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电子舌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白芽奇兰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表明:与夏秋白芽奇兰红茶相比,白芽奇兰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显著变化。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甜味响应值增加。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VIP值>1的香气化合物作为2组样本之间的差异香气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得到差异香气化合物共43种:其中酮类化合物6个,醛类化合物11个,醇类化合物12个,酯类化合物6个,酸类化合物3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化合物共5个;有16个差异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27个差异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总体表现为,灵芝菌对夏秋白芽奇兰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


黔画乌鸡选育F2代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贵州畜牧兽医 》 2022
摘要:为了解黔画乌鸡选育F2代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随机选取150日龄黔画乌鸡选育F2代3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和屠宰指标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0日龄黔画乌鸡选育F2代的平均活重为1637.3 g,屠体重为1443.4 g,屠宰率为88.2%,全净膛重为1196.5 g,全净膛率为72.7%.相关性分析表明,7个体尺指标与13个屠宰指标共形成91对关联性状,其中59对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7对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4对呈显著负相关(P<0.05),9对无显著相关(P>0.05);7个体尺指标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体斜长、龙骨长、胸宽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达到0.739~0.828.结论:黔画乌鸡选育F2代150龄公、母鸡的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差异显著,产肉性能较好.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可以作为黔画乌鸡肉用性能选育的重要指标.


无明矾荞酥复合膨松剂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荞酥的酥脆性,以碳酸氢钠、葡萄糖酸-δ-内酯、分子蒸馏单甘酯及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单因素,以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因素水平,结合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荞酥感官评分为响应面值,对无明矾荞酥工艺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传统明矾荞酥与改良后的无明矾荞酥风味物质,旨在获得较优复合膨松剂配方。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膨松剂添加量为碳酸氢钠0.36%、葡萄糖酸-δ-内酯0.35%、分子蒸馏单甘酯0.50%、磷酸二氢钙0.22%,在此工艺下荞酥的感官评分达97.4,且改良荞酥风味物质种类优于传统荞酥。


不同间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木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探索不同间作方式与种植密度对木薯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为木薯高产栽培和耕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木薯品种NZ199和46-14为试材,设1 m×0.8 m、1 m×0.7 m、1 m×0.6 m三个种植密度,按照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置密度试验;以GR911单作为对照,设GR911木薯间作糯玉米、GR911间作木薯46-14、GR911木薯间作花生为间作试验.记载不同处理下木薯块根形态、产量及干物率、淀粉含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木薯单株结薯数、最大块根长、最大块根直径、单株薯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1 m×0.8 m种植密度的块根生长表现最优,块根淀粉含量及干物率也以1 m×0.8 m的密度处理最高.(2)木薯间作玉米与木薯套种花生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最大块根长、最大块根直径、单株薯重均优于对照,而木薯间作木薯处理的表现均不如对照,建议生产中不宜采用木薯与木薯的间作模式.(3)GR911间作玉米与花生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间作玉米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154.92元,套种花生每亩增加经济效益406.55元.
关键词: 间作方式;种植密度;木薯;产量及效益


安顺市平坝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耕作与栽培 》 202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安顺市平坝区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以利于促进本地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对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生物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聚谷氨酸增效肥料(PAF)在茄子上的科学施用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聚谷氨酸增效肥料1 875 kg/hm~2(PAF1)、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 250 kg/hm~2(PAF2)、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 625 kg/hm~2(PAF3)、聚谷氨酸增效肥料3 000 kg/hm~2(PAF4)],研究不同PAF施用量对贵州露天茄子产量、品质、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可以使露天茄子产量显著提高3.65%~13.76%,以PAF2处理产量最高;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使茄子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2.37%~14.88%,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分别显著提高了13.97%~22.52%和7.77%~13.57%;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其中以PAF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9.35%、19.00%、34.22%;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处理的茄子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提高了3.65%~13.76%和2.46%~12.09%,均以PAF2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来看,聚谷氨酸增效肥料能够实现茄子增产提质、肥料增效和效益增收,推荐2 250 kg/hm~2作为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栽培种植的最适施用量。
关键词: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 茄子 产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的影响,为茶树修剪物还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埋藏深度处理,包括表层覆盖(T1)、埋藏10 cm(T2)和埋藏20 cm(T3).采用尼龙网袋法,在盆钵中进行周年腐解试验,评估不同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率及养分归还特征的影响.[结果]埋藏20 cm处理下,茎腐解最快,周年腐解率为45.99%;埋藏10 cm处理下,叶和茎叶混合腐解最快,周年腐解率分别为58.79%和51.89%.周年腐解后,茎、叶的养分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叶与茎叶混合的养分富集系数则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表层覆盖处理下,茎中氮和磷的富集系数分别增至1.46和1.36,叶中钾的富集系数降至0.64;埋藏10 cm处理下,茎中钾的富集系数降至0.23,叶中磷的富集系数增至1.41,碳和氮的富集系数下降为0.81和0.80,钾仅为0.22;埋藏20 cm处理下,茎中氮的富集系数增至1.30,钾降至0.27,叶中碳、氮和钾的富集系数分别降为0.77、0.88和0.24.养分释放率方面,埋藏10 cm处理下,碳和氮养分释放较快,叶的碳、氮释放率分别为66.7%和67.1%,显著高于茎的碳、氮释放率(P<0.05,下同);埋藏20 cm处理下,茎的磷释放率为50.7%,高于叶的磷释放率(48.6%);钾的养分释放率受还田方式影响较大,叶在埋藏10 cm处理下钾的养分释放率为90.6%,显著高于表层覆盖处理(62.5%).[结论]深埋会促进茶树修剪物茎叶的腐解,叶的腐解速率更高;深埋可提高修剪物碳氮磷钾养分释放,其中钾元素释放最快,氮和磷较缓慢.在实际生产中可将茶树修剪物茎叶混合后深埋至10~20 cm耕层进行还田,以改良茶园土壤.


(1)猕猴桃伞形架牵引技术优势及其技术要点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猕猴桃在生产中新梢生长旺盛,抽发副梢能力强,加之叶片较大,容易造成枝条过于茂盛和密集,需及时进行夏季修剪。伞形架牵引可为猕猴桃枝条攀援生长提供附着物,引导枝条生长发育,为枝条管理提供便利。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伞形架牵引优势、伞形架牵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