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大口黑鲈MyoD基因结构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步移技术从大口黑鲈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yoD基因及其5′调控区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3 797bp,其中5′调控区长1 077bp,MyoD基因转录区由3个外显子(分别为591、81和78bp)和2个内含子(分别为1 077和486bp)组成。5′调控区含有与肌肉特异性基因转录密切相关的转录调控元件E box、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肌肉特异性金属硫蛋白结合位点(MTBF)及一些转录反应调控元件(TATA box、OCAAT box、OCT1、PRE、AP4、Pit1)。运用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进行大口黑鲈MyoD基因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MyoD基因序列中存在7个突变点,均位于内含子上。养殖群体中这7个突变点分析结果显示突变比例范围在0.042~0.353之间。本研究结果为SNPs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口黑鲈 MyoD SNPs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蛎、缢蛏和菲律宾蛤仔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9 CSCD

摘要:采用硝酸高氯酸法消解样品,应用ICP-AES法测定了牡蛎、缢蛏和菲律宾蛤仔中Ca、Co、Cr、Cu、Fe、Mg、Mn、N、iSe、Sr、V和Zn共12种微量元素。实验结果表明,3种贝类中均含有大量的Ca、Cu、Fe、Mn、Zn、Mg,还含有Co、Cr、N i、Se、Sr和V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海产品,可以作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牡蛎 缢蛏 菲律宾蛤仔 微量元素 ICP-AE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隔式桁拖网分隔装置的分隔效率模型

水产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类选择性研究是减轻拖网渔业兼捕和抛弃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参数化的模型实现拖网渔具选择性装置渔获性能的解析,不仅有利于装置性能的评价和比较,而且对于优化选择性装置结构、提高装置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SELECT模型原理,认为渔获对象接触分隔装置的概率与个体尺寸有关,并使用S型曲线(Logistic曲线)表示接触概率曲线,结合分隔装置的选择曲线,为评价桁拖网分隔装置的分隔效率建立了模型。模型对分隔式桁拖网渔具(60 mm分隔网片)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和短吻舌鳎的渔获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分析分隔网片的分隔效率。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认为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且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简化;将捕捞对象的接触概率独立于选择性装置选择性能的做法,对于研究网具内捕捞对象行为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分隔装置 接触概率 选择曲线 分隔效率 Logistic曲线 Selec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鱼(Cyprinus carpio L.)头长、眼径、眼间距QTL的定位

遗传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65个AFLP标记、1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37个EST-SSR标记和16个RAPD标记对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F2雌核发育群体44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鲤鱼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WinQTLCart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头长、眼径、眼间距3个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个与头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定位于鲤鱼连锁图谱的LG2(qHS-2-1)、LG3(qHS-3-1)、LG40(qHS-40-1)和LG4(qHS-4-2和qHS-4-3)上。其中qHS-40-1拥有最大的LOD值,为7.94,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4.29%。qHS-4-2的LOD值最小,为5.03,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1.52%。5个与头长性状相关的QTL加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检测到两个与眼径性状相关的QTL,分别定位于鲤鱼连锁图谱的LG39连锁群(qED-39-1)和LG40连锁群(qED-40-1)上,其中qED-40-1的LOD值比较大,为2.76,其加性效应值为负值,可以解释5.62%的表型变异;qED-39-1的LOD值为2.72,加性效应值为正值,可以解释9.77%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两个与眼间距性状相关的QTL,分别定位到鲤鱼连锁图谱的LG20连锁群(qEC-20-1)和LG28连锁群(qEC-28-1)上。其中qEC-20-1的LOD值比较大,为3.77,加性效应值为正值,可以解释8.29%的表型变异;qEC-28-1的LOD值为2.79,对应的加性效应值为负值,可以解释8.88%的表型变异。

关键词: 鲤鱼 头长 眼径 眼间距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据库和GIS支持的渔业捕捞环境图集制作

测绘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捕捞环境图集能够描述渔情和海况信息,用于指导渔民科学捕鱼及海洋资源管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对卫星数据及渔业生产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制作出联系实际、便于使用的渔业捕捞环境图集,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渔业信息服务,相比传统的文件管理和手工制图的方式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关键词: 数据库 GIS 捕捞 环境 图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指示性多氯联苯

分析科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并建立了测定贝类中多氯联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通过正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硅胶柱净化,旋转蒸发浓缩,采用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测定,可同时对贝类中的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检出限(S/N=3)为0.0066~0.0098μg/kg,定量限(S/N=10)为0.02μg/kg;在0.1~50.0 ng/mL时峰强度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3%~113%。该法简便快捷,降低了分析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持久性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贝类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淡水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头顶溃疡症 病原菌 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陕西地区桃花水母的发现及描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陕西地区发现的桃花水母进行形态学特征的初步探讨,得到的形态学特征为:生殖腺呈扁囊状,淡黄绿色;触手分为3级,主触手比其他两级长;平衡囊管型,数量在132~184之间;刺丝囊疣为乳突状,各环状疣间有明显间隔,似分节状,这些特征与已报道的有差异;并对得到的可量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伞径与触手及伞径与缘膜的关系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伞径与平衡囊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淡水水母目 桃花水母 发现 陕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野生群体F_1代生长发育规律比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F1代15项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拟合,以三次函数模型的拟合优度(R2)最高;采用三次函数模型拟合的2个群体各形态性状的生长曲线、拐点月龄以及拐点体重(各形态性状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黄海1号"的拐点月龄为2.87(拐点体重14.98 g),野生群体F1代的拐点月龄为4.05(拐点体重26.26 g);中国对虾"黄海1号"各形态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0.51~3.07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头胸甲长>第1腹节宽>头胸甲高>腹1高>头胸甲宽>体长>全长>腹节5长>腹节3和4长>尾节长>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6长;野生群体F1代除第2腹节长的拐点月龄为0.45之外,其它性状的拐点月龄分布在2.38~3.08之间,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顺序分别为:腹节2长>腹节1长>腹节3长>腹节4长>头胸甲高>腹节5长>头胸甲宽>全长>腹1高>腹1宽>尾节长=头胸甲长=体长>腹节6长,除第1和第2腹节长2个性状外,野生群体F1代的其它性状均比中国对虾"黄海1号"发育迟缓了1个月左右。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生长性状 黄海1号 形态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寡糖-中草药复合物和黄霉素对异育银鲫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 mg/kg黄霉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连续投喂600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测定鱼的生长、血清溶菌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 mg/kg黄霉素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血液甘油三酯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添加0.1%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血液葡萄糖含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即GPT/GOT)活性比值。鱼攻毒试验也表明试验各组都有死鱼,但是对照组死亡率是最高的。因此添加0.2%寡糖-中草药复合物能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与抗氧化能力,抵抗病原菌感染,保护肝脏,能促进鱼体生长。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寡糖-中草药复合物 免疫 抗病力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