3种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3和组4的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组2(P<0.05),淀粉酶活性在3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第10天后,各试验组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20天后,各试验组化学需氧量(COD)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磷(TP)的差异不大(P>0.05)。表明光合细菌可以促进糙海参幼体的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改良育苗水体水质。

关键词: 糙海参 光合细菌 体质量 成活率 消化酶活性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拖网绞车变频控制系统设计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基于拖网绞车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该方案以拖网曳纲张力为控制对象,用PLC和变频器实现交流电机的变频控制,使拖网绞车保持恒张力状态。介绍了拖网绞车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和基本组成,对绞车变频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运转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拖网绞车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 拖网绞车 变频控制 PLC 张力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问题与对策

新经济 2014

摘要:面对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加剧,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已成为国际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农业部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渔发[2012]35号)指出:"休闲渔业是以渔业生产为载体,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中氟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优化与比较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灰化蒸馏-氟试剂比色法(ADFRC)和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测定南极磷虾中的氟含量,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精密度和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ADFRC法的最适波长为580 nm,样品馏出液稀释25倍测定样品中氟含量;ISE法采用标准溶液添加法绘制标准曲线,取样2 g,加盐酸10 mL,测定样品中氟含量。与ADFRC法相比,ISE法操作简单快速,样品平行性好。利用ISE法测定南极磷虾各部位及其制品中的氟含量,可见,南极磷虾中氟主要蓄积在甲壳及头部,在加工过程中去掉甲壳及头部可降低南极磷虾制品中的氟含量。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灰化蒸馏-氟试剂比色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磷虾制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对刀鲚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抗氧化酶活性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3、0.54、0.96、1.68和3 mg/L 5个CuSO4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并通过观察肝、鳃组织病理变化来研究Cu2+污染对刀鲚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刀鲚幼鱼随Cu2+浓度升高毒性效应逐渐增强,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087、1.062、1.042和0.96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 67 mg/L。刀鲚幼鱼暴露24 h之后,各Cu2+浓度处理组(0.1,0.2,0.3 mg/L)CAT活性、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暴露48 h后,各组CAT活性下降,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SOD活性提高显著(P<0.05);暴露72 h后,SOD活性有所下降,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1.68 mg/L和3mg/L的Cu2+浓度对刀鲚幼鱼的鳃和肝都造成严重的损伤,暴露在高浓度组(3 mg/L)中的刀鲚,其鳃上皮细胞肿大变性,鳃小片几乎全部脱落;肝呈黄色,超微结构发现肝细胞明显增大,线粒体空泡化,胞质中出现空泡和大量脂滴,表明Cu2+可诱发刀鲚出现脂肪肝综合征。SOD、CAT活性变化以及鳃、肝结构变化都反映刀鲚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可用作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刀鲚幼鱼 安全浓度 抗氧化酶 组织病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夏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模糊综合评价及来源分析

海洋环境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含量的调查分析,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春、夏季各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均为Zn>Pb>Cu>As>Cd>Hg;仅在夏季有1个调查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水平属于二类,其余各调查站位在春、夏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水平均属于一类,整体上,春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小于夏季;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方差贡献分别为43.47%、33.31%,重金属分布主要受工业排污与生活污水、沉积物中有机质、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沉积物 重金属 模糊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口蘑菌丝体凝集素性质初步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液体摇瓶培养蒙古口蘑菌丝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得到菌丝体的凝集素粗提物.分析表明:蒙古口蘑菌丝体凝集素对牛血和羊血都能凝集;D-果糖、β-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对菌丝体凝集素均具有抑制作用;弱酸或弱碱性浸提液有利于凝集素的提取;菌丝体凝集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直到60℃以后凝集红细胞的活力才丧失;其凝集活性对Ca2+、Mg2+、Mn2+和Fe3+这四种离子有不同程度的依赖.

关键词: 蒙古口蘑 菌丝体 凝集素 糖抑制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