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用大豆黄化新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菜用大豆自然黄化突变体VS-5Y及其亲本VS-5,以及上海市崇明岛菜用大豆地方品种'乌大青'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物质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VS-5相比,VS-5Y的株高降低了1/3,单株鲜荚产量降低了1/2,荚皮和籽粒均突变为黄色,种子百粒重也显著降低.与VS-5相比,VS-5Y和'乌大青'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苗期显著低于VS-5,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在生长前期也明显降低.随着生长至成株期,VS-5Y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VS-5相当,但是到了开花期和结荚期,VS-5Y的叶片、茎秆和豆荚均迅速转黄,表现为整株黄化.VS-5Y在黄化期间的叶绿素a/叶绿素b明显高于VS-5,其叶绿素b的缺失程度高于叶绿素a.'乌大青'则仅在苗期表现黄化,随着生长,其叶绿素含量和Pn等逐渐转为正常.此外,VS-5Y在黄化期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高,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为探究大豆黄化机理和利用叶色突变作为标记性状用于菜用大豆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种质和理论研究基础.


金针菇品种DUS测试性状的分级与评价
《菌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针菇是著名的食、药两用真菌.以45份金针菇品种为试验材料,对21个性状进行分级与评价,对12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并对其中10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2个数量性状的不同测量部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均适合作为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性状,12个数量性状可分别划分为3–5级;10个数量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数量性状显著相关;菌柄由上往下逐渐变粗,不同品种变粗程度略有差异,测量菌柄直径时要求测量菌柄上部1/3处;子实体数量由下往上逐渐减少,不同品种减少程度略有差异,测量子实体数量时要求测量单瓶中长度在基部1/3以上的子实体个数;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将"菌落:表面色素"、"菌盖:纵切面形状"和"菌盖:表面颜色"作为分组性状.
关键词: 金针菇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数量性状 分级 分组性状


不同消毒剂对PRV、PPV和TGEV的灭活效果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和癸甲溴铵消毒剂对猪主要疫病病原如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灭活效果,通过细胞观察法,用不同浓度的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和癸甲溴铵消毒剂对PRV、PPV和TGEV进行灭活来观察其灭活效果.结果表明,癸甲溴铵-碘溶液和癸甲溴铵溶液对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分别为1∶80和1∶10.1∶320的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1∶80的癸甲溴铵消毒剂与相应浓度的中和剂的反应产物已无毒副作用.癸甲溴铵-碘溶液消毒剂1∶800稀释时可使PRV TCID50降低5个滴度,TGEV TCID50降低4个滴度;癸甲溴铵消毒剂稀释到1∶400时,可使PRV和TGEV的TCID50均降低约3个滴度.两种消毒剂对PPV的灭活效果均不理想.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随着生产和使用量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PPCPs进入土壤,对土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文章根据现有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PPCPs在土壤中的吸附、生物降解、迁移、挥发等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分别评述了PPCPs对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生态毒性效应.有关研究表明,PPCPs主要吸附于高有机质的土壤表层,低有机质亚表层土壤中PPCPs具有极高的迁移潜力;生物降解是PPCPs从土壤中去除的主要途径,受化合物自身结构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高浓度PPCPs会对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产生急性生理生化甚至遗传毒性效应,最终可通过饮食危害人体健康,而PPCPs残留在土壤中的环境浓度通常较低,对土壤生物及人类极易造成慢性毒性损伤.目前有关土壤环境中PPCPs污染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可在真实土壤环境中痕量PPCPs的调查分析、迁移转化规律、生态健康风险及其代谢产物的行为和毒性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为土壤环境中PPCPs生态风险的准确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土壤 迁移转化 毒性效应


外源褪黑素对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研究外源褪黑素(MT)对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下茄子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和净光合速率(P_n)均显著降低,而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均显著增加;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显著升高,淀粉含量以及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显著降低。与单纯高温胁迫相比,叶片喷施外源MT除使C_i降低外,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缓解了高温胁迫对茄子幼苗光合色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的抑制。同时,外源MT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茄子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_2ˉ·)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增强茄子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外源MT可通过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增强茄子植株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能力,调节代谢相关酶活性,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茄子幼苗体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及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幼苗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关键词: 褪黑素 茄子幼苗 高温胁迫 光合作用 碳代谢 活性氧代谢


人工湿地基质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人工湿地因其基建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生态效益高、降解污染物能力强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湿地基质的材料特性及配置方式对湿地的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基质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尚未见归纳总结。通过综述近些年人工湿地基质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物化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等多角度对基质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非基质类外源汇入颗粒对湿地功能的影响,最后对人工湿地基质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对未来湿地科学的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不同断奶时间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崇明白山羊羔羊早期对其诱食代乳粉料,进行30日龄、45日龄和60日龄的断奶试验,测定其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探讨不同断奶时间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会引起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血脂指标的显著变化(P <0. 05),而白蛋白指标则无显著变化(P> 0. 05).45日龄断奶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增长稳定,断奶后第21天超过了60日龄断奶组.初步判断羔羊45日龄断奶所引起的断奶应激最小,更有利于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


糯玉米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利用29对SSR标记对87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308~0.915,平均为0.57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3,平均为0.66。通过聚类分析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方法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9、66、10和2份材料。此外,利用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24、25、19和19份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供试群体中大部分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较单一。本研究为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UPLC-MS/MS法快速分析换锦花中加兰他敏的动态积累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为基础,建立了1种快速准确检测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含量的方法。提取液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后,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分离,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利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分析,使分析时间大幅缩短,提高分析准确度。在0.5~1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 9,可在3分钟以内的程序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回收率为95.20%~98.92%,相对标准偏差为1.03%~1.75%,经方法学确认本方法准确可靠。应用此方法测得石蒜属换锦花鳞茎周年不同月份加兰他敏含量介于163.86~2 065.79μg/g干重之间,7月积累最高,加兰他敏积累与生长过程密切相关,总体表现为在休眠期积累,不同的生长时期加兰他敏在换锦花各个器官的分配变化较大。本研究揭示了换锦花加兰他敏的动态积累规律,并为研究加兰他敏的合成代谢调控提供了准确的分析手段。
关键词: 换锦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 加兰他敏 动态积累


电子束辐照对氨基酸与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探索辐照处理对农产品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应用质谱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电子束辐照后17种氨基酸及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电子束辐照对8种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影响较大,当吸收剂量为1 kGy时,蛋氨酸质量浓度降低了65%;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BSA水溶液发生混浊;SDS-PAGE电泳实验结果发现,辐照处理下BSA同时发生交联和降解反应;质谱分析发现电子束辐照对BSA的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弯曲、转角及链内二硫键影响较大.结果表明,蛋氨酸及蛋白质特定的二级结构对电子束辐照相对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