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星型无线网的绿叶菜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研发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基于星型无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了一套绿叶菜生产环境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子节点使用电池供电,利用ARM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STM32F103VET6采集绿叶菜生产中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和光照度等环境信息,中心节点使用DTU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后台服务器利用数据库技术、云服务器技术和B/S架构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发布和多终端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上海市郊区绿叶菜生产基地内运行稳定,子节点可以根据生产状况随时布设或收起,满足绿叶菜生产对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便利性要求。


穗肥氮占比对机穴播杂交粳稻产量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 145. 92±277. 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比例为8∶2和9∶1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9 142. 21x2+12 178. 18x+7 779. 51,R2=0. 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 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 43—0. 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 25×104/hm~2)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达到高产目标。


表面活性剂结合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豆油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及多环芳烃
《质谱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大豆油中34种有机氯农药(OCPs)、12种多氯联苯(PCBs)及6种多环芳烃(PAH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首先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相对稳定的油/水乳状液,采用乙腈-二甲苯(9∶1,V/V)为提取剂,以QuEChERS前处理方法对其提取2次后净化,随后进行GC-MS/MS检测。对8种表面活性剂及添加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大豆油中OCPs、PCBs及PAHs的提取率,最佳添加方案为大豆油∶水∶Tween60=1∶3∶0.01(m/m/m)。该方法在1/2.5/5/10~4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3 8~0.999 7。在5~100μg/kg添加浓度水平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59%~20.50%,34种OCPs在大豆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64.35%~120.63%,12种PCBs的添加回收率为49.65%~97.76%,6种PAHs的添加回收率为74.05%~101.52%。该方法操作简单、油脂去除效果良好,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率均可满足国内外相关标准中大豆油中残留限量的要求。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大豆油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多环芳烃


基于图像分割与融合特征的黄瓜叶片含水量分析方法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植物叶片的含水量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为了实现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植物叶片的含水量进行无损检测,以黄瓜叶片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黄瓜植株,分批次采集植物整株图像。使用GrabCut算法分割得到目标叶片图像,融合计算灰度统计特征及纹理特征,与叶片含水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R~2为0. 8358,对于不同生育期的黄瓜叶片的含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两批测试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 88%和7. 98%。该模型可以用于黄瓜叶片含水量无损检测,可与高通量表型平台相结合,提高黄瓜叶片含水量变化连续监测的精确度。


蜂胶黄酮作为PPV灭活疫苗佐剂活性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为研究蜂胶黄酮不同使用方法对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选取99只豚鼠用于试验研究,其中24只用于检验PPV疫苗的安全性,其余75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蜂胶黄酮佐剂PPV疫苗处理组(PFA)、油佐剂(OA) PPV疫苗+口服蜂胶黄酮处理组(OA-PFApo)、油佐剂(OA) PPV疫苗+肌注蜂胶黄酮处理组(OA-PFAim)、油佐剂PPV疫苗处理组(O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结果表明:与油佐剂PPV疫苗组相比,蜂胶黄酮可以提高豚鼠细胞免疫和早期体液免疫; OA-PFAim组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显著增强,而OA-PFApo组豚鼠早期体液免疫效果显著增强。综上,蜂胶黄酮可以直接作为一种PPV疫苗佐剂使用。


我国辣椒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现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农业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辣椒作为申请量与授权量最多的蔬菜,2000-2018年新品种累积申请量380份、授权量101份,分别占蔬菜总申请量和总授权量的16. 4%和14. 9%.我国辣椒DUS测试指南已制定完成,并发布了行业标准和操作手册.通过对辣椒新品种育种现状与趋势进行简要概述,并对辣椒新品种保护现状及DUS测试技术标准进行说明分析,针对辣椒新品种同质化问题、一致性问题、品种权保护力度及DUS测试指南的性状描述与操作性提出问题及建议,进而对辣椒新品种保护的努力方向作出展望.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S蛋白高变区B细胞线性表位肽的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经典毒株与流行毒株S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的N端。【目的】鉴定PEDV流行毒株S蛋白高变区(S10A,1-496 aa)的B细胞线性表位肽,特别是流行毒株特异性B细胞表位肽。【方法】以SDS-PAGE割胶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PEDV流行株SD2014 S蛋白高变区片段(S10ASD2014),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在E. coli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融合表达覆盖S10ASD2014序列全长且彼此重叠8个氨基酸残基的系列16肽。以制备的抗S10ASD2014多抗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筛选系列16肽中的阳性反应性16肽,鉴定S10ASD2014上的B细胞线性表位肽;利用抗PEDV经典毒株(CV777)S蛋白高变区片段(S10ACV777)多抗血清鉴定S10ASD2014上的保守性B细胞线性表位肽。【结果】重组表达的S10ASD201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 kD;纯化的S10ASD2014表位肽能被PEDV阳性血清识别。制备的抗S10ASD2014多抗可以识别PEDV DR13弱毒株。利用抗S10ASD2014血清和抗S10ACV777血清从61个GST融合表达的16肽中鉴定到28个阳性反应16肽,其中13个为2种血清共同识别16肽。对24株PEDV不同亚群代表毒株的对应区域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2个阳性16肽为保守性表位肽。【结论】确定了PEDV流行株SD2014 S蛋白高变区的B细胞线性表位肽,B细胞线性表位肽,特别是流行毒株特异性表位肽的确定有助于了解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建立以表位为基础的PEDV感染检测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纤突蛋白高变区 多克隆抗体 B细胞线性表位


双孢蘑菇发酵培养料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功能预测
《食用菌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菌群组成,并对细菌菌群功能进行预测,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3个发酵阶段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同时选用细菌16S rRNA基因V3-V4特异性引物分别对3个发酵阶段的培养料进行PCR扩增、建库和测序。采用QIIME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归并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划分,分别对每个样本计算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并获取各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表,使用R软件计算各样本共有OTU的数量,绘制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柱状图,通过Galaxy在线平台,提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矩阵进行LEfSe分析,对未加权的UniFrac距离矩阵进行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通过PICRUSt软件将基因测序数据与代谢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数据库相比,预测细菌菌群代谢功能。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次数的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二次发酵料高于一次料和三次料;3个阶段发酵培养料共有OTU数量为419个,其中一、二、三次发酵阶段独有的OTU数量分别为420、761和750个;二次料和三次料的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一次料; 3个阶段中丰度高的门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一次料中栖热菌属(Thermus)丰度较高,在二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高温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丰度较高,在三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丰度较高;一次料与二、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二次料与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3个阶段代谢通路排在前两位的均为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食用菌栽培基质中木质纤维素组分测定方法的建立
《食用菌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批量测定食用菌栽培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的方法,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建立的方法的基础上,对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容器进行了调整。将NREL法中0.3 g样品于87 mL 4%(w/w)硫酸中121℃水解的反应体系改为0.1 g样品于10 mL 15.4%(w/w)硫酸中100℃水解,反应容器和加热容器分别由压力瓶和灭菌锅改为离心管和水浴锅。改进后的反应体系可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酸液溢出,采用离心实现固液分离提高了测定效率。在新的反应体系中,确定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1.5 h,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2 h。通过比较新建立的方法与NREL建立的方法测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表明改良后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栽培基质 食用菌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基于交配型基因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鉴定双孢蘑菇核型
《食用菌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鉴定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核型的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其基因组信息,针对交配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W192两个不同核型的同核体菌株A1和A2的菌丝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交配型基因序列,筛选存在差异的序列,预测基因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筛选最佳酶切位点,根据酶切片段的差异鉴定菌株的交配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长度为736 bp的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aba1;核型为A1的同核体菌株,采用内切酶EcoRⅤ可以将aba1酶切成大小为257 bp和479 bp的两个片段;核型为A2的同核体菌株,采用内切酶XhoⅠ可以将aba1酶切成大小为327 bp和409 bp的两个片段;如果同时可以被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说明该菌株为异核体。采用基因测序鉴定了5株标记为孢子同核体的菌株和8株标记为原生质体同核体的菌株,测序结果表明:5株标记为孢子同核体的菌株中176P11、176P14和176P17的核型属于A1型,176P12和176P19属于A2型;8株标记为原生质体同核体的菌株中101-1P75和03P75的核型为A1型;152P11、46P23、46P27和152P2为A2型;03P46和176P21属于异核体;同时又采用笔者建立的内切酶方法鉴定了这些菌株,核型与基因测序鉴定结果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