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饥饿和再投饲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29.2±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再投饲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下降,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上升(P<0.0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饥饿胁迫后产生了饥饿效应;恢复投饲后,实验组鱼体内的脂肪和能量百分含量与对照组不再存在显著差异。各实验组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基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体重变化为判断指标,饥饿2 d的点带石斑鱼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的能力,饥饿4~10 d具有部分补偿生长的能力;以氨基酸为指标,饥饿2~10 d的点带石斑鱼幼鱼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的能力。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饥饿 补偿生长 脂肪酸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兴凯湖翘嘴鲌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池塘养殖的兴凯湖翘嘴鲌Eryghroculter ilishaeform is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LRH-A2、HCG和DOM混合制剂催产,催产率达(92.32±3.86)%;利用水族箱在底部充气孵化效果最好,受精率为(85.69±2.52)%,孵化率为(84.63±3.49)%,畸形率为(1.42±0.61)%;翘嘴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与鲢相似,可分为22个时期,水温为(26±0.5)℃时,从受精到完全孵出需24.32 h,积温为632.32℃.h,从仔鱼孵出到开口摄食需82 h,积温为2132℃.h;翘嘴鲌的成熟卵呈淡黄绿色或青灰色,无黏性,为半浮性卵,卵径为(1.16±0.13)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4.15±0.32)mm,初孵仔鱼全长(3.84±0.48)mm,开口摄食时全长达(5.48±0.23)mm。

关键词: 兴凯湖翘嘴鲌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 CSCD

摘要:本文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莽草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常规水浸提,温度80℃,固液比1∶15,提取时间100min,莽草酸的提取量达到0.1795g。最佳纯化工艺:莽草酸浸膏搅拌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莽草酸洗脱量达到0.1742g,真空浓缩至干,甲醇和水混合结晶,得含量98%的纯品莽草酸。

关键词: 水提取 八角茴香 柱层析 结晶 莽草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菱鲆生长激素作用机制及进化机制。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材料从脑垂体中提取mRNA,利用SMART-RACE技术建立大菱鲆脑垂体cDNA文库,并从该文库中克隆出大菱鲆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cDNA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大菱鲆GH cDNA序列全长为876 bp,包括108 bp的5’UTR和174 bp的3’UTR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591 bp,编码由19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序列,用生物软件DNASTAR计算大菱鲆生长激素蛋白分子量为1 909.22,等电点为6.24。将大菱鲆与漠斑牙鲆、褐牙鲆等共7种鲆鲽鱼类G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与其他6种鲆鲽鱼类序列同源性均为70%左右,而鲆科鱼类与鲽科鱼类间生长激素基因同源性很高(≥80%),说明大菱鲆与鲆科、鲽科鱼类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运用PAUP软件对7种鲆蝶科鱼类与另外8种不同种属鱼类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大菱鲆单独形成1个分支且与鲆科和鲽科鱼类相距较远,此结果为在形态学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定义菱鲆属鱼类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激素基因 cDNA SMART-RACE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池养鳜健康的关键水生态因子

水产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池塘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多因素、非典型的复杂系统,用单因素统计法难以研究池塘养殖中的生态问题。在16口鳜养殖塘进行试验(总面积为4.7hm2),每两周采样一次,获取鳜健康指标和pH、铵氮、硝酸盐氮、二氧化碳、总碱度、镁和细菌总数等17项水生态因子的87组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研究探讨用权重因子、偏回归平方和、F检验值和相关系数等统计量优化进入鳜健康模型的因子。在满足一定准确度条件下,优选出用pH、铵氮、硝酸盐氮、二氧化碳、总碱度、镁浓度和细菌总数等7项因子为自变量,利用回归技术,求出它们与鳜健康指标(y)的关系模型为y=a_0+sum from i=1 ti 7 ( ) a_ix_i+sum from j=1 to 7 ( ) a_jx_j~2+sum from k=1 to 7 ( ) a_kx_k~3的非线性模型,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92.4%。借助所得模型进一步推导出对鳜健康指标影响由大到小的因子是细菌总数、二氧化碳、pH、铵氮,他们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次为(13~27)×104cfu.L-1、小于3mL.L-1、7.5~8.0、0.5mL.L-1。

关键词: 水生态因子 健康 养殖 模型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的优化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检测过程中影响病毒富集的主要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了9种不同的病毒富集方法,利用RT-PCR对富集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吸附缓冲液pH对NVs富集有显著影响(P<0.05),吸附剂、沉淀剂种类对富集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在吸附缓冲液中性环境(pH7.5)下,以苏氨酸作为吸附剂吸附两次,用PEG6000与PEG8000混合沉淀两次为最优富集方法,病毒回收率为23%,检测灵敏度为150pgRNA。利用此法对青岛地区贝类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2.5%,表明优化的富集方法可以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水产品 诺如病毒 富集 优化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且该病毒感染的宿主广泛。自WSSV基因组全序列公布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WSSV的研究热点转移到该病毒基因产物功能的相关研究上面来。弄清WSSV感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病毒的基础,而对其感染机理的阐释则主要是搞清病毒各蛋白在感染中的作用,这些是WSSV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WSSV蛋白同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海洋和陆地生物病毒的进化趋势提供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 WSSV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囊膜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常见海洋贝类对重金属Hg Pb和Cd的积累与释放特征比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种类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释放特征,本文分别以南海海域常见的3种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和翡翠贻贝为生物材料,采用静态暴露染毒方式研究了重金属Hg、Pb、Cd在这3种海洋贝类体内的积累和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浓度的Hg(0.020mg·L-1)、Pb(0.10mg·L-1)、Cd(0.10mg·L-1)重金属混合液暴露15d后测得Hg和Cd在近江牡蛎体内的蓄积量最大,整个积累阶段蓄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9.61mg·kg-1湿重和7.66mg·kg-1湿重,而3种贝类体内蓄积的Pb含量差别不大,其平均值在1.08~1.85mg·L-1湿重范围变化;在排放阶段,蓄积于3种贝类体内的Pb和Hg的含量在释放过程的第3d就明显下降,其释放比例最高可达72%,最低也有12%左右,但之后一直到释放阶段结束,Pb和Hg的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浓度水平而未有显著变化,而Cd在3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始终未发现有明显改变。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随暴露时间延长重金属在3种生物体内积累量的增加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近江牡蛎对Hg、Pb、Cd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积累阶段其平均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2435.6、11.3、76.5)远高于菲律宾蛤仔(分别为53.7、18.5、19.5)和翡翠贻贝(分别为121.8、1.1、15.2)。

关键词: 海洋双壳类 重金属 积累 释放 生物富集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 大菱鲆 测量性状 体重 通经分析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第9、10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计算了3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5对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3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2.6条多态性条带。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99%、40.57%和41.0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18,0.1807和0.177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分化都比较大,但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化都很小分别为0.0031和0.0206。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相邻世代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分化也均有所下降,出现趋同现象,显示出"黄海1号"新品种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选育群体 AFLP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