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珠江口水体、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GC-ECD)方法对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体内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类污染物在水体多介质中的转移分配规律及对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HCHs总量检出范围为1.12~8·91ng·L-1,平均值为4.25ng·L-1;;DDTs总量检出范围为2.61~16.86ng·L-1,平均值为7.66ng·L-1.表层沉积物(以干重计)中HCHs总量检出范围2.51~4.75ng·g-1,平均值为3.61ng·g-1;;DDTs总量检出范围为3.01~6.24ng·g-1平均值为4.33ng·g-1.水生动物中河蚬体内的HCHs和DDTs含量最高,分别为44.49和122.62ng·g-1;;虾类次之,为41.04和82.27ng·g-1;;鱼类最低,平均值分别为27.95和65.43ng·g-1.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河流比较,珠江口水体和底泥中的HCHs和DDTs污染程度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林丹、三氯杀螨醇取代工业生产HCHs、DDTs,成为该水域有机氯污染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珠江口 沉积物 水生动物 DDTs HCH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繁育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群体F_2及F_3遗传差异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对人工繁育的岱衢族(DQ1和DQ2)、闽-粤东族(MY1和MY2)及正交(DM1和DM2)和反交(MD和MD21)F2及F3连续两代共8个群体的2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检测。15个位点在所有检测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共检测等位基因21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是8.1—11.7,平均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598—0.790和0.732—0.794。F2和F3代内的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代间在1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上存在约34.13%的遗传差异;Fst值检测发现,F2的4个群体间的Fst值是0.028—0.067,平均0.0429,F3的Fst值是0.037—0.068,平均0.0535。经过一代繁殖,F2和F3之间的遗传分歧平均增加了1%(0.0106);群体间的N-J聚类图显示,8个群体虽然聚成一族,但是F2和F3之间的遗传距离有增大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选育力度的加强,岱衢族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由近及远,遗传分歧有加大的趋势。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海洋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μL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关键词: 青蟹 脂肪酸 营养强化 大眼幼体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上游玛曲段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黄河上游玛曲段的水质状况,于2006年4—5月对黄河玛曲段干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段的浮游植物共有5门2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3.2×104~54×104 cells·L-1,平均密度为19.7×104 cells·L-1,生物量为0.069~0.464mg·L-1,平均生物量为0.228mg·L-1,其中密度最高的为齐哈玛,生物量最高的为玛曲大桥;浮游动物共有2门10种(属),密度为670~1273 cells·L-1,平均为881.56 cells·L-1,生物量为0.044~0.089mg·L-1,平均为0.064mg·L-1;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介于2~3,表明黄河上游玛曲段水质呈轻度污染;浮游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值均较低,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水质监测技术的水产养殖安全保障系统及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水产养殖中的风险问题,设计了基于水质监测技术的水产养殖安全保障系统。系统由水质监测与信息处理系统、电路控制系统、增氧和投饲设备组成,系统根据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调控增氧、水层交换和投饲。常规淡水鱼池塘养殖情况下,安全增氧时间不低于6.2h/W·d·kg,机械增氧下限为3mg/L,上限为5mg/L,上限运行时滞为0.5~1h,水层交换时滞为1~2h。应用表明,系统比传统增氧方式节约运行时间33.4%,平均降低饲料系数21.6%,系统具有节能、节饲和保障养殖安全的效果。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质监测 智能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春季生物摄食生态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长江口及毗邻南黄海水域多种生物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计算其摄食生态类型,结果表明,一些生物的摄食生态类型计算结果存在时空与计算方法差异,其原因是生物的食性存在季度或年际上的时间变化,并会随栖息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发生改变;统一稳定同位素法与胃含物分析法计算生物摄食生态的判断类型后,2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24种共有生物有21种生物的判断结果一致,推断稳定同位素法计算生物摄食生态类型可行。

关键词: 摄食生态 稳定同位素 长江口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溶菌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株产海洋溶菌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12-86)为原始菌株,对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菌株S-12-86培养18h,溶菌酶浓度为1.0mg/ml,在35℃下,酶解3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7.6%,再生率为23.6%。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下80cm照射120s。对大量再生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R-J-101,其产酶活力达到1808U/mg,比原始菌株(1290U/mg)提高了40%。

关键词: 海洋溶菌酶 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芽孢杆菌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下大菱鲆有水和无水保活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3±0.1℃保活条件下大菱鲆有水和无水状态下的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大菱鲆有水保活72h成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60h成活率为95%。(2)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肌肉中的ATP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无水保活的大菱鲆肌肉中ATP含量低于有水保活的。(3)保活过程中,大菱鲆血液指标MCV、BUN、CR和UA有随保活时间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血液指标GLU、CHE有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有水保活的大菱鲆血液中BUN、CR、UA和GLU显著低于无水保活。通过对大菱鲆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保活过程中大菱鲆死亡的原因之一是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内氨氮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关键词: 大菱鲆 低温保活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倾销对世界对虾贸易转向影响的计量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了美国对虾反倾销案的贸易转向问题。结果表明,反倾销措施引起了对虾的多元贸易转向效应。征反倾销税不仅导致对虾贸易从涉案国转向了部分未涉案国,也导致贸易从高税率国转向低税率国。实施反倾销税在第1年对进口贸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第2、3年贸易限制作用已不明显,说明发生了多元化的贸易转向效应,美国对虾反倾销措施的贸易保护效果已被削弱。探讨了反倾销措施与贸易转向的关系,当存在竞争性的供给国及高额反倾销税时易引起贸易转向现象。

关键词: 反倾销 贸易转向 计量模型 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肠道纤维素酶产生菌主要种类的分离与鉴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我国特有的草鱼肠道内分离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4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测量了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棉花酶和滤纸酶(FPase)活性,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能来自于肠道细菌所产生的外源性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草鱼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高酶活性;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相同纤维素酶的活性存在差异;其中,X7的CMCase活性最高,达0.83U/mL,X5的棉花酶活性最高,达0.87U/mL,X8的FPase活性最高,达0.54U/mL.4种菌株的菌落形态有差异,经16S rRNA基因鉴定,X5、X6、X7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8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图6表3参19

关键词: 草鱼 肠道 纤维素酶产生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