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酶法辅助热水浸提刺梨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刺梨干果为原材料,研究酶法辅助热水浸提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对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刺梨多糖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酶法辅助热水浸提刺梨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pH6.2,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1℃,酶添加浓度1.62%,液料比30:1 mL/g,酶解反应完成后90℃热水浸提3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刺梨多糖得率为6.32%±0.12%。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在灌胃剂量为200 mg/kg时,酶法辅助热水浸提刺梨多糖对S180肿瘤小鼠的抑瘤率为52.13%±1.84%,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并能显著(P<0.05)提高肿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说明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刺梨多糖,具有一定的提升肿瘤小鼠免疫能力和抗肿瘤的作用,可作为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添加或天然抗肿瘤药物来源。

关键词: 刺梨多糖 酶法 热水浸提 工艺优化 抗肿瘤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喀斯特区域马铃薯种薯生产重金属安全性初探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南地区是重要的马铃薯产区,同时喀斯特密集分布,其中部分地区为重金属高地质背景区域。本研究以三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检验其种薯生产中试管苗培养和商品种薯生产阶段Pb-Cd-Cr对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对高浓度Pb-Cd-Cr复合胁迫有较好的耐受性,半致死剂量高于国标筛选值限值20%,低浓度复合胁迫不易识别,构成一定安全隐患;脱毒商品种薯生产阶段,以Cd富集率最高,根、茎叶和块茎分别达到环境浓度的550.82%,124.92%,和32.03%。以Pb最低,根、茎叶和块茎分别为14.41%,1.55%,0.31%;土壤类型、施肥种类等对种薯安全存在显著影响。总体表现红壤比黄壤安全,化合复合肥比商品羊粪有机肥更安全。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生产 重金属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伴矿景天间作方式对辣椒根围土壤镉迁移与有效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伴矿景天间作模式对辣椒植物根系周围土壤镉(Cd)迁移与可利用风险的影响,于2019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伴矿景天或辣椒单作、伴矿景天条带式间作辣椒(间作1)、伴矿景天交叉式间作辣椒(间作2)、伴矿景天混合式间作辣椒(间作3)等5种种植模式,收获期采集辣椒根系周围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各形态Cd含量和土壤pH、有机质、全量和有效氮磷钾以及球囊霉素(GRSP)含量。结果表明,与辣椒单作相比,间作2和间作3使辣椒根系周围土壤酸溶态Cd显著降低39.6%和41.5%(P<0.05),可还原态Cd含量显著降低23.9%和29.0%(P<0.05)。同时也降低了土壤Cd迁移和植物可利用风险,其中间作2和间作3处理土壤Cd迁移性分别降低25.8%和34.2%,可利用性分别降低11.6%和26.9%。3种伴矿景天间作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提高24.5%、39.9%和40.6%(P<0.05);间作2和间作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总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增加51.7%和86.7%(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Cd迁移和可利用风险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总提取球囊霉素>速效钾>pH>易提取球囊霉素>全钾>全磷>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土壤总提取球囊霉素、速效钾是影响土壤Cd迁移性和可利用性的关键调控因子。综上所述,伴矿景天间作措施显著降低了辣椒根系周围土壤Cd迁移和可利用风险,其中交叉式间作和混合式间作效果优于条带式间作。

关键词: 间作 辣椒 伴矿景天 迁移性 可利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质耐低温性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春播花生常因受倒春寒等低温冷害导致出苗低、烂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耐低温性成为花生种植的关键考虑因子。为花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的选择及其耐低温花生种质的筛选提供参考,从花生种质耐低温表型鉴定研究方法、耐低温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耐低温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耐低温花生种质资源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归纳花生耐低温研究进展,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花生 耐低温 研究方法 种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迷迭香精油微乳剂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迷迭香精油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的防除效果及对其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为迷迭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检叶法研究喷施20%迷迭香精油微乳剂500倍、750倍、1 000倍液后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园蜘蛛虫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效率。【结果】随着稀释倍数增加,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效呈下降趋势,500倍液在喷施第7天对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治效率分别达64.49%和55.10%;对茶园蜘蛛的伤害率为7.61%,显著低于化学农药联苯菊酯乳油(48.37%)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4.44%)。【结论】在茶树叶蝉和蓟马危害初期,可使用20%的迷迭香精油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迷迭香精油乳剂可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 茶树 迷迭香 精油 茶小绿叶蝉 茶棍蓟马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蜜蜂对猕猴桃的访花行为及授粉效果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为猕猴桃授粉,研究中蜂对猕猴桃的访花授粉行为规律,以及中蜂授粉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规范猕猴桃中蜂授粉和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蜂既采集雄花又采集雌花,每日的访花活动时间为7:40-19:30,访花的温度区间为18.9~31.2℃,湿度区间为21% ~76%.对单朵花的平均访问时间为25±5.77 s,62% ±0.82%的中蜂单花访问时间分布在20~30 s.中蜂日访花活动的高峰时段为11:00-12:00,携粉回巢的高峰时段为11:00-11:20,携粉回巢蜂的数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均呈正态分布,分别符合方程y=14.36-25.58(x-24.81)2e/√π(R2=0.924)和y=12.67-0.96(x-53.90)2e/√π(R2=0.858),且在温度22.5~26.3℃、湿度43% ~67%区间内数量达到高峰.经中蜂授粉的果实座果率、纵径、横径及侧径增长速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P<0.05),畸形率和果实硬度显著低于人工授粉组(P<0.05).本研究得出中蜂授粉可提高猕猴桃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在生产中可代替人工授粉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中华蜜蜂;猕猴桃;授粉;访花规律;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及产量对新型缓释肥料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型缓释肥对鲜食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鲜食玉米种植的新型缓释肥料,采用盆栽试验,设不施N(T1)、习惯施肥(T2)、包膜缓释肥(T3)、稳定性缓释肥(T4) 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新型缓释肥料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生物性状、玉米全氮积累量、光合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缓释肥均能提高玉米产量,以包膜缓释肥最高,达65.31g·株-1;在玉米收获期,施用包膜缓释肥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27.89 g·株-1,显著高于另一种新型缓释肥料;玉米株高和茎粗表现出稳定性缓释肥>包膜缓释肥,穗位高和叶绿素均表现出包膜缓释肥>稳定性缓释肥,但两种缓释肥料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各产量构成要素指标除百粒重外,均以施用包膜缓释肥处理最优;玉米全氮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增加,逐渐由叶、茎转向籽粒,在收获期以包膜缓释肥处理最高,占整株的58.2%;氮素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以包膜缓释肥处理最高,分别为13.73 g·g-1、17.42 g·g-1和68.49%,但两种新型缓释肥料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用新型缓释肥料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光合特性,其中Pn、Tr和Gs在拔节期达到峰值。综上,包膜缓释肥对干物质积累量、生物性状、产量构成要素、光合特性、全氮积累量及肥料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可见,包膜缓释肥更适合于贵州黄壤区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

关键词: 氮素利用 产量 新型缓释肥料 干物质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桑树与马铃薯间作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镉胁迫不同种植模式桑树与马铃薯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为桑树与马铃薯间作修复Cd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土培条件下,研究镉胁迫不同种植模式桑树与马铃薯植株SOD、CAT、POD活性及MDA、SP含量的变化。【结果】镉胁迫下,间作桑树根、茎和叶的SOD活性较单作显著降低17.89%、6.77%和14.10%,根、茎和叶的SP含量较单作显著提高24.39%、25.85%和4.84%,根的POD活性较单作显著升高187.62%;间作马铃薯叶的MDA含量较单作显著提高20.4%,茎的SOD活性较单作显著升高28.89%,根和叶POD活性较单作显著升高20.37%和28.35%。【结论】间作模式可改变镉胁迫桑树和马铃薯的生理特性,POD和CAT可清除Cd毒害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

关键词: 桑树 马铃薯 间作模式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西南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与来源解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小尺度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生态风险,为利用土地功能和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黔西南中部某农用地土壤上共布设27个点位,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分析测定pH与Cd、Hg、As、Pb、Cr、Cu、Zn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为评价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pH为5.46~8.07,重金属Zn、Cr、Pb、Ni、As、Cu、Cd与Hg平均含量分别为154.24、153.71、64.25、61.76、50.38、49.86、0.41和64.25 mg/kg.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指数分别为1.68和1.38.8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IR)为69.00,小于生态危害下限(IR=150).Cd与Pb,Hg与As、Cu、Zn、Ni,As与Cu、Zn、Ni、Cr,Cr与Cu、Zn、Ni,Cu与Zn、Ni,Zn与Ni间分别具有同源性,存在复合污染.As、Hg、Cr、Cu、Zn、Ni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57.565%,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长期含重金属化肥施用造成;Cd和Pb在第二主成分中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80.277%,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成土母质中含量较高.[结论]研究区农用地土壤pH为5.46 ~ 8.07,已受不同程度As和Cd污染;Cr和Ni污染处于尚清洁范围;Hg、Pb、Cu和Zn处于清洁范围.污染程度为轻微生态危害.

关键词: 喀斯特;重金属;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黔西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高海拔区糖心苹果果实品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糖心苹果的品质特征,旨在明确贵州高海拔区苹果糖心现象形成特点和机制,为糖心苹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选3号苹果为试材,比较贵州高海拔区4个发育时期(果实膨大前期S1、可采成熟期S2、食用成熟期S3和生理成熟期S4)果实品质指标,以及果实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的糖组分含量、矿质元素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差异,并对果肉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分析。【结果】苹果果实纵径和横径在S1~S3时期显著增加(P<0.05,下同),S3时期较S1时期分别增加22.37%和22.67%;S1时期无糖心形成,S2时期后56%以上的果实均有糖心,S3和S4时期的糖心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糖心指数差异显著;果实糖心果率和糖心指数与采摘时期、单果质量、果实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及果皮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去皮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L*值和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S2~S4时期糖心组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低于非糖心组织,而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其含量是非糖心组织的1.10~1.92倍;S2~S4时期糖心组织中SDH活性呈波动降低的趋势,仅S3时期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差异达显著水平,非糖心组织中SDH活性也逐渐降低;SOX活性在非糖心组织呈降低趋势,S2~S4时期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间均差异显著;成熟果实糖心组织中Ca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是非糖心组织的1.80~2.79倍,K含量除S4时期外,也表现为糖心组织含量高于非糖心组织;Fe和Zn含量除S4时期外,糖心组织含量均低于非糖心组织;Mg含量除S2时期外,糖心组织含量均高于非糖心组织;Cu含量在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中均呈下降趋势,但糖心组织Cu含量低于非糖心组织;生理成熟期果实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细胞完整,未出现细胞组织破碎现象;2016—2018年9—11月昼夜温差18.43~23.34℃。【结论】贵州高海拔区域苹果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叶片输送的山梨醇不能及时转化,从而在果心部位大量积聚,是导致糖心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贵州高海拔区 苹果 糖心 品质特征 成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