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等值线ActiveX控件的开发及其在海洋环境制图分析上的应用

遥感信息 2008 CSCD

摘要:以Visual C++为平台开发了等值线ActiveX控件。针对渔业环境要素数据的数据量大、分布范围广、空间分布形式不同等特点,对于数据规模较大的近似规则分布的数据点,采用了先对缺失值的补插,再搜索生成原始等值线,然后进行磨光的方法;而对于散乱原始数据点的数据,则分别采用了反距离插值、普通克里金法以及多面函数法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再生成等值线的方法。最后将此控件用于渔场环境制图的开发,并对其实现效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等值线 ActiveX控件 渔业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鲤鱼的5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

动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抑制性消减杂交所得到的鲤鱼不同温度下差异表达的5个基因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温由16℃降至4℃(骤降点)的过程中,在鲤鱼的肝、肠组织中,LKE-25基因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而LKE-62基因则呈上升趋势;在肾脏组织中,LKE-48-1、LKE-48-2和LKE-59基因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随着4℃维持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下降。LKE-25和LKE-59基因在4℃同一尾鱼的心脏、脑、肝、脾、肾、肠组织中的表达量上有很大差异,其中LKE-25基因在心、LKE-59基因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本实验所研究的5个基因在不同温度、不同组织表达量的显著差异,证明了这些基因与水温相关且有组织特异性。

关键词: 鲤鱼 实时荧光定量PCR 低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球石藻的种类组成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醉鱼制品贮藏特性和细菌类型的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即食醉鱼制品的品质及微生物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和盐分含量分别为(53.50±0.50)%、0.930 0±0.005 3、6.29±0.03和(4.33±0.07)%。菌落总数、耐热菌数和厌氧菌数在贮藏起始时分别为2.00×105、1.55×102和<100 cfu/g;进入贮藏期后4个月期间,菌落总数急剧下降,厌氧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低于10cfu/g。在贮藏过程中各测试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165株细菌,对其中157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残存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84.8%,芽孢杆菌3.6%,李斯特菌6.7%,表明热杀菌强度不足。

关键词: 即食醉鱼制品 品质 细菌类型 优势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皮塘产卵场广东鲂繁殖群体的水声学探测

生态学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4—5月利用Simrad 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青皮塘广东鲂产卵场的繁殖群体进行定点横向探测及航行垂直探测。在人工标定及同步渔获物统计的基础上,对广东鲂的回声信号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广东鲂在青皮塘产卵场有明显的聚集、逗留行为,其游动速度(均值0.24m·s-1)低于其他鱼类(均值0.49m·s-1);广东鲂繁殖个体目标强度的范围为-33.8~-52.3dB,均值为-42.2dB;4月27日—5月1日,广东鲂在青皮塘的聚群过程约经历了4d;初步估算5月1日青皮塘产卵场广东鲂繁殖群体数量为9.8×104 ind,资源量约48t。实验证明,采用定点探测的方式对广东鲂繁殖群体研究是行之有效的,采集到的广东鲂回声信号特征明显,容易判别。

关键词: 广东鲂 繁殖群体 水声学探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4年春季渤海底拖网调查资料,从渔获物的种类组成、渔业资源结构、优势种以及重要鱼类的体长、体重和性腺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生殖群体的区域集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渤海的生殖群体种类仅为51种,资源量指数为1.54kg/网·h,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优势种更替明显,生殖群体结构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生殖群体区域集群分布明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的种类组成最相近,相似指数达到67.67%。

关键词: 渤海 渔业生物 生殖群体 结构与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标记对中国引进加州鲈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引进加州鲈养殖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种质资源现状,本文发展了加州鲈的微卫星标记。用磁珠富集法获得加州鲈微卫星标记267个,设计并合成了85对微卫星引物对加州鲈的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中筛选出18对并从网上查询获得3对共21对引物对加州鲈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PCR扩增产物在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分离,硝酸银染色,经紫外成像后对电泳条带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三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3、2.3和2.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906—0.7480;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384、0.396和0.356;杂合度期望值为0.375、0.403和0.368。统计结果初步表明3个不同群体平均杂合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遗传多样性不高。

关键词: 加州鲈 微卫星 多态性 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幼鱼表型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动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1120尾3月龄大菱鲆幼鱼,测量其体长、全长、体高、头长、吻尖至鳃裂前缘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体重等9个性状,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大菱鲆三月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大菱鲆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R=0.702)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R2=51.84%)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体厚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11,0.094)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长的间接作用(0.5558,0.4342)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911,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长、体高、体厚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6.216+1.294x1+0.518x2+1.293x3。

关键词: 大菱鲆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胁迫对两种不同来源长萼鸡眼草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苗期水培的方法,研究铜胁迫和营养缺失及二者的复合作用对矿区和非矿区长萼鸡眼草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植物吸收的Cu绝大部分分配在植物的根部。Cu胁迫使植物组织中硝态氮(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使植物叶中铵态氮(NH+4)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升高,植物生物量减少。Cu胁迫下矿区植物叶中Cu含量、根中GS活性比非矿区的低,矿区植物叶生物量、组织中NR活性比非矿区的高。营养缺失使植物组织中NH+4含量、NO-3含量、NR活性、GS活性显著降低,根生物量显著增加,且矿区植物叶中GS活性的变化比非矿区的少。Cu胁迫营养缺失复合作用使植物组织中Cu含量、叶中GS活性显著升高,使根生物量、根中NR活性显著降低,且矿区植物叶中Cu含量增加的比非矿区的少。低营养胁迫可促进长萼鸡眼草对外源Cu的吸收,同时也刺激了植物根的生长,Cu胁迫和营养缺失环境下非矿区植物氮代谢的紊乱程度要比矿区的高,来源于矿区的植物对贫瘠和高Cu环境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Cu及营养缺失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与植物组织中可利用氮和碳的改变有关,也与植物组织中酶活性的直接改变有关。

关键词: 长萼鸡眼草 Cu胁迫 营养缺失 氮代谢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黏红酵母对牙鲆肠黏液黏附及肠道定植规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牙鲆肠黏液的黏附能力,探讨黏红酵母在牙鲆肠道中的定植规律及对牙鲆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测定上述4株益生菌的黏液黏附能力,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黏红酵母在肠道的数量。[结果]黏红酵母对牙鲆肠黏液黏附能力最强,其次是鼠李糖乳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黏附能力最弱。投喂含黏红酵母饲料的牙鲆肠道其酵母数量达到了103~104cfu/g内含物。鳗弧菌攻毒后,对照组牙鲆死亡率显著高于黏红酵母组。[结论]黏红酵母在牙鲆肠道具有较好定植潜能并能降低牙鲆因弧菌引起的死亡率,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黏红酵母 黏附 定植 牙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