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主要一级支流中华倒刺鲃形态差异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体长、叉长/体长、体宽/体长等29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中华倒刺鲃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较为相似,而两者与清江种群形态差异较大。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长江上游中华倒刺鲃种群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地理种群 长江水系 形态学差异 多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源溶藻弧菌生物学特性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微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溃烂病是我国海水养殖及南方养殖斜带石斑鱼的常见严重病害之一。通过对患病的斜带石斑鱼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检测其耐药性和控制石斑鱼在海水养殖中溃烂病的爆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本文目的是研究斜带石斑鱼相关的病原菌的特性。【方法】从患病斜带石斑鱼肾脏、肝脏病灶组织,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和回归感染、ATB细菌自动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结果】确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两株典型菌株经人工感染和回归感染均显示自然发病症状。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所检测的抗菌药物中,对青霉素等3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而对氯霉素等5类抗菌药物敏感。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肝细胞、肾小管细胞等变性、坏死,病变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且呈变质性炎症。溶藻弧菌对机体的主要器官造成严重病理损伤。【结论】生理生化等结果均证实分离菌株是溶藻弧菌,而且产生多重耐药情况较为普遍,未来应加强对养殖海水中病原耐药性和斜带石斑鱼病原感染的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中不同载体生物滤器的水质净化效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比较3种不同滤料在封闭循环水养殖中水体净化效果,通过构建3套封闭循环水养殖试验系统,分析了在相同体积的滤器中毛刷滤料、移动床滤料和结构滤料3种不同生物滤料对生物过滤硝化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体积的生物滤器中(HRT 10.5min,水温24~30℃下)3种滤料对总氨氮(TAN)去除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单位滤料体积的TAN去除速率(VTR)差异较大。毛刷滤料、移动床滤料、结构滤料等3种滤料的VTR平均值分别为:(18.66±9.30)、(62.19±30.49)和(16.34±7.87)g/(m3·d)。不同运行方式对VTR有极显著影响,移动床的VTR明显高于毛刷滤料与结构滤料的固定床式生物滤器,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养殖污水 生物滤料 硝化效率 运行方式 封闭循环水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年份鱼塘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演替分析
《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养殖年份的鱼塘底泥中细菌多样性及演替关系,通过构建16SrRNA基因文库,比较分析养殖1年和养殖4年池塘底泥样品细菌的群落构成,分别由养殖1年和养殖4年文库获得145和172个克隆子,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37和2.22,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分别为9.36和7.58,覆盖度指数分别为100%和93.3%。Prolixibacter(34/145)、荚硫菌属(17/145)、浮霉菌属(15/145)和脱硫微菌属(12/145)为养殖1年样品优势菌群,长绳菌属(41/172)、Prolixibacter(31/172)、黄色单胞菌属(22/172)、Cetobacterium(21/172)和噬纤维菌属(15/172)为养殖4年样品优势菌群。养殖1年和养殖4年文库细菌菌群结构在种分类水平上的相似度系数为0.6171。由此可知,养殖池塘底泥中蕴含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体系,长期的积累促使该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演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体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污染现状及其对鱼类的生殖危害(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越来越多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不断释放到环境,并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土壤淋溶和直接排放等方式进入水体,从而使水体成为EDCs存在的主要场所之一。为引起社会对水体EDCs污染的广泛关注,并积极采取EDCs危害防治措施,保护鱼类资源和水生态系统,本文介绍了EDCs的分类,详述了自然水体、饮用水源水以及自来水中EDCs污染情况,阐明了EDCs对鱼类的生殖危害。资料分析显示,EDCs能够扰乱生物体内分泌功能,导致生殖器官、生殖机能和生殖行为异常,引起生育力下降,甚至生物繁殖机能损害,并最终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以至物种灭绝。虽然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一些关于EDCs对生物危害等方面的研究,但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基础研究薄弱、识别和鉴定困难或代价太大等问题,有关工作亟需全面、深入开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增殖礁附着牡蛎的固碳量试验与估算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莱州湾增殖型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取样调查,分析了礁体附着优势种褶牡蛎壳干质量、总湿质量和附着厚度的季节变化及其随礁龄变化的差异,并对礁区的总固碳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增殖礁礁体附着褶牡蛎壳干质量和总湿质量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P<0.01),4月最低,12月最高.增殖礁礁龄对附着褶牡蛎壳干质量、总湿质量和附着厚度影响显著(P<0.01),均随礁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莱州湾圆管型增殖礁5、4和3年礁龄的礁体附着牡蛎固碳量分别为17.61、16.33和10.45 kg·m-3.2009—2013年,莱州湾金城海域64.25 hm2海洋牧场圆管型增殖礁礁体上附着牡蛎总固碳量约为297.5 t C,相当于封存了1071 t CO2,而封存固定这些CO2所需费用约1.6×105~6.4×105美元.因此,增殖礁附着牡蛎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选育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海洋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对2012年3月和6月分别构建的两批共17个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选育基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6对微卫星引物在17个群体共680个个体中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7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06~3.07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31~0.58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46~0.65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39~0.58之间,高度多态(PIC≥0.50)群体有11个(占64.7%)。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检测得到的102个数据结果中,有53个(占52.0%)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1)。从遗传偏离指数(D)的结果可以看出,17个群体在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本研究表明,两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非常接近,每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对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格局有了初步的把握,为下一步交配设计构建下一代核心群体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Na~+/K~+-ATPase和HSP基因表达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梯度的盐度胁迫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影响,记录了不同时间段幼体的死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3个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下:盐度为14和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活动正常,过低(2,5和8)或过高(42)的盐度处理短时间内都会导致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死亡;盐度为14和28这两组试验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钠钾ATP酶(Na+/K+-ATPase)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但是整体来说变化幅度不大,盐度为8处理组中前6 h Na+/K+-ATPase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第12 h时显著升高;盐度为8和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HSP70在2 h后就显著上升,盐度为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上升幅度相比之下较小,盐度为14处理组中脊尾白虾HSP70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不大;脊尾白虾蚤状幼体体内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盐度的胁迫响应趋势跟HSP70基因类似,只是变化程度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会导致河口地区盐度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河口地区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正常生活,这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作为河口盐度变化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盐度 钠钾ATP酶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9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