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对碳源代谢的动态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性能,跟踪研究了罗非鱼主养池塘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动,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脂肪、代谢中间产物等四类共31种不同碳源的代谢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5月至10月的整个养殖季中,水体的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均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剧烈变化;水体微生物群落对25种碳源物质的利用较平稳,有9种碳源的利用值高于其他22种碳源,包括糖类中的D-甘露醇、N-乙酰-D-葡萄糖氨和D-纤维二糖,氨基酸类的L-天门冬酰胺和L-丝氨酸,脂肪类的吐温40、吐温80、丙酮酸甲酯,代谢中间产物和次生代谢物中的腐胺等。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季中,池塘水体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对碳源的代谢水平总体均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种类的碳源选择性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微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引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糜烂的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oide)菌株JX-09。【方法】从患病草鱼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致病性检验;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回归感染后的草鱼体内再次分离到菌株JX-09,表明该菌株为致病菌;菌株JX-09对草鱼的半致死量为6.4×104cfu/g。通过生化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分析,将菌株JX-09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等头孢类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草鱼肌肉糜烂病的致病菌,这是首次报道了该菌对草鱼有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血多肽对草鱼离体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猪血多肽对草鱼的免疫增强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猪血多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纯化草鱼头肾细胞、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体外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猪血多肽(0、10、20、40、80μg/mL)中作用24 h,然后测定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头肾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探讨猪血多肽对草鱼体外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猪血多肽体外作用24 h后,有效促进了草鱼体外培养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且以80μg/mL猪血多肽的增效作用最明显,能极显著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增殖和增强巨噬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P<0.01),显著提高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活性和头肾细胞SOD活性(P<0.05)。【结论】猪血多肽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实际生产中,可将猪血多肽开发成一种免疫添加剂,以增强水产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关键词: 猪血多肽 草鱼 外周血白细胞 巨噬细胞 头肾细胞 细胞增殖 呼吸爆发活性 SOD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何首乌3种组分的提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分离何首乌二苯乙烯苷、蒽醌、多糖3种组分,比较它们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揭示何首乌抗氧化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提取何首乌二苯乙烯苷、蒽醌、多糖3种组分,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各组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1.42 mg/mL(以生药计,下同);何首乌蒽醌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2.67 mg/mL,何首乌多糖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360 mg/mL。结论二苯乙烯苷和蒽醌是何首乌清除DPPH自由基的主要组分;何首乌多糖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较弱。
关键词: DPPH自由基清除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蒽醌 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池塘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克氏原螯虾和河蟹3个放养密度水平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由于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生物量的消长在大多数池塘中都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而浮游动物有所减少;前者的优势种群由硅藻门和绿藻门变为裸藻门、蓝藻门和甲藻门等有害藻类,后者由枝角类、哲水蚤和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变为轮虫、原生动物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植物比值与虾蟹放养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适的情况下,以中密度养殖最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病理学研究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各组织的病理变化,运用革兰氏染色和电镜负染技术对一株从自然发病的尼罗罗非鱼上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形态观察,采用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脑、心肌、骨骼肌、肠、鳃等8种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负染后透射电镜观察多数细菌呈链状排列;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各内脏器官的广泛充血、水肿、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的细胞坏死;超微病理显示,大量球菌侵染脾脏等内脏组织,破坏细胞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界限模糊,细胞核畸形,线粒体肿大,嵴断裂,溶解;粗面内质网肿大、核糖体脱落;细胞质空泡化严重;心肌和骨骼肌纤维断裂、紊乱、肌节长短不一;肠微绒毛排列不整齐、长短不一;眼中有纤维性沉积。研究表明,无乳链球菌能造成尼罗罗非鱼全身性组织器官损害和炎症反应,尤其是肝脏、脾脏、肾脏和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最后导致鱼体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海刀豆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运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甲醇体积分数3个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了提取率与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了海刀豆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10.3 MPa,萃取温度130℃,萃取时间16 min,甲醇体积分数66%,循环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83.43%,与理论值相对偏差-1.6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