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水仔稚鱼的营养需求与微颗粒饲料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海水仔稚鱼对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营养需求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其微颗粒饲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进行探讨,以期为研制海水仔稚鱼的微颗粒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水仔稚鱼 营养需求 微颗粒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三门湾冬夏季蟹类数量分布和优势种的变化

海洋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蟹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蟹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和6月蟹类重量密度分别为38.44 kg/km2和75.20 kg/km2,尾数密度为1.99×103ind/km2和3.66×103ind/km2。蟹类重量密度分布呈三门湾西北部水域高于东南部水域趋势,尾数密度分布则呈三门湾西北部水域低于东南部水域趋势。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的结果,日本蟳是本海域蟹类第一优势种,其次为经济品种三疣梭子蟹。两季蟹类大部分为幼体,夏季比冬季种类数有增加。上述优势种对三门湾蟹类数量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回归贡献。

关键词: 三门湾 蟹类 优势种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4个品系的形态变异及判别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11个可量可数性状对美国虹鳟、美国金鳟、芬兰虹鳟及渤海虹鳟4个品系间的形态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11个主成分,对其中累计贡献率达78.88%的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第1主成分受2个性状AA/BL和AD/BL的影响,贡献率为26.75%;第2主成分受2个性状ED/BL和SL/BL的影响,贡献率为19.63%;第3主成分受3个性状BH/BL、HW/BL和PF/BL的影响,贡献率为15.89%;聚类分析法表明美国虹鳟和美国金鳟形态最相近,其次与芬兰虹鳟相似;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4种虹鳟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4品系虹鳟鱼在所选的11个性状上的变异显著(P<0.05)。

关键词: 虹鳟 品系 形态变异 判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法对浒苔饲喂稚幼刺参效果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能形成绿潮的大型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用蛋白酶、纤维素酶、甲酸及自然发酵等方法处理浒苔,并作为饲料喂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结果表明,用蛋白酶处理的浒苔能显著提高刺参的生长率。说明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后,浒苔可以作为刺参的良好饲料,实现浒苔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浒苔 刺参 蛋白酶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分析中国东南沿海拟穴青蟹种群遗传结构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我国东南沿海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种群遗传结构,对10个地理种群130只拟穴青蟹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522 bp的DNA片段共发现1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1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2为10个地方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个体总数的56.15%,而大部分单倍型为稀有单倍型,只在少数种群的个别个体中出现。10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为h=0.6738,核苷酸多样性水平为π=0.1987%,基本呈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10个种群的总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5),但是极为显著(P<0.005)。基于单倍型频率和序列遗传距离法分析的共同结果,广西北海种群与大多数种群的遗传分化显著,而海南三亚种群分别与海南红树林和广东台山种群遗传分化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分子进化中性检验结果表明,自然选择在分子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暗示该物种在最近经历了一个快速的种群爆发及扩张事件。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单倍型 种群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的序列差异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技术扩增我国3个不同海域(渤海湾、东海的舟山海域、南海的广东沿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得到长度为604bp的片段,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48尾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8条序列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个,各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渤海8个、舟山26个、广东1个;48个个体具有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2和0.0028。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3%,而101.03%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3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03(P>0.05)。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与遗传距离均非常低。分析得出:基于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的序列分析,单倍型多样性以东海群体最高(0.8009)、渤海群体其次(0.7000)、南海群体最低(0.2000),而3群体核苷酸多样性则均较低(<0.005);分子变异分析未检测出我国3个野生银鲳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关键词: 银鲳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CO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强化剂及其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成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5%。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27%、1.80%和8.61%,PUFA含量为26.00%。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2.73%~13.47%、1.41%~1.46%和17.04%~17.96%,PUFA含量为39.36%~40.82%。精制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4.58%~17.00%、1.48%~2.78%和30.24%~31.93%,PUFA含量为55.53%~59.32%。混合鱼油型强化剂强化的轮虫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13.34%~14.13%、1.38%~1.42%和24.88%~26.60%,PUFA含量为48.87%~50.70%。综合考虑轮虫成活率及脂肪酸组成,采用0.35 g/L精制鱼油或0.25 g/L混合鱼油强化银鲳仔鱼的饵料轮虫是合适的。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小新月菱形藻 强化剂 成活率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枝角类(Moina sp.)和人工饲料饲养西伯利亚鲟仔鱼30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最适开口饵料,仔鱼的存活率最高(96.67%);投喂水丝蚓组生长速度最快;而人工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不同开口饵料组间仔鱼体成分差异显著,人工饲料组水分含量最高,且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低.采用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仔鱼开口饵料,然后采用水丝蚓进行强化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仔鱼 开口饵料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海野生斑节对虾5个地理群体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三亚群体(SY)、深圳群体(SZ)、阳江群体(YJ)、湛江群体(ZJ)、北海群体(BH)——100个样品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CLUSTAL_X排序软件对测序所得的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通过ARLEQUIN软件对所得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19种单倍型。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依次分别为0.004 35,0.005 86,0.010 50,0.010 81,0.011 68。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依次分别为0.689 5,0.521 1,0.573 7,0.600 0,0.721 1。对5个野生群体的16S rRNA序列进行FST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北海群体分别与三亚、深圳两个群体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余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对5个群体进行AMOVA分析结果表明,5个群体间存在显著性遗传差异。对5个群体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三亚和深圳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北海、湛江群体与三亚、深圳群体的亲缘关系很远。实验表明,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可以为斑节对虾的选择育种提供两个基础群体:一个是三亚、深圳野生原种基础群体;另一个是湛江和北海野生原种基础群体。

关键词: 斑节对虾 16S rRNA 遗传多样性 中国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异源四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异源四倍体 流式细胞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