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香菇多糖对鲤鱼(Cyprinus carpio)离体培养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作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ercoll密度离心等技术,对鲤鱼(Cyprinus carpip)的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离体培养。体外暴露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后,分别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法测定它们对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的影响;NBT(nitroblue tetrazolium)还原法和Griess试剂显色法测定对头肾巨噬细胞的呼吸爆发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头肾巨噬细胞细胞因子IL-1β诱导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多糖1、10和100μg/mL作用头肾巨噬细胞24 h后能显著地诱导巨噬细胞的氧爆发活性;作用头肾巨噬细胞96 h后,其低浓度对巨噬细胞生成NO无显著影响,当作用浓度为1 000μg/mL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和1000μg/mL的香菇多糖作用外周血白细胞24 h后显著地促进鲤鱼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且在作用巨噬细胞24 h后100μg/mL能显著增强IL-1β的体外诱导表达。香菇多糖对离体培养鲤鱼免疫细胞有明显活性作用,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鱼用免疫增强剂。

关键词: 香菇多糖 鲤鱼 巨噬细胞 IL-1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对饲料中不同无机磷源的利用率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以进口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 g左右的花8周,研究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关键词: 花 MCP DCP TCP 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四个不同地理群体数量形态特征比较

海洋与湖沼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进行了12项形态性状的测定,比较了4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大菱鲆群体中,丹麦和挪威之间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较少,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成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指标较多。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8.663%、14.117%和8.976%,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1.756%.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显著,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威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形态差异显著,且差异主要来源于主成分1,而主成分1主要由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差异显著的指标组成,显然,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关键词: 大菱鲆 群体 形态特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麒麟菜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钙、锌、铁吸附作用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麒麟菜(Eucheuma sp.)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体外模拟哺乳类动物胃和小肠生理pH环境条件和体内吸附实验,研究麒麟菜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钙、铁、锌吸附作用的影响。体内吸附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以混饲法给大鼠喂食膳食纤维饲料(含膳食纤维10%),实验期为5周。结果表明:(1)在体外模拟实验中,麒麟菜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离子Ca2+、Fe2+、Fe3+、Zn2+的吸附效果与pH、膳食纤维的可溶性和金属离子种类有关。在小肠环境中的吸附能力大于胃环境;IDF吸附能力最强,其次为TDF,SDF吸附能力最弱;各膳食纤维对Ca2+吸附作用最强,其次是Fe2+和Fe3+,最弱是Zn2+。(2)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各麒麟菜膳食纤维饲喂组动物的血清钙、血清锌和血清铁的含量随饲养时间略有增长,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认为,麒麟菜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离子Ca2+、Fe2+、Fe3+和Zn2+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吸附作用,但对动物体内的钙、锌、铁元素的正常生理水平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麒麟菜 膳食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养殖水域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环境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模拟扰动条件下,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水域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探讨了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以及沉积物的源汇角色.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0.5 h,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h,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修正的Elovich模型,回归方程为:Q=85.536+35.512 lnt(R2=0.960 2);低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线性方程为:Q=265.04ce-7.46(R2=0.965),高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R2=0.989);沉积物中本底吸附态磷为7.46μg/g,对磷的最大吸附量Qmax为769.23μg/g;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EPC0为0.028 mg/L,结合该区域水体磷酸盐含量情况,初步推断该区域的沉积物大多数时间充当的是磷源的角色.

关键词: 沉积物 磷酸盐 平衡质量浓度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银鲳幼鱼体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至8月份时鱼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幼鱼初期时的水平(P<0.05)。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试验期间无明显的变化(P>0.05)。

关键词: 银鲳 幼鱼 人工养殖 脂肪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及摄食习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04年5—9月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组成及摄食的月份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以底栖小型鱼类、多毛类和端足类为主要食物,兼食虾类、蟹类及瓣鳃类等小型底栖动物.幼鱼的摄食率和摄食强度较高,且摄食强度存在着月份变化.主要饵料生物组成有明显的月变化,且食物个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5月主食多毛类和蟹类,6月主食鱼类和端足类,7月为鱼类和多毛类,8月样本较少且为空胃,9月为鱼类和虾类.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曾是幼鱼重要饵料的鲬类所占比例极小,其质量百分比仅占1.81%;而以前未曾记录的虾虎鱼类在食物中所占比例较高,其质量百分比达50.54%;等足类以前也未曾记录,其出现频率达10.07%.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长江口 食物组成 摄食月份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鱼种叶酸需要量的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叶酸含量分别为0,0.5,1.0,2.0,5.0,10.0,20.0 mg/kg的7组精制试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5.78±0.17)g的草鱼鱼种8 w,考察不同叶酸添加量对草鱼鱼种生长和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以确定草鱼鱼种的叶酸需要量。结果表明:添加叶酸5.0 mg/kg使草鱼鱼种增重率(WG)、饲料效率(FE)、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Hb)和血小板数(PLT)比未添加叶酸的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5),而使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添加叶酸对草鱼鱼种存活率(SR)、血清中总蛋白(T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血液中红细胞数(RBC)无显著影响(P>0.05);对WG、TG、TC、Hb和PLT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草鱼鱼种对叶酸的需要量为3.6~4.3 mg/kg饲料。

关键词: 草鱼 叶酸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育种值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育种项目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本文综述了3种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标记辅助BLUP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众多研究表明,基于系谱结构和表型信息的BLUP方法将成为水产动物育种中一种快速有效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关键词: 水产动物 育种值估计 选择指数 BLUP MBLU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7—2007年东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1997—2007年由SeaWiFS卫星获得的我国东海ρ(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ρ(叶绿素a)多年平均值在近海明显高于外海,近海往外快速递减,最高值位于长江口大沙滩.东海ρ(叶绿素a)呈明显的年周期性变化,波峰基本出现在3—4月,波谷在7—8月.在近11年间,ρ(叶绿素a)及距平呈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在东海近海海区.ρ(叶绿素a)及距平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海北部近海多年的月均值最高〔ρ(叶绿素a)>2.0mg/m3〕,南部近海和台湾海峡次之(0.8~2.0mg/m3),东海北部和南部外海最小〔ρ(叶绿素a)<1.0mg/m3〕.近海主要受到陆地径流带来富营养盐的影响,ρ(叶绿素a)高、变化幅度大、周期短,东海外海及台湾海峡主要受到高温寡营养盐的黑潮及其分支影响,ρ(叶绿素a)低、变化幅度小、周期长.

关键词: 东海 SeaWiFS 叶绿素a 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