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稀释液及解冻条件对湖羊冻精质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为优化湖羊冻精生产工艺,提高冻精质量,以湖羊种公羊的精液为试验材料,分别选择7种稀释液进行处理,采用液氮熏蒸法进行冷冻,并设置不同解冻温度和时间进行交叉试验。结果表明:7号稀释液处理的湖羊精子在42℃和70℃两种解冻条件下的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均最高; 6种解冻条件中,70℃解冻5 s的解冻效果最佳,其活率、活力、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率分别达50. 62%、43. 09%、40. 09%和54. 37%。综上,7号稀释液和70℃解冻5 s是湖羊精液冷冻的最佳稀释液和解冻条件。

关键词: 湖羊 精液冷冻 稀释液 解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地方品种苗期耐低氮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耐低氮大麦种质资源。采用水培试验,设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通过根长、株高、分蘖数和干质量等指标对19份大麦地方品种的耐低氮特性进行筛选和鉴定。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不同供氮水平和品种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并且供氮水平和品种间的互作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低氮胁迫水平设置合理,各品种也表现出对低氮胁迫反应不同。变异分析表明,2种供氮条件下大麦的分蘖数和干质量变异系数均较大,说明这些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明显,较适合作为耐低氮筛选指标,而株高性状受基因型差异的影响较小,不适合作为耐低氮品种筛选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常供氮条件下,大麦干质量与其他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低氮胁迫下,也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只是相关性程度有所下降,并且地上部干质量与根长、分蘖数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鉴于生物量在耐低氮鉴定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对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大麦的地上部干质量进一步进行比较,t测验表明,大麦品种B929、B942、B945、B968和B974在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间地上部干质量无明显差异,说明这5个大麦品种具有较强的耐低氮能力,同时该判断标准也弥补了仅利用相对值来判断耐低氮性的不足。另外,研究大麦地上部干质量指标和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在耐低氮中的关系,发现同时考虑氮素吸收和利用相关性状才可能对大麦品种耐低氮性进行判断。

关键词: 大麦 低氮胁迫 筛选指标 干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印迹技术在抗生素残留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分析试验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类对目标分子具有高度亲和性、特异选择性的高效分离材料,近年来以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备受关注。它具有廉价易得、选择性高、机械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简要介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重点分析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抗生素残留分析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抗生素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液体菌种应用工艺参数的优化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在工厂化栽培的条件下,利用液体菌种发酵罐和韩国先进的液体接种机等设备对瓶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应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50 mL、通气压力0. 050 MPa、培养液最适初始pH 6. 3,液体接种设备最佳接种喷射时间为0. 50 s,培养期最佳后熟时间为6—15 d。与使用固体菌种栽培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可以使菌丝发满栽培瓶时间缩短6 d,并能保持单瓶产量稳定。

关键词: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工艺参数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阿拉伯糖与氨基酸美拉德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阿拉伯糖反应型甜味香精香气柔和、丰富,使用此香精的终端产品有更自然和饱满的香气。用L-阿拉伯糖分别与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反应型甜味香精。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分别与4种氨基酸反应均产生具有烤香和可可香的风味化合物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和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等。L-阿拉伯糖与苏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带有青香风味的化合物薄荷酮。L-阿拉伯糖与丙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带有花果香的风味物质5-茚醇。

关键词: L-阿拉伯糖 丙氨酸 甘氨酸 苏氨酸 丝氨酸 美拉德反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杨黑羽蛋鸡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研究新杨黑羽蛋鸡育雏(0—6周龄)育成(7—18周龄)期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开展生产技术集成提供技术支持。以翅号标记的500羽1日龄新杨黑羽蛋鸡为测定群体,每周随机选取50—70羽进行称重,从中选取10羽进行解剖,测定育雏育成期新杨黑羽蛋鸡的体重体尺、消化器官质量、免疫器官质量和腹脂质量。新杨黑羽蛋鸡配套系最适合的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拐点体重、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量分别是542. 08 g、7. 00周龄和96. 77 g。18周龄前体重呈线性增长,肠道长度持续增长。法氏囊第8周龄后停止生长,腺胃、肝脏和脾脏在第12周龄后停止生长,胫骨和跖骨在第13周龄停止生长,肌胃第17周龄停止生长,腹脂在13—20周快速增长。肝脏质量与肠道质量与其他多数测定指标显著相关(P <0. 05)。在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标准饲养流程条件下,新杨黑羽蛋鸡配套系体重体尺、肌胃、肝脏、肠道长度、法氏囊和脾脏的育雏期生长速率均大于育成期的生长速率。法氏囊和脾脏18周龄前未有退化现象。

关键词: 新杨黑羽蛋鸡 育雏育成期 消化器官 免疫器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市和济南市1009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基于上海市、济南市实地调查的1 009份消费者问卷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意愿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仅有30. 72%的受访者知道可追溯食品,主要通过网络、电视与食品标签渠道了解可追溯食品的相关信息;经情景模拟信息强化后87. 4%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有购买意愿;消费者对政府发布的猪肉追溯信息较为信任;信息源信任变量通过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进而影响购买意愿;消费比重、年龄及学历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最后提出加大对食品可追溯体系宣传的力度,鼓励消费者积极查询可追溯信息,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源信任 消费信心 购买意愿 可追溯猪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粒菌种发明86周年:双孢蘑菇现代化商业栽培回顾

食用菌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谷粒菌种 JAMES W.SINDEN 蘑菇栽培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提携运动的做法及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社区支持农业的启示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提携运动(Teikei movement)作为日本的一种替代性食物网络,起源自20世纪60年代。与现在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相似,提携运动也是通过农户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建立一条短链食物供给来保证食品安全。通过回顾提携运动在日本的发展历史,结合北海道"Menno Village农场"的事例,分析了日本提携运动的由来及做法,以期能为我国目前迅速发展的社区支持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提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食品安全、有效促进城乡交流、推进产业融合,但是也存在着劳动力短缺、大超市竞争激烈、农协关系协调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日本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供给、促进超市与社区支持农业合作、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和扩大互联网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提携运动 社区支持农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vSAPK3基因在‘凤大麦7号’抗白粉病中的功能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CSCD

摘要:克隆了一个与‘凤大麦7号’抗白粉病相关的SnRK2类基因,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与SnRK2蛋白激酶家族典型的结构域Cdd:cd14662相似度很高,因此命名为Hv SAPK3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Hv SAPK3蛋白与粗山羊草Ag SAPK3蛋白亲缘关系最近。Hv SAPK3基因在受白粉菌侵染24 h的‘凤大麦7号’叶片中上调表达;而在感白粉病品种‘花30’叶片中下调表达。沉默‘凤大麦7号’的Hv SAPK3基因后,沉默植株叶片上的白粉菌形成次生菌丝,表明Hv SAPK3基因可能在大麦抗白粉病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大麦 SnRK 白粉病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