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11个杧果品种(系)果实品质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深入了解杧果种质资源多样性,对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收集的11个杧果品种(系),测定其单果质量等9个果实品质指标,并对其中7个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其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5.99%;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55%。11个杧果品种(系)可聚为两大类,第一类种质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粗纤维高于第二类,第二类种质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均高于第一类。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987%,第1主成分贡献率最高,为27.376%,其主要决定因子是维生素C含量。综合评价看出,金煌杧、黔山杧1号、热农1号3个品种(系)果实品质优良。
关键词: 杧果 果实品质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探明藜麦在贵州的适宜种植密度,为贵州藜麦的高效栽培及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藜麦品系QL1与QL2作为试验材料,进行6670株/667m2、5336株/667m2、4447株/667m2、3811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水平对藜麦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千粒重QL1表现为3811株/667m2>5336株/667m2>4447株/667m2>6670株/667m2,QL2表现为5336株/667m2>3811株/667m2>4447株/667m2>6670株/667m2.产量QL1、QL2均表现为5336株/667m2>6670株/667m2>4447株/667m2>3811株/667m2.5336株/667m2种植密度下QL1、QL2千粒重分别为2.49 g、2.72 g;产量最高,分别为122.45 kg/667m2、117.59 kg/667m2,5336株/667m2可作贵州藜麦种植的适宜密度推广.
关键词: 藜麦;种植密度;产量;千粒重;贵州


贵州省渔业安全发展对策浅析
《渔业致富指南 》 2022
摘要:渔业是高风险行业,安全事故多发频发,且损失严重,尤其以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更为突出,具有突发性、多样性、严重性和处置难等特点。贵州省处于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上游,总体水质较优,因地形地貌等因素缺乏池塘、湖泊等传统养殖水域资源,养殖水域资源大多为山区河道型水库。长江流域退捕,渔船转产上岸,目前贵州有渔船近1400艘,


枯草芽孢杆菌lspA影响细菌型豆豉中四甲基吡嗪的合成研究
《食品与发酵科技 》 2022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是细菌型豆豉中主要的微生物,其代谢产物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为一种具有坚果香气的风味活性化合物。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脂蛋白信号肽酶Ⅱ(LspA)对豆豉中TTMP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BJ3-2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敲除载体,构建BJ3-2ΔlspA菌株,并检测其中α-乙酰乳酸合酶与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在45℃,用BJ3-2ΔlspA发酵大豆72 h,定量检测吡嗪类化合物和乙偶姻。结果表明,相比BJ3-2,BJ3-2ΔlspA中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0.51倍;吡嗪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TTMP和乙偶姻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6.65%和14.42%。本文首次报道了lspA对TTMP合成的重要作用,为豆豉风味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J3-2 四甲基吡嗪 脂蛋白信号肽酶Ⅱ 乙偶姻 豆豉


贵州山地辣椒接茬蔬菜模式研究
《耕作与栽培 》 2022
摘要:普定县因地势落差大,土地破碎,传统蔬菜种植多数一年一茬.为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于2018—2021年在该地区开展了多种蔬菜的接茬模式研究.经过实践,得出了辣椒-白菜、辣椒-青菜、辣椒-香菜、辣椒-菠菜、辣椒-胡萝卜和辣椒-生菜6种高效接茬模式,并进行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以供相似地域参考.


不同簇生型朝天椒品种在贵州的种植表现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筛选符合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种植的簇生椒品种,为簇生朝天椒品种改良及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试验地对引进的9个簇生型朝天椒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并以河南三樱椒DM-6为对照,对所有品种的产量、植物学性状、抗性及辣椒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华为高抗王、北科子弹头、椒万金和吨椒高产抗病王4个品种在熟性、植株生长情况,抗病性,鲜椒产量,辣椒素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DM-6,其鲜椒产量依次为1290 kg/667m2、1275 kg/667m2、1238 kg/667m2、1310 kg/667m2,分别较对照DM-6高70 kg/667m2、55 kg/667m2、18 kg/667m2、90 kg/667m2.华为高抗椒王、北科子弹头、椒万金和吨椒高产抗病王的辣椒素含量分别为2.35 mg/g、2.66 mg/g、2.83 mg/g、2.58 mg/g,均显著高于对照DM-6(2.06 mg/g).华为高抗椒王、北科子弹头、椒万金和吨椒高产抗病王4个品种可作为贵州省山地机械化采收朝天椒备选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贵州晚熟李表型性状分析及优良种质筛选
《经济林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贵州晚熟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晚熟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依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与数据标准》等标准,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15份贵州晚熟李种质的42个描述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并对其18个数值型性状指标分别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其42个描述型性状指标中,果实的鲜食品质、风味和色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叶尖形状、果实形状和果顶形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小;在其18个数值型性状指标中,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单果质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果形指数、叶片长度和果实发育期时长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枝叶的生长相对有利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形成,却不利于果实中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的形成,且果实相对易于早熟。对数值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贵州晚熟李种质可以划分为4类,即无食用价值类、稍晚熟类、大果类和极晚熟类。简化描述评价贵州晚熟李数值型性状的7个核心指标是:1年生枝条的长度和粗度、叶片长度、果实中可溶性糖与可滴定酸的含量、果形指数和种子质量。在优良种质筛选的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4.155%。其中,主成分1主要提取的是可食率、糖酸比、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其贡献率为62.630%;主成分2主要提取的是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其贡献率为17.000%;主成分3主要提取的是维生素C和果实发育期时长,其贡献率为14.525%。【结论】15份贵州晚熟李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在果实色泽和鲜食品质方面具有较大的育种选择潜力,是育种的宝贵资源,育种者可根据其种质性状和育种目标进行合理选用,提高育种效率。初步选出的晚香脆、高坪李、大麦李和乞末李等优良种质均可用作晚熟李新品种选育及定向育种的材料。
关键词: 晚熟李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优良种质筛选 贵州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茶黑刺粉虱的鉴定与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是近年来提出的区别于橘黑刺粉虱[A.spiniferus(Quaintance)]的独立物种,为实现茶黑刺粉虱的精准鉴定,研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成功获取了来源于贵州独山、贵阳、湄潭以及山东泰安茶园的6个茶黑刺粉虱样本的mt?DNA?COI基因DNA条形码特定的标准区域序列片段,登录号分别为ON534214、ON534215、ON534319、ON534320、ON548917、ON548918,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茶黑刺粉虱个体间的遗传距离(0~8.7%)远小于与外群刺桐粉虱的遗传距离(28.9%~29.8%),证明DNA条形码技术应用有效;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源于不同地区的茶黑刺粉虱明显分化为2大分支,分别为贵州湄潭、独山和山东泰安分支以及贵州贵阳分支,其结果可支持茶黑刺粉虱的单系性结论,同时2大分支分化明显,尚可能存在隐存种.
关键词: 茶黑刺粉虱 COI基因 DNA条形码技术 系统发育 遗传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