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建鲤与黄河鲤的杂交优势研究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建鲤Cyprinus carpiovar.及其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正反杂交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生长指标、丰满度、变异系数以及杂交F1的超亲优势率,建立了其生长方程,并对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反交F1在体长、体重和生长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长和增重最快,其变异系数也最大,需加强选育;建鲤的丰满度始终较高;反交F1在体长、体重上的超亲优势率均高于正交F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体长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体高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间接效应;体长、体高的效应在建鲤中差异不明显,而在杂交F1中,体长的效应远大于体高;剩余项的决定系数很小,说明体长和体高在影响体重的增长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建鲤 黄河鲤 生长性状 杂交子代 杂交优势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型鱼类干制标本的修复和保存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我所存放的40余件大型海洋渔业生物标本的制作年代与现状。近年对这些标本的修复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探索,运用工艺技术,实行全面的修复和维护保养工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总结这次修复技术工作的过程和方法,对干制标本的长久性保存和维护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甲砜霉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氯霉素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但是,氯霉素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能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引起人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状白细胞缺乏症、新生儿和早产儿灰色综合症等疾病,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还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因此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1,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水力学模型的三峡库区四大家鱼产卵场推求
《水利学报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场位置是长江流域四大家鱼资源调查的重点。对于四大家鱼产卵场位置的定位以及影响家鱼产卵繁殖的水文、水流条件等非生物的因素,一般以河段邻近水文站观测数据来推算或近似。本文采用MIKE 11商业软件,基于三峡库区622个河道断面,模拟了2002~2003年三峡库区水动力变化,而后以重庆市云阳断面为起点,根据该断面2002~2003年四大家鱼捞获卵、苗的发育时间,推求出长江上游重庆至云阳4个产卵场的位置,最后对模型法推求产卵场位置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体长结构VPA评估东海群系澳洲鲐资源量
《中国水产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东海群系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量和渔业状况,以2006年7~11月中国大型围网在东海渔获的澳洲鲐体长测定数据为基础材料,结合渔业产量统计资料,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VPA)估算2006年东海群系澳洲鲐的资源量,并分析澳洲鲐群体利用结构和资源利用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围网渔业利用澳洲鲐的主体为多数已产过卵的1足龄以上群体,利用结构合理;汛初(7月)可供渔业利用的资源尾数和资源量分别为15*108尾和24*104T,现存年平均资源尾数和资源量分别为7.9*108尾和14.9*104T;最大持续产量(MSY)为10.7*104 T,年渔获量已超过MSY,该渔业的利用程度处于中度偏高开发状态,有捕捞过度迹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大.通过分析澳洲鲐渔业利用时期、利用结构和繁殖特征,认为即使某些年份产量超过MSY,澳洲鲐资源群体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关键词: 澳洲鲐 体长结构VPA 资源评估 最大持续产量 东海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蛤仔重复序列28S RRNA及组蛋白H3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高技术通讯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了菲律宾蛤仔的28S RRNA基因(RDNA)及组蛋白H3基因,并应用FISH技术研究了它们在菲律宾蛤仔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28S RDNA定位于一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有一个位点;组蛋白基因定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长臂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也有一个位点.28S RDNA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定位准确地区分了菲律宾蛤仔的两对染色体,这两对染色体可以作为菲律宾蛤仔的染色体标记,为蛤仔统一核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有利于对贝类细胞遗传学进行研究,同时还可辅助育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28S RDNA 组蛋白H3基因 菲律宾蛤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β-雌二醇对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研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从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的剑尾鱼Vtg在4%~7.5%Native 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103。4%~7.5%Native PAGE电泳后的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玉筋鱼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9~2004年来,对黄海玉筋鱼渔场变动进行了全年跟踪调查。产卵期对沿海小型流动渔具及定置张网渔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繁殖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海35N°以北近海,存在着范围很广的玉筋鱼产卵场,主要产卵场有3处,各自相互隔离。本文主要以北部产卵场为重点,开展该鱼繁殖习性的研究。北部产卵场玉筋鱼产卵盛期为11月,Ⅳ~V期卵巢内相同卵径的频率分布十分集中,为明显的单峰型,属一次性产卵类型。1龄玉筋鱼95%以上性成熟,作为小型鱼种,个体绝对生殖力很高,纯重在1.8~13.8g、体长在90~200mm,个体绝对生殖力一般在0.60~4.20×104粒,个体生殖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玉筋鱼群体组成简单,生殖群体最高仅为3龄,以1~2龄为主,年度发生量有波动,但不大。过度利用剩余群体以及对幼鱼的破坏,已导致了北部及西部产卵场的发生量连年锐减,实现可持续利用这一资源也是该项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精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鱼类人工繁育中,研究者主要关心的是卵子质量,长期以来对精子质量未引起足够重视。而精子质量同样会影响繁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鱼类精子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多种,如精子活力、运动时间、密度、形态、受精率和生理功能等。其中最传统的评价指标是精子活力,其测定方便,能较准确地预测受精率。将精子运动时间和活力综合考虑可更好地反映精子的运动能力。而精子受精率则是精子质量的直接反映,但会受到卵质等因素的影响。质膜完整性、线粒体功能、染色质结构完整性等可体现精子的质量,但测定方法较繁琐。近年来,鱼类精子质量检测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低渗肿胀(HOS)、单细胞凝胶单泳(SCGE)等技术的建立,使得测定指标更多样、客观、准确。本文逐一介绍了评价精子质量的各种指标,并对各指标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详细叙述,旨为我国鱼类精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