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小片贝的珍珠质颜色直接影响育珠贝所产珍珠的颜色。每个合浦珠母贝的珍珠质颜色都有自己的颜色特征值,即三刺激值和颜色参数。试验选择16个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用CSE成像分析色度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家系左壳内侧外缘珍珠质颜色参数Lab和三刺激值,以筛选适合做插核小片贝的家系。珍珠质的颜色参数明度(L)为98.586~105.234,其中F16家系的明度最大,F3家系的明度最小;a(红绿色品)为-0.967~-6.577,b(黄蓝色品)为5.915~11.237,F14家系色品最偏向于绿色(-a),F16家系色品最偏向于黄色(b)。F3和F14家系贝壳外缘珍珠质的色差(ΔEab)最大(7.885),肉眼能明显觉察。16个家系的合浦珠母贝都属于白色系列,其中离白光中心最近(a2+b2最小)且个体颜色集中的F1家系最适合用作小片贝来选育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萃取分离-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镉铜铅锌铬镍
《冶金分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海水中铜、铅、镉、锌、铬和镍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在pH 4.0±0.5条件下,样品溶液经水浴加热,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为螯合剂,铜、铅、镉、锌、铬和镍被定量螯合,生成的螯合物被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锌,石墨炉原子法测定其余元素。结果表明,镉、铬、铜、铅、镍和锌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3、0.13、0.2、0.4和1.0μg/L。对GBW(E)080040海水标准样品进行分析,除镍因没有认定值外,其他元素的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方法应用于珠江口和大亚湾海域的海水分析,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在2.3%~6.5%之间,回收率在94%~105%范围。
关键词: 海水 重金属 原子吸收光谱法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甲基异丁基酮(MIB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海参中外源性糖溶出条件的优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针对劣质干海参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的现象,对非法添加的外源性糖的溶出条件进行优化,为干海参的品质鉴别提供参考。方法以外源性糖残留率为指标,通过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析浸泡过程中的换水次数、煮制时间以及泡发时间对外源性糖溶出的影响。同时检测海参中的蛋白质经不同煮制时间的损失情况。结果煮制时间对外源性糖的溶出影响极显著(P<0.01),泡发时间影响显著(P<0.05),浸泡过程中的换水次数在选定的水平范围内影响不显著(P>0.05)。煮制时间对蛋白损失有显著影响,煮制20、40、60 min组对应的蛋白损失率分别为1.73%、2.94%和3.70%。结论综合考虑外源性糖残留与蛋白损失情况,干海参中外源性糖溶出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浸泡24 h,期间换水1次,煮制20 min,煮后泡发24 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吕泗渔场沿岸海域春夏季虾类群落特征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吕泗渔场沿岸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海海域春夏两季共出现虾类18种,其中春季11种,夏季15种;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和鲜明鼓虾,夏季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和中华管鞭虾。研究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春季以暖温性生态类群为主,夏季以暖水性生态类群为主。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调查海域的外侧。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的群聚类型进行了讨论,吕泗渔场沿岸虾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差异显著,水团变化、地形、水深是导致吕泗渔场沿岸海域春夏季虾类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GF1a(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a)基因对镜鲤(Mirror carp)鳞被发育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纤维生长因子FGF1a(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a)是一类重要的生长因子,在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实验室镜鲤EST数据库设计包含该基因CDS全长的特异引物,得到了FGF1a基因的全长CDS。经过克隆测序发现,镜鲤FGF1a基因全长的CDS包含444个碱基,其编码一个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一个受体结合位点。与其它物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镜鲤FGF1a蛋白与斑马鱼相似度最高,而与其亲缘关系较远的人类、老鼠、非洲爪蟾蜍及鸡相似度较低。根据所获得的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发现FGF1a基因在鱼刚长鳞片的皮肤上表达较高,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鳞被发育;而同时在尾鳍、背鳍和腹鳍中也有特异的高表达信号,说明FGF1a可能也参与鳍条的发育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碳、脂比例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CHO)与脂肪(L)比例[m(CHO)∶m(L)]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糖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比例.【方法】以m(CHO)∶m(L)为0.29、0.81、1.58、2.88、5.46和13.22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41%)等能(16 kJ/g)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01±0.02)g的胭脂鱼幼鱼8周,测定并分析其对胭脂鱼幼鱼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鱼体营养成分和糖代谢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饲料m(CHO)∶m(L)增加,胭脂鱼幼鱼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均在m(CHO)∶m(L)为5.46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全鱼粗脂肪含量随m(CHO)∶m(L)增加显著下降(P﹤0.05),肝脏粗脂肪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m(CHO)∶m(L)为2.88时达到最低;肌肉粗脂肪含量在m(CHO)∶m(L)为13.22时达最低,且显著低于0.29时(P<0.05).随m(CHO)∶m(L)增加,肝脏三酰甘油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均在m(CHO)∶m(L)为2.88时达到最高;肝脏丙酮酸激酶活力随m(CHO)∶m(L)增加显著上升(P<0.05),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下降趋势,己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m(CHO)∶m(L)的关系,得到胭脂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时,饲料中m(CHO)∶m(L)为4.6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殖“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监测五里湖重金属污染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移殖生物因子相同、遗传质量稳定和污染本底值低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每3个月回收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研究了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的积累与特定的季节/时间密切相关,在夏季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移殖五里湖3个月蚌样中Mo和Tl的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前者Ba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移殖五里湖6个月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和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限量标准评价显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相同水平,重金属污染均不明显.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移殖 生物监测 重金属 生物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鸢乌贼解冻方法对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为获得较适合冷冻鸢乌贼片的解冻方法,比较流水解冻、静水解冻、冷藏解冻、室温解冻和微波解冻5种解冻方式对鸢乌贼片品质影响的差异。方法测定解冻时间及解冻后鸢乌贼片的色差、细菌总数、TVB-N、解冻损耗和进行感官评价分析。结果不同解冻方式对鸢乌贼解冻片的品质影响有所差异。微波解冻和流水解冻所耗解冻时间远远短于冷藏解冻。流水解冻的细菌总数最高,而微波解冻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鸢乌贼颜色偏深,解冻对鸢乌贼的色差影响较小。解冻过后,TVB-N值均有所升高。解冻介质为水时,鸢乌贼的感官品质较好。结论解冻鸢乌贼冻结片的最佳解冻方式是静水解冻,和其他解冻方式相比,具有最低解冻损耗率、最低TVB-N值、最佳的感官品质、适中的解冻时间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水环境污染、养殖方式传统等问题,并提出了要提升水环境标准、推广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模式、发展现代渔业种业等措施,通过加大科技力度,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水产品商品化、品牌化,达到水产品品质的稳定统一,才能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