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经过筛选的9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2个。自然和养殖群体中,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6.5556和5.8889,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16和0.5635。根据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970、遗传距离为0.2269。对两群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两群体在某些位点都出现了杂合子缺失现象,特别是养殖群体在位点Psj2022,其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达0.5164。结果表明,与自然群体相比,仿刺参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这可能与人工养殖过程中,亲本群体较小,引起近交机会增加有关。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以使仿刺参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仿刺参 遗传变异 微卫星 自然群体 养殖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受精早期精子入卵扫描电镜观察

动物学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扫描电镜对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成熟精、卵及授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形态,全长为11·2~12·4μm,头部直径1·1~1·3μm,鞭毛长10·0~11·3μm。成熟的黄颡鱼卵呈圆形,具单一受精孔,卵膜上以受精孔为中心分布有无数辐射状沟嵴。授精前,受精孔暴露在外面;授精2s时,受精孔被纤维状物质覆盖,之后大量精子很快黏附在覆盖物上;至授精10s,漏斗状受精孔又暴露出来。黄颡鱼在授精10s~1min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可观察到几乎所有样品的精孔区出现一圈环状隆起。大量精子处于隆起外侧,只有少数越过隆起到达受精孔前庭。授精1·5min,精孔区的隆起变成两圈,精子鞭毛解体。授精3min,可见迟到的精子被挡在外面。授精5min,精孔区的精子头部解体,受精孔几乎被分泌物覆盖,受精塞清晰可见。至授精20min,精子几乎全部解体。讨论了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精卵识别和单精受精机制。

关键词: 黄颡鱼 精子 受精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100.0μg·ml-1,抑制伪狂犬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46μg·ml-1,治疗指数(TI)为217;在病毒感染后的0、2、4、6和8h添加MMLS,均有抑制伪狂犬病毒的作用。【结论】MMLS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和抗伪狂犬病毒作用。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 白色念珠球菌 伪狂犬病毒 细胞病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与益生菌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实验和室外排水沟实验研究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var.liui与益生菌(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和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irmis24h内对集约化对虾养殖废水的协同净化作用。室内实验显示益生菌和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对灭菌后的养殖废水有净化作用,净化效果表现为:混合组(江蓠+益生菌)>江蓠组>益生菌组>对照组;室外排水沟实验中江蓠组与混合组都显示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有明显作用,但两组之间各项指标(除TN外)差异不显著(p>0.05),而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这并不能否定江蓠与益生菌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可能与排水沟水体的异养细菌数高(检出数为104—105CFU.ml-1)有关。

关键词: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益生菌 集约化虾池废水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DNA标记分析德国镜鲤的遗传潜力

遗传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体重、体长、体高等数量性状,用3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评估了3个德国镜鲤群体的遗传潜力,共检测到287个等位基因,559种基因型,片段长度109~400 bp,有效等位基因数1.1014~6.4665,观察杂合度0.0968~0.9892,期望杂合度0.0926~0.8554,位点多态信息含量0.08787~0.8559,其中中度多态(0.25≤PIC≤0.5)13个,高度多态(PIC≥0.5)13个。统计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潜力处于中度水平,双来养殖群体的遗传潜力比换新和松浦繁殖群体低。同时,用30个基因座的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双来群体的体重、体长、体高进行了连锁分析,得到2个与镜鲤体长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HLJ319,HLJ693)和1个与体高相关的位点(HLJ677),与体长相关的1个位点(HLJ693)还与体重连锁。将此遗传标记在鲤鱼重组自交系中验证,结果显示:主要经济性状相连锁的3个遗传标记中HLJ319与鲤鱼体长性状的QTL定位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德国镜鲤 经济性状 遗传标记 遗传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计算机辅助对几种鲟鱼冻精激活液的比较

水产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在我国采用鱼类彩色精子图文分析系统(FSQAS-2000)对中华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和匙吻鲟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精子,在不同激活液条件下,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平均移动角度(MAD)、以及冷冻前后精子活率的变化等多项参数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研究。研究分析了不同渗透压、pH以及含Mg~(2+)的激活液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种鲟鱼激活液的渗透压均较低,其中西伯利亚鲟最低,为10 mOsm·kg~(-1);中华鲟和史氏鲟为20 mOsm·kg~(-1);匙吻鲟最高,为30 mOsm·kg~(-1)。不同的渗透压对冷冻精子的VCL、VSL、VAP、以及精子活率均产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激活液的pH除了对冷冻精子的上述参数产生影响外,最显著的是对精子的运动轨迹,即平均移动角度(MAD°·s~(-1))产生影响(P≤0.01)。pH越低,精子的MAD越小。几种鲟鱼的最适pH分别为西伯利亚鲟pH 7.5,中华鲟、史氏鲟和匙吻鲟pH 8.5。当4种鲟鱼的冷冻精子激活液中加入5 mmol·L~(-1)MgCl_2时,冷冻精子的3种运动速度显著提高(P≤0.01)。综合分析后认为:西伯利亚鲟的冷冻精子激活液应为10 mmol·L~(-1)Tris-HCl+5 mmol·L~(-1)MgCl_2,pH 7.5;中华鲟和史氏鲟的冷冻精子激活液为20 mmol·L~(-1)Tris-HCl+5 mmol·L~(-1)MgCl_2,pH 8.5;匙吻鲟的冷冻精子激活液为30 mmol·L~(-1)Tris-HCl+5 mmol·L~(-1) MgCl_2,pH 8.5。用此激活液对冷冻前后4种鲟鱼精子活力的相关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西伯利亚鲟的R~2=0.8296(P<0.01);中华鲟的R~2=0.9860(P<0.01);史氏鲟的R~2= 0.9622(P<0.01);匙吻鲟R~2=0.9477(P<0.01)。说明冷冻前后4种鲟鱼精子的平均活率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

关键词: 鲟鱼 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 超低温保存 精子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浓度的变化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盐度海水驯养中史氏鲟血清激素催乳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渗透压的调控作用。随着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史氏鲟催乳素含量随之下降。从淡水刚进入海水中时史氏鲟的皮质醇含量下降,在进入盐度为25的海水中皮质醇含量上升。驯养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变化较小,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在进入海水中后有所升高。这5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增强史氏鲟对海水的适应性和渗透压调节能力,其中催乳素和皮质醇对渗透压调控起主要作用。史氏鲟经海水驯养后进行海水养殖是可行的。

关键词: 史氏鲟 激素 海水驯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的性腺分化和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ünther)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理想的增养殖对象,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比雄性快2~3倍。由于温度可影响多种鱼类的性腺分化,因而探索温度对该鱼的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的影响,获得性逆转雄性亲本,用于培育全雌后代,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24℃饲养条件下,孵化后30 d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其中具有裂隙的性腺原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基未来发育为精巢。在孵化后25~100 d对半滑舌鳎进行不同温度(16℃、20℃、24℃、28℃、32℃)处理,在9月龄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鉴定表型性别,观察温度对性腺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8℃和32℃高温能显著提高群体中的雄性比例,使其分别达到69.2%和66.7%;而低温16℃和20℃对性腺分化影响不大,群体中雄性比例分别为56.5%和57.1%;24℃处理群体中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半滑舌鳎雌性特异的遗传性别鉴定技术也检测到高温和低温处理组出现了由基因型雌性向表型雄性逆转的雄性个体。这些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分化方向。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分化 性别决定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仿刺参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威海(WH)、烟台(YT)和大连(DL)沿海自然群体和蓬莱养殖群体(PL)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实验使用了20条随机引物,对来自于4个群体的8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YT、PL、DL、WH 4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5.71%、62.96%、65.51%、57.57%,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95 4、0.184 1、0.189 7、0.173 8.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相比,遗传参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在0.0257~0.0554之间,其中蓬莱养殖群体与其他3个自然群体之间发生了中等程度或接近中等程度的分化,而3个自然群体之间遗传分化较低.经过UPGMA聚类分析,威海群体与大连群体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蓬莱养殖群体与3个自然群体之间亲缘关系均较远.

关键词: 仿刺参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盐度胁迫对施氏鲟的皮质醇、代谢反应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淡水组为对照,通过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96 h的急性盐度(15和22)胁迫试验,研究了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的血浆皮质醇和代谢反应,并探讨了施氏鲟适应环境盐度变化的渗透调节机理。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导致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并分别于24、48、96 h时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盐度15组的血浆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分别在胁迫5、24和48 h时达峰值,而盐度22组则分别在0.5、24和24 h时即达峰值,且胁迫后0.5 h时的皮质醇浓度、12 h时的血糖及12~48h时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盐度15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的Na+浓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C l-浓度在15和22盐度组中匀先升高后降低,血浆K+浓度在盐度组(15和22)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突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并在24 h达最大值,胁迫12 h和24 h时22盐度组幼鱼血浆渗透压的浓度显著高于15盐度组(P<0.05)。15和22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12 h时达最高值,随后下降,但在12~96 h内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盐度突变可在第一时间内导致施氏鲟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而血糖及乳酸的变化则明显滞后于皮质醇的变化,且通过对幼鱼血浆中皮质醇、血糖及乳酸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通过机体的生理调整,至96 h时施氏鲟幼鱼对水体盐度突变有了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 施氏鲟 盐度胁迫 皮质醇 代谢 渗透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