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直播稻田牛筋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除草剂抗性水平及其分子机制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直播稻田牛筋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牛筋草对6种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并分别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ACCase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疑似抗性种群SJ-1对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精唑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和烯禾啶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56.6、62.5、128、52.0和16.3;对烯草酮产生了低水平抗性,相对抗性倍数为4.86。将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ACCase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SJ-1种群ACCase基因2078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GAT)突变为甘氨酸(GGT),该位点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其对ACCase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牛筋草 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除草剂 抗性 基因突变 分子水平


猴头菇β-葡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稀溶液性质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β-glucan,HEB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对HEBG的一级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特性黏度测定实验和刚果红实验对HEBG溶液性质进行探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HEBG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HEBG是由β-D-葡萄糖组成的均一性多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HEBG主链由1,3-β-D-葡萄糖残基组成,支链是由1,6-β-D-葡萄糖残基组成,且1,3-β-D-葡萄糖与1,6-β-D-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1.特性黏度和刚果红实验表明,HEBG稀溶液中不仅存在无规线团结构,还存在三股螺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多糖的无规线团结构、分子链的分支状结构,分子链直径为(0.55±0.11)nm,宽度为1.9 nm.该实验为深入研究HEBG的生物活性以及构效关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利用全封闭式防虫网阻隔小菜蛾在青菜田发生效果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为了验证尼龙防虫网对小菜蛾的阻隔作用,设置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和用药棚3种处理,对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种植的两茬青菜分别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防虫网全封闭的大棚,青菜上的小菜蛾幼虫种群数(<0. 08头/株)和小菜蛾对青菜的为害率(<3. 11%)均显著小于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 0. 13头/株;> 8. 89%)。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青菜产量(<8 599. 95 kg/hm~2)显著低于其他2种处理棚的产量(> 16 225. 05 kg/hm~2)。与用药棚相比,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不仅青菜产量比用药棚略增加,而且每茬青菜可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 3 000 g/hm~2。综上,全封闭式防虫网塑料大棚对小菜蛾具有非常好的阻隔效果,该结果可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LC-MS/MS检测方法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涡旋提取后,无水MgSO4、PSA和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2—100μg/L的线性范围内,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μg/kg;在水稻、西瓜、青菜、番茄和黄瓜5种基质中,10μg/kg、20μg/kg和4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回收率为88. 2%—107. 6%,相对标准偏差为1. 2%—8. 2%。该方法可以满足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检测的需要。
关键词: 植物源性食品 氟吡菌胺 烯肟菌胺 氯虫苯甲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银杏葡萄酒香气成分的萃取条件优化及其香气物质的测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气物质的组成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作者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银杏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条件,使气相色谱法检测香气物质的结果更精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银杏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 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银杏葡萄酒香气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42 min、取样量6 mL.以此优化条件并结合GC-MS分析测得银杏葡萄酒香气成分31种,其中包括酯类15种、酸3种、醇8种、羰基类化合物4种以及酚类1种,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且种类最多.经计算香气活性值(OAV),有23种化合物的OAV值大于1,说明大多数检测到的物质都对酒的风味产生贡献作用,尤其是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以及乙醛等.
关键词: 银杏葡萄酒 挥发性成分 优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GC-MS)


日本培育新农民的经验及其对中国打造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的启示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农民老龄化和农业后继者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于2006年提出了"青年务农计划".通过回顾日本培育新农民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日本政府为吸引非农工作者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所采取的引导、前期准备、进修、组织及政策的五大支援措施,分析了当前日本培育新农民的最新动向.最后根据日本的经验和做法得出对我国培育农业人才的启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确立资金支持方案、设置"产学官民"联合的务农咨询部门、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打造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的对策建议.


亚东黑耳的氨基酸特征分析及蛋白质品质评价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东黑耳(Exidia sp.)是一种尚未实现人工栽培的珍稀食用菌,为发掘和利用其营养价值,在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的基础上,以氨基酸评分(AAS)、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多个参数为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亚东黑耳的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品质。结果表明,亚东黑耳中含有18种常见氨基酸,包括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其粗蛋白含量与粮食作物接近,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473.4 mg·g~(-1) pro),其中亮氨酸含量较高(67.73 mg·g~(-1) pro)。参数评估表明,亚东黑耳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比例相对合理(RC值0.74~1.66,EAAI值129.11),基本符合国际推行的氨基酸平衡模式谱(AAS值均高于98.75%,IOM模式评分均高于100%),是相对优质的蛋白质,但其平衡性和含量均逊色于鸡蛋蛋白(CS值70.93%~128.30%)。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野生菌资源提供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 亚东黑耳 蛋白质 氨基酸组成 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平衡模式谱


城市居民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市低碳蔬菜的实证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城市居民对低碳蔬菜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开拓低碳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碳排放减量有重要意义。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上海市居民对贴有低碳标签的蔬菜消费情况,运用稳健Logistic回归模型和稳健T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探讨了显著影响低碳蔬菜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存在较大分异,有92%的受访居民有购买意愿,但额外支付水平仅为6%。性别和消费习惯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支付水平。对碳标签认知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对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均有显著作用。因此,要推动低碳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根据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对蔬菜购买地点的敏感性,选取适合的渠道销售低碳蔬菜,并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等方式降低低碳蔬菜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 低碳蔬菜 低碳标签 支付意愿 农产品市场 城市居民


大都市居民对低碳农产品的认知情况与支付意愿研究-基于上海市低碳蔬菜的实证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大都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对探究有效的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开拓低碳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碳排放减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了解上海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认知,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碳标签蔬菜的消费意愿,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对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访者主观上对低碳蔬菜有更多利己而非利他的认知,所以有93. 25%的受访居民愿意购买带有碳标签的蔬菜,但仅愿意为低碳蔬菜支付6%的额外费用;(2)性别、受教育水平、对碳标签认知程度、理解程度、习惯在菜市场或早市、大型连锁超市和社区小超市购买蔬菜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3)受教育水平、家庭是否有未成年人、家庭人口数量、对碳标签认知程度和习惯在线下购买蔬菜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支付水平.基于上述结果,得出推动大都市低碳蔬菜市场发展的建议.


温度对紫色不结球白菜外观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不结球白菜品种‘紫衣’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盆栽法,研究3个不同温度(5℃、25℃和35℃)条件对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颜色和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影响,为优质紫色不结球白菜设施栽培温度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紫色不结球白菜在受到5℃低温处理时,叶片紫色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最终呈深紫色;反之,当受到35℃高温时,叶片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叶片呈绿色,该现象与叶片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2)与正常25℃相比,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还原糖、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在受到高温胁迫(35℃)后逐渐降低,而在低温(5℃)处理下,先增后减,且高温降低幅度大于低温;可溶性蛋白、还原性抗坏血酸和氨基酸含量也随着高温胁迫的延长而降低,但低温处理下则逐渐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APX)、纤维素和硝酸盐含量在高温胁迫下逐渐增加,低温条件下则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不同温度明显影响着紫色不结球白菜叶片紫色深浅,低温促进花青素积累,高温抑制或是加速花青素的降解;低温能促进叶片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的积累,同时降低纤维素含量,从而提高紫色不结球白菜的外观和营养品质,高温胁迫则降低以上品质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