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奥利亚罗非鱼DMO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的研究
《生物技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奥利亚罗非鱼DMO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DMO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和功能域预测分析,探讨了DMO的信号肽、亲/疏水性、跨膜拓扑结构、卷曲螺旋结构、基序、功能域及高级结构。结果:DMO在第1~17,39~113,153~301,372~410区段为高亲水性区域,属亲水性基团,具有两个螺旋卷曲区域,97~112,155~168氨基酸区域,没有信号肽,含有两个跨膜结构域,发生跨膜运动;DMO包含两个保守的DM-domain和DNA锌指结构等功能结构域;DMO含有1个亮氨酸拉链结构(21~42),7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9~51,184~186,191~193,235~237,270~272,294~296,333~335),5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89~192,225~228,227~230,231~234,233~236),1个cAMP-andcGMP-依赖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296~299)10个肉豆蔻酰化位点(59~64,121~126,125~130,129~134,135~140,301~306,304~309,307~312,310~315,350~355);DMO蛋白含有27.38%的α-螺旋,8.8%的β-转角和53.79%的无规卷曲;DMO的高级结构中含有两个α-螺旋区域。结论:DMO蛋白与性别调控有关,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且其生物活性可能接受信号途径中多种信号的调控,这为进一步研究奥利亚罗非鱼DMO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明确DMO基因与性别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DMO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功能 性别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合成小干扰RNA分子高效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复制
《病毒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合成法分别合成靶向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RNA基因组节段L2片段上的RNA聚合酶基因(RdRp)和S4片段上的外衣壳蛋白基因(OCP)的小干扰RNA分子siRNA-RdRp1 286、siRNA-RdRp1 441和siRNA-OCP117,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转染6 h后用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细胞,48 h后收集感染细胞的培养液,微量培养法测定病毒lgTCID50/0.1mL值。以细胞管家基因-βactin mRNA水平为参照,RT-PCR法检测呼肠孤病毒siRNAs靶基因的mRNA水平。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转染siRNA-RdRp1 286、siRNA-RdRp1 441和siRNA-OCP117三种siRNAs的病毒滴度lgTCID50/0.1 mL分别为4.41±0.16、3.83±0.44和1.94±0.42,极显著低于阳性感染对照组的病毒滴度(7.92±0.52,P<0.01),转染siRNA阴性对照组的病毒滴度无明显变化(7.50±0.17,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阳性感染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RdRp1286、siRNA-RdRp1 441和siRNA-OCP117后的CIK细胞中GCRV mRNA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82.08±2.15%、89.19±1.14%和92.62±0.17%,而转染阴性对照组对GCRV mRNA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芽孢杆菌碱性酯酶BSE-1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高技术通讯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芽孢杆菌酯酶发酵液通过低温高速离心(10000r/min,30min,4℃)、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沉淀和Q-Sepharose HR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进行了纯化,最终得到电泳纯的酯酶BSE-1。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该酶表观分子量为30kDa。以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为底物对BSE-1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BSE-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10.0,为嗜热碱性酯酶;该酶在60℃以下、pH 7~1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常见酸根离子、有机溶剂的配伍性较好,但金属离子对酶活影响较大,Li~+、Mg~(2+)、Ca~(2+)对BSE-1有激活作用,1mmol/L的Ca~(2+)使酶活提高2倍以上;Ba~(2+)、Fe~(3+)、Ag~+、Sr~(2+)对BSE-1有抑制作用,1mmol/L Ba~(2+)存在下酶活仅能保持10%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作业渔场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年1—7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捕获阿根廷滑柔鱼的生产数据及卫星反演的海流、海水表层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资料,综合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的作业渔场、产量及环境特点.结果表明:西南大西洋存在2个主要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南部中心位置在60°30′W、45°30′S,北部中心位置在58°00′W、42°00′S,1—7月,作业渔场由南向北移动;不同月份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的差异较大,其中,1—4月产量较高,最高产量出现在3月,5月之后,其产量逐渐减少;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与福克兰寒流流经路径有关,北部渔场位于福克兰寒流的主流上,平均流速为28~60cm·s-1,南部渔场在寒流的西边界处,且其西部伴有一小尺度反气旋涡,平均流速在5~32cm·s-1;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适宜海洋表层温度在7℃~15℃,最适宜温度约12℃,适宜的海水叶绿素a浓度在0.4~1.5mg·m-3,最适宜浓度在0.9~1.2mg·m-3,且海水叶绿素a浓度与捕捞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捕捞量 福克兰寒流 海水表层温度 叶绿素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个体定向交配产生F_2代家系的AFLP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群体杂交(莱州湾♀×舟山♂)产生F2代家系63个个体及F1代亲本为实验群体,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分析。35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1742个位点,其中分离位点为417个,不分离位点为132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3.9%。在分离位点中,符合1∶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226个,占总分离位点数的54.2%;偏离1∶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31个,占总分离位点数7.4%。符合3∶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128个,占总分离位点数的30.7%;偏离3∶1孟德尔分离比例的位点为32个,占总分离位点数的7.7%。家系内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Shannon指数为0.193。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子代个体与母本Nei’s遗传距离介于0.064~0.111之间,与父本Nei’s遗传距离介于0.065~0.107之间。其中,63号个体与48号个体分别与父、母本亲缘关系最远。本实验中,偏分离位点比例属正常范围,杂交F2代家系遗传多样性偏低。本研究结果为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及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哈河青海湖裸鲤鱼苗鱼卵的时空分布研究
《生态科学 》 2009 CSCD
摘要:2008年7月1日到10月7日,使用水文过河缆道及圆锥网接滤过式集苗器进行采样,对青海湖布哈河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青海湖裸鲤的自然繁殖状况,为其资源监测及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性资料。结果表明:布哈河中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单一,主要为青海湖裸鲤,采样期间有多次苗汛,主要苗汛出现于7月份,9月上旬仅有小规模苗汛;鱼苗平均密度3.17 ind.·m~(-3),最高达54 ind.·m~(-3);晚上鱼苗密度(22:00-22:10)与下午鱼苗密度(14:00-14:10)有显著性差异(df=98,P<0.05);青海湖裸鲤的鱼卵在上层平均密度为0.075 ind.·m~(-3),下层平均密度0.175 ind.·m~(-3),两者亦存在显著性差异(df=10,p<0.05);鱼苗的漂流运动主要集中在晚上;总体上看,鱼苗主要分布在河流上层,有近岸分布的趋势,而鱼卵则主要分布在河流下层,接近河流中央位置;鱼苗断面系数为0.43,鱼卵断面系数为2.3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海洋与湖沼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显微观察和测绘法对条斑星鲽早期生长发育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条斑星鲽成熟卵子为悬浮性、端黄卵,圆球形,卵径1.7—1.9mm,无油球。在水温(9.0±0.5)℃条件下,受精卵经196.3h孵化出膜。在水温12—14℃条件下,7日龄(DAH,days after hatching)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30日龄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40日龄后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生活史无鳔。脊椎骨末端上曲发生在21日龄,至28日龄完成。70日龄幼鱼鳞片和侧线已形成,鳍条数量与成体完全一致。变态过程:32日龄苗种进入变态期,左侧眼睛开始上移,42日龄眼睛转移至头顶,50日龄眼睛转到右侧,完成变态。研究了鳍的发生及生长过程:背鳍、胸鳍、腹鳍、尾鳍、臀鳍分别发生于19、0、20、19、10天,至50日龄幼鱼,除胸鳍外其它鳍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食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2%和4%的食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低盐养殖水体中饲养40d后,采用光镜、电镜等技术对4种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第2腹屈肌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和对比,并与海水虾做比较,探讨饲料中添加食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镜下,对照组及添加食盐1%组肌束内肌纤维排列疏松,有聚集成束状,肌束间隙(肌束膜)较宽,纤维有弯曲状存在。添加食盐2%组、4%组肌纤维排列依次紧密,分布较均匀,与海水虾差别不大;电镜观察对虾腹屈肌横切面图片发现,对照组和添加食盐1%组的粗丝与细丝分布较稀疏,排列不规则,部分区域肌丝残缺。添加食盐2%组的肌丝分布相对较均匀,但细肌丝小且数量多,不规则的排列有时成簇状。添加食盐4%组和海水虾差别不大,肌丝分布较规则,可看到粗细肌丝呈六角形点阵排列。纵切面上,添加食盐1%组与2%组肌节排列不整齐,有弯曲交错现象,4%食盐组形状规则,肌节明显,清晰可辨,肌节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2%食盐组(P<0.05)。饲料中添加食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原纤维直径、实心粗肌丝直径、空心粗肌丝直径、暗带长度和H带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影响(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淡水鱼类监测水环境汞污染的研究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淡水鱼类对汞的富集特征,科学利用水生动物监测水环境汞污染;方法于2007年9月,在松花江流域的佳木斯江段和黑龙江的抚远江段分别采集鲢鱼、鲤鱼、鲫鱼、黄颡鱼、鲶鱼等140尾,测其含汞量,结合环境水质和底质中汞的监测结果,研究水生动物汞污染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水生动物对环境汞污染程度指示与评价的适用性。结果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汞、底质汞含量分别为0.053μg/L和0.27 mg/kg,黑龙江抚远江段水汞和底质汞含量分别为0.034μg/L和0.16 mg/kg。松花江佳木斯段的鲢鱼、鲤鱼、鲫鱼、黄颡、鲶鱼肌肉汞含量分别为0.070、0.120、0.113、0.152、0.196 mg/kg;黑龙江抚远段鲢鱼、鲤鱼、鲫鱼、黄颡、鲶鱼肌肉汞含量分别为0.042、0.103、0.095、0.157、0.174 mg/kg;在同一水域中,同种鱼的肌肉含汞量与其体重呈统计学正相关(P<0.05);经计算松花江佳木斯段同种同规格鱼体汞含量>黑龙江抚远段,与环境监测结果相符合。结论淡水鱼类能够较好地指示与评价水环境汞污染状况,监测时应采集同品种、同规格的生物并取相同部位进行检验和比较,如样品大小不统一也可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同品种、同规格的生物汞含量,然后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摄食对溪红点鲑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水温[(5.5±0.5)℃、(8.5±0.5)℃、(11.5±0.5)℃、(14.5±0.5)℃、(17.5±0.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饱食和空腹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析了温度和摄食对溪红点鲑幼鱼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饱食后,5个温度梯度组溪红点鲑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迅速上升,达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饱食状态下,溪红点鲑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的回归方程分别为OR=-0.0601t4+2.5542t3-39.256t2+276.26t-598.75(n=650,R2=1,4.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