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2截短肽的原核表达及其线性B细胞表位区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EDV S蛋白可以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目的】原核表达PEDV CV777疫苗株S2截短肽(aa:961-1 382)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鉴定表达的S2截短肽上的线性B细胞表位区。【方法】将经密码子优化的PEDV S2截短肽编码DNA (s2t)克隆至载体p ET-28a中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利用IPTG诱导S2截短肽表达。以经SDS-PAGE切胶纯化的重组S2截短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在E. coli BL21中GST融合表达覆盖S2截短肽序列全长、彼此重叠8个氨基酸残基的系列16肽。以制备的抗S2截短肽兔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WB)筛选系列16肽中的阳性反应性16肽,鉴定S2截短肽上的线性B细胞表位区。【结果】重组PEDV S2截短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kD;诱导4 h表达量最高,且主要形成包涵体。WB结果显示,纯化的S2截短肽能被猪抗PEDV血清识别;以纯化的S2截短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抗血清,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位于1:25 600-1:102 400之间。免疫组化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均表明,制备的多抗血清可以识别Vero细胞培养的PEDV DR13弱毒株。以制备的多抗血清通过WB从52个GST融合表达的16肽中鉴定到11个阳性反应性16肽。WB分析显示,得到的阳性反应性16肽都可以被猪抗PEDV血清识别。鉴定到的阳性16肽在S2截短肽上形成4个线性B细胞表位区(aa:969-984;1 065-1 096;1 225-1 280;1 361-1 382)。【结论】高效价抗PEDV S2截短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S2截短肽上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区的确定有助于了解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建立有效的PEDV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蛋白 多克隆抗体 线性B细胞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的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膜蛋白(M)在病毒粒子的组装、膜融合和病毒复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M蛋白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免疫沉淀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筛选细胞内与PEDVM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揭示M蛋白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MOI=0.1的PEDV DR13疫苗株接种于长成单层的Vero细胞,感染36 h后,收集细胞并进行裂解。利用抗M的单克隆抗体沉淀与M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鉴定并利用细胞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对感染组鉴定到的细胞蛋白进行分析,确定两个细胞内源性蛋白为候选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和共定位分析。【结果】基于鉴定蛋白的肽段数的方法分析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鉴定了218个与M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内源性蛋白,分别与蛋白质合成、代谢、细胞信号通路转导等密切相关,选择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L蛋白(eIF3L)为候选蛋白进行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验证和共定位分析,结果证实CDC42、eIF3L蛋白分别与M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鉴定出PEDV M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CDC42和eIF3L蛋白相互作用,并鉴定出其他可能与M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60个,为开展PEDV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免疫共沉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CDC42 eIF3L 膜蛋白 蛋白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肽酶A抑制剂Latexin基因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Latexin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Latexin基因,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转化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30a-Latexin.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所得重组蛋白大小约32 ku,以可溶形式存在,且该蛋白能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关键词: Latexin基因 羧肽酶抑制剂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普钠对红掌愈伤形成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掌‘阿拉巴马’的间接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对红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发生、不定芽再生及植株生根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SNP可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掌愈伤组织的发生,其中20 μmol/L SNP处理可显著提高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当SNP的浓度为80 μmol/L时,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均受到抑制.在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中添加SNP对不定芽的分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40 μmol/L SNP处理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数量.将植株转接到添加20 μmol/L SNP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根的数量显著增加,但SNP处理对不定根的长度没有显著影响.综上,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促进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再生和植株生根.

关键词: 红掌 愈伤发生 离体再生 硝普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养殖密度下稻田宽体金线蛭生产效益分析

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当年繁殖的同一批初始体长(2.63±0.24) cm、初始体质量(2.46±0.27) g的宽体金线蛭养殖在89.55 hm~2稻田中,以每块稻田环形沟面积计,密度分别为50尾/m~2和100尾/m~2,每组3个平行.放养后第10 d开始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中华圆田螺,每5 d按119 kg/hm~2投喂,研究两种密度下宽体金线蛭的生长及效益.5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00尾/m~2组宽体金线蛭的最终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质量增加率显著减小(P<0.05);50尾/m~2组宽体金线蛭各生长参数显著高于100尾/m~2组(P<0.05);两种养殖密度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水稻效益,100尾/m~2组养殖密度宽体金线蛭的平均净产值(69 791元/hm~2)显著高于50尾/m~2组(57 015元/hm~2)(P<0.05).研究结果表明,50尾/m~2有利于促进宽体金线蛭的生长,但大规模养殖时,100尾/m~2养殖密度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稻田养殖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功能性状对施氮量的响应

土壤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内涵延伸,植物个体功能性状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上,都已成为明确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与环境协同变化规律的可靠途径.通过透射电镜法观察了黄瓜叶片的组织形态,并测定了黄瓜叶片化学组成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黄瓜叶片的组织形态与化学组成之间具有协变关系.无氮和高氮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中N, P, K含量较低,相对应的是叶绿体中片层结构混乱,脂质小球数量多,并且高氮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淀粉粒数量显著增加(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瓜叶片生理性状、养分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存在关联.黄瓜叶片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和pH相关性较强.CAT, NR和GS活性均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MDA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 <0.05),CAT和GS活性与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研究以个体生态学特征为依据,明确了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功能性状对不同施肥策略的响应规律,弥补了传统群体生态学应用方面的不足,对于提升日光温室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功能性状 氮素 叶片超微结构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食用菌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鲜香菇(Lentinula edodes)耐贮性差,采后短期内出现萎蔫、褐变等一系列不可逆的生理现象,影响商品价值及食用价值.笔者从贮藏温度的控制、冷杀菌、气调、保鲜剂和涂膜保鲜等方面,概述了香菇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香菇的保鲜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温 冷杀菌 气调 化学保鲜 生物保鲜 涂膜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UPLC-MS/MS法快速筛查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QuEChERS净化管净化,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01~0.2 mg/L范围内,42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 0.99,检出限为0.001~0.002 mg/kg。在0.01、0.02、0.05、0.1和0.2 mg/kg 5个添加水平下,42种农药在稻米和稻茎中的平均回收率均为70%~117%,相对标准偏差(RSD)稻米为1.5%~15%和稻茎为0.9%~1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稻米和稻茎中多种类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分析。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稻米 稻茎 农药多残留 甲胺磷 甲霜灵 丙草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的比较探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为例

上海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上海市金山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同心县两地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为例,分析两种模式的异同,并探究其差异性的内在逻辑,指出现有模式尚需完善之处.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两地区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模式的共性表现为相似的贷款供给主体及社会性风险,外在差异表现为政府职能、贷款需求主体及土地价值的不同,其内在差异为地方资源禀赋的差异.因此,各地应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通过一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以实现乡村振兴.虽然两种模式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可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赎回机制、建立专业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构建规范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及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进一步完善关键环节.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比较分析 资源禀赋 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担子菌类食用菌交配型位点结构的研究进展

菌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多数可栽培的食用菌是属于担子菌的大型真菌,具有复杂的交配型系统,通常涉及到两类交配型基因,即编码同源域转录因子的A交配型基因以及编码脂肽信息素和信息素受体的B交配型基因。对担子菌交配型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很多常见食用菌的基因组获得测序,使得我们对不同类型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能够进行更加细致的解析。本文在概述了担子菌有性生殖系统和交配型基因分子特点的基础上,对常见食用菌中的香菇、金针菇、灵芝、糙皮侧耳、刺芹侧耳、白灵侧耳、裂褶菌、双孢蘑菇、草菇和虎皮香菇以及模式生物灰盖鬼伞等物种的交配型位点的结构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常见食用菌的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存在多样性,不同物种的交配型位点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从物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交配型结构比较来看,交配型基因的位置和数量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分子遗传学层面对常见食用菌交配型位点结构的认识将有助于深入阐明交配型基因对子实体发育的调控以及解决食用菌生产实际中的科学问题,但是目前对食用菌交配型位点和基因的研究仍旧存在很多空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关键词: 同源域转录因子 信息素受体 信息素前体 交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