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年平均风场作用下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亚湾2006年和2007年的风场资料进行分析,数值模拟年平均风场作用下大亚湾的余流场,采用保守物质输运扩散法研究大亚湾的水交换能力。把大亚湾分成7个子区域,计算整个海湾和各子区域的水体更新时间,比较了各子区域水交换能力的强弱。大亚湾水交换能力总体为: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优于西部;年平均风场大大加速了大亚湾的水交换速率,全湾平均水体更新时间由仅考虑潮流作用时的82.5 d降低为26.0 d;风场作用下的表、底层环流差异较大,表层水交换能力略高于底层。

关键词: 大亚湾 水交换 风场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脂红身鱼鱼糜脱脂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验证离心法是否适用于多脂红身鱼鱼糜的脱脂,以鲐鱼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0.3%NaCl(A)漂洗、0.4%NaHCO3(B)漂洗、1%NaCl+0.25%NaHCO3(C)漂洗和蒸馏水漂洗后离心(D)(离心速度4000r/min,温度20℃)4种脱脂方法对鲐鱼鱼糜进行脱脂对比实验,脱脂时间均为30min,用脱脂率、蛋白质损失率、弹性和白度衡量脱脂效果。结果表明:离心脱脂法适合鲐鱼鱼糜的脱脂;4种方法中,方法D对鲐鱼鱼糜的脱脂效果最好,残脂率仅为4.8%,脱脂率达到95.2%,弹性最好;方法C脱脂后的白度最高;方法B脱脂后的鱼糜蛋白质损失率最高,超过了50%,其他3种脱脂法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多脂红肉鱼 脱脂 脱脂率 弹性 白度 蛋白质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陆架区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年-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甲壳类有99种,分隶于2目22科46属,其中虾类32种,蟹类51种,虾蛄类16种;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优势种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红星梭子蟹、锈斑蟳、银光棱子蟹、逍遥馒头蟹、猛虾蛄、宽突赤虾、武士蟳、香港蟳、长叉口虾蛄;渔获率B断面最高(7.94 kg/h),C断面最低(4.94 kg/h);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最高(10.31 kg/h),冬季最低(4.05 kg/h);平均渔获率为6.54 kg/h,其中:虾类渔获率0.88 kg/h,占13.46%,蟹类渔获率3.68 kg/h,占56.27%,虾蛄类渔获率1.98 kg/h,占30.27%;甲壳类60 m以浅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20 m水深处;平均资源密度为87.20 kg/km2,资源密度秋季最高(137.47 kg/km2),冬季最低(54.00 kg/km2)。

关键词: 甲壳类 种类组成 资源密度 南海北部陆架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利亚罗非鱼DMRT1基因推导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预测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DMRT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功能域预测分析,探讨了DMRT1的信号肽、亲/疏水性、跨膜拓扑结构、卷曲螺旋结构、基序、功能域及高级结构。结果表明:DMRT1基因推导蛋白不含螺旋卷曲区域,没有信号肽,是一个非跨膜的亲水性稳定蛋白,该蛋白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内,不会发生跨膜运动。DMRT1基因推导蛋白包含两个相同的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分别行使性别调控,使DNA形成二聚体和结合回纹结构的功能。DMRT1基因推导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推测它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且其生物活性可能接受信号途径中多种信号的调控。DMRT1的高级结构中含有两个α-螺旋区域。以上结论为实验室研究奥利亚罗非鱼DMRT1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为明确DMRT1基因与性别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DMRT1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功能 性别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与早期仔鱼生存活力

海洋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和温度、光照、pH等环境因子对其早期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纹缟虾虎鱼进行催熟催产效果较好。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受精率为(78.08±11.39)%,孵化率为(52.82±9.26)%,水温19.0±1.0℃时孵化出膜需208.7 h。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其中心跳期持续时间较长。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 mm,5日龄时基本完成早期仔鱼发育。17.0~25.0℃时纹缟虾虎鱼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17.0~21.0℃时SAI值为39.35~42.95,仔鱼活力较强;23.0~25.0℃时SAI值为26.85~34.20,仔鱼活力较弱。光照组与自然光照组仔鱼的SAI值较高,分别为56.47与55.20;黑暗组的SAI值为27.73。高pH组(pH7.5~9.5)仔鱼的SAI值高于低pH组(pH4.5~6.5),高pH组仔鱼的活力更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仔鱼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0~21.0℃,每昼夜光照12 h以上,pH 7.5~9.5。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性腺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生存活力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亲鱼不同组织的氨基酸及其随性腺发育的变化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海捕银鲳亲鱼肌肉,肝脏和性腺组织的氨基酸,并分析了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雄性V期亲鱼精巢中的牛磺酸含量最高(27.8 mg/g),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而雄性V期亲鱼氨基酸总量在肌肉中最高(631.4 mg/g),其次是精巢(544.8 mg/g)和肝脏(468.0 mg/g)组织。雌性亲鱼肝脏中的牛磺酸含量(13.7 mg/g)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组织。在卵巢从III期发育到V期过程中,雌性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在V期下降显著,而卵巢氨基酸总量维持稳定。在总氨基酸的组成上,肌肉中含量高的氨基酸为G lu,Lys,A sp,Leu和A rg;肝脏中含量高的为G lu,Lys,A sp,Val和Leu;精巢中含量高的为G lu,A sp,Lys,A rg和Val;卵巢中含量高的为G lu,Lys,Leu,Val和A sp。性别和性腺发育阶段对亲鱼肌肉总氨基酸组成无影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III、IV和V期卵巢中的含量分别为17.7 mg/g,41.5 mg/g和29.6 mg/g,且其组成随性腺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银鲳 亲鱼 氨基酸 肌肉 肝脏 性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VP6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淡水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据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GeneBank AF403394)为模板,采用RT-PCR构建了草鱼呼肠孤病毒VP6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显示:实验构建的pCR 2.1-VP6重组质粒含有NcoⅠ和BglⅡ酶切位点;pCR 2.1-VP6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和测序显示含有1.3 Kbp的草鱼呼肠孤病毒VP6基因读码框片段。将目的片段VP6酶切、克隆到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中,再经酶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显示,pCAMBIA1302-VP6含有1.3 Kbp的草鱼呼肠孤病毒VP6基因片段,说明已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前,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草鱼呼肠孤病毒VP6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VP6。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VP6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非淀粉多糖酶 罗非鱼 基因表达 淀粉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4,4′-四溴联苯醚对鲫鱼离体肝脏组织的氧化胁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通过鲫鱼离体肝脏组织的染毒试验,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经不同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暴露后,鲫鱼肝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0.10~10.00mg·L-1的PBDE-47处理鲫鱼肝脏组织30min,0.10mg·L-1浓度组鲫鱼肝脏组织中T-AOC、MDA含量、XOD和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56mg·L-1以上各浓度组的XOD活性和MDA含量随PBDE-47浓度增加逐渐上升,而T-AOC和SOD活性逐渐下降,均与PBDE-47浓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这说明PBDE-47对鲫鱼肝脏产生了氧化损伤,具有生化毒性影响。

关键词: 2,2′,4,4′-四溴联苯醚 鲫鱼 肝脏 离体 氧化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江野生鲮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部分鲤科鱼类中具多态位点的74对微卫星引物对鲮基因组DNA进行筛选扩增,其中11对引物可稳定扩增且有较高的多态性,占总引物数的14.86%,并利用筛选的引物对西江段3个野生鲮群体(深色群体、浅色群体、西江群体)和1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1个引物扩增得到等位基因数为4~23个,大小为100~374 bp,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49 8,不同群体的观测杂合度为0.510 5~0.627 3,期望杂合度为0.712 0~0.765 6,深色群体、浅色群体、西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Nei氏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745 1±0.388 4,0.763 2±0.396 8,0.708 1±0.371 2,0.739 2±0.385 2,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相比,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一致.运用Genetix软件计算得到4个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26 8~0.070 3.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96%,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93.04%,固定系数为0.069 64,群体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主要表现在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之间,而野生群体之间的分化不明显.

关键词: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PCR扩增 微卫星标记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