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南海北部三种金线鱼属鱼类BHC,DDT残留研究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对远岸海域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3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肌肉内和其中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5种组织内的BHC、DDT含量.结果显示,研究海域鱼肉中BHC和DDT含量分别为0.04~0.89(平均0.26)μg/kg(湿重)、0.71~8.0(平均3.1)μg/kg(湿重),均低于亚太地区部分近岸海洋鱼类的残留水平,并低于国内外水产品安全限量,呈广东海域高于台湾浅滩的区域分布,但在不同鱼种之间、离岸远近的鱼类之间BHC、DDT含量差异不明显(p>0.10).深水金线鱼体内农药含量在肝组织中较高,在肌肉内居中,在鳃丝中较低,BHC含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肝脏、腹肌、背肌、肠、皮、鳃丝,DDT含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肝脏、腹肌、背肌、皮≈肠、鳃丝,不同组织中pp-DDT,op-DDT含量与脂肪含量较显著地正相关(p<0.05).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金线鱼属鱼类 六六六 滴滴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水温(18 ℃和28 ℃)下,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lorfenicol Amine,FFA)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消除规律.以含氟苯尼考4 g/kg的饲料按10 mg/kg鱼体质量连续强饲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3 d,于停药后第1天、2天、3天、5天、7天、9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肝脏、皮肤、肾脏4种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结果表明,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差异显著P<0.05).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之和作为标示残留物的指示值,高水温时标示残留物(总量)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的更快.与其他组织相比标示残留物(总量)在肾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建议将肾脏作为标示残留物(总量)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在18 ℃和28 ℃时,若规定标示残留物(总量)在肾脏中以300 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34 ℃·d和224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该药的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代谢物 斑点叉尾(鮰) 标示残留物 残留 消除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螯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

水产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红螯螯虾 杆状病毒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2+)、Mg~(2+)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8h内水质中不同的Ca2+、Mg2+浓度及Ca2+/Mg2+值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Ca2+、Mg2+质量浓度分别为30.41~351mg/L和8.72~863mg/L;最适Ca2+/Mg2+值范围为0.15~0.67。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 急性毒性 Ca2+ Mg2+ Ca2+//Mg2+值 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白底板病病原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肾、肝、脾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TS6-1和TS6-2。同时样品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脾、肝、肾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直径为30 nm病毒样颗粒。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及患病鳖内脏组织过滤液均可导致中华鳖发病死亡,TS6-1和TS6-2的LD50分别为3.2×107CFU/mL和1.0×108CFU/mL。以患病鳖肝、脾组织的过滤液注射健康鳖后,3~5天内所有鳖全部死亡。通过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判定TS6-2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同时对TS6-1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该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DQ884466。结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判定TS6-1属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由此认为中华鳖白底板病由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氏菌混合感染引起。药敏试验结果表明,TS6-1对先锋V、丁胺卡那敏感,TS6-2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敏感。

关键词: 中华鳖 白底板病 病毒 迟缓爱德华氏菌 嗜水气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腹注甘草粗提物对鲫免疫力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进行了粗提,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w=0.5%和w=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在第3、7、14、21、28天采样检测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变化,仅在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呈上升趋势,从第7天开始到最后一次采样,每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药物组血清杀菌活性在实验前期升高,到中后期停止上升趋势,保持一个较高水平,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上升幅度要大,最大值为(74.9±18.4)%。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方面,低剂量组呈波浪型变化,在第7天时每毫升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为(32.8±8.5)×106个,对照组为(22.2±4.9)×106个,经检验,P<0.01,而高剂量组先升后降,第14天达到最大值(33.1±10.2)×106个,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组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在每次采样都略高于同期对照组,但只有在第21d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显示出了差异(P<0.05),分别为(45.8±6.1)%和(31.5±5.1)%。药物组脾脏重量指数在各时期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鲫鱼腹注该甘草粗提物后,其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

关键词: 甘草 粗提物 腹注 鲫鱼 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高技术通讯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设计简并引物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肝脏中克隆了牙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组DNA全长821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CDNA全长588BP,包含一个27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89氨基酸的前体肽.RT-PCR分析表明:该抗菌肽基因在正常牙鲆的肝脏、头肾、鳃、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小肠中表达量较低;受到病原鳗弧菌感染的牙鲆各组织该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牙鲆抗菌肽基因的克隆为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抗耐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因源,为开发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验数据.

关键词: 抗菌肽 HEPCIDIN 牙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鳝cGnRH-Ⅱ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一个保守的十肽神经家族激素,在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功能的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运用RACE和RT-PCR方法,从黄鳝脑组织中克隆得到cGnRH-ⅡcDNA全序列,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617bp。该cDNA编码的cGnRH-Ⅱ的前体氨基酸序列结构组成与其他物种的cGnRH-Ⅱ前体结构一致,其推导的蛋白前体长度为83个氨基酸,包括一个信号肽、cGnRH-Ⅱ十肽和一个由蛋白水解位点(Gly-Lys-Arg)连接的GnRH联接肽,其中信号肽和联接肽的长度分别为21和49个氨基酸。cGnRH-Ⅱ的氨基酸序列和其他相关物种cGnRH-Ⅱ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cGnRH-ⅡcDNA的蛋白编码区高度保守,而非编码区的保守性程度很低。

关键词: 黄鳝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鲤鱼EST-SSRs分子标记分析长江黑龙江鲤种群结构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 CSCD

摘要:从鲤鱼(Cyprinus carpio)ESTs的数据库(10691个)中进行微卫星序列筛选,共发现微卫星序列127个,占整个ESTs数据库的1.19%;另外从本研究室构建的鲤鱼脑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到微卫星序列20个。根据筛选得到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68对,合成引物40对,其中27对引物能够获得预期的目的片段,20对引物在所检测的群体内及群体间表现出多态性。用此20对引物标记的多态性分析了长江鲤(Cyprinus carpio)和黑龙江鲤(C.carpio var haematopaerus.Temminck et Schlegel)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长江鲤和黑龙江鲤在多数位点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0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9135和3.4820;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6067和0.56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37和0.61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308和0.5714。长江鲤的遗传结构好于黑龙江鲤,两个群体的Hardy-Weinberg偏离指数较小,群体基本保持平衡,群体结构较合理;其中HLJE1和HLJE10位点在长江鲤和黑龙江鲤的扩增结果相差较大,长江鲤的多态性明显高于黑龙江鲤,位点多态信息含量相差1倍以上,可用于群体的鉴别。

关键词: 鲤鱼EST-SSRs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帘形目贝类RDNA ITS序列的比较

高技术通讯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扩增并测序了4种帘形目和1种蚶目贝类(外群)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帘形目贝类序列长度在874BP到1466BP之间,GC含量在62%到67%之间,ITS序列在相近的3种帘蛤科贝类之间表现出长度保守性和碱基组成的相似性.采用ITS1,ITS2,以及ITS1与ITS2的连接序列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蛤仔聚为一枝,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帘蛤科的3种贝类聚在一起,再与同属帘形目的缢蛏相聚.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帘形目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关键词: 帘形目 核糖体DNA 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