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枇杷花多酚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枇杷花为原料,提取枇杷花多酚,并通过大孔树脂AB-8纯化,得到枇杷花多酚提取物,然后从抑制率、抑制机理、抑制类型和荧光淬灭效应几个方面探究枇杷花多酚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枇杷花多酚对脂肪酶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半抑制质量浓度为(66.1±6.36)μg/ml,以可逆混合性方式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枇杷花多酚能与脂肪酶生成复合物,结合位点数为1。

关键词: 枇杷花多酚 脂肪酶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江苏猕猴桃的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形态学描述和分子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结线虫病长期以来对猕猴桃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调查发现江苏省连云港市部分猕猴桃种植园根结线虫病发生普遍,组织切片可见根部出现根结线虫诱导的特异的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尽管与其他群体存在一定差异,但仍确定本次分离自猕猴桃的根结线虫(种群编号:CN43)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和COⅡ-16S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CN43分离群体与已知的北方根结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其他种类的根结线虫明显区分开来。以ITS序列构建的中接网络将34个北方根结线虫分离群体划分为10个单倍型,其中CN43属于最大的单倍型群组;然而,单倍型分析不能确定各分离群体在地理分布上的关联性。综上,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北方根结线虫在中国猕猴桃上的侵染和发生,其分离群体的形态学描述和分子特征分析可为揭示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种群多样性和种间变异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 根结线虫 北方根结线虫 内转录间隔区(ITS) COⅡ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白首乌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其结构表征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白首乌多糖的得率,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白首乌中非淀粉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白首乌多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22:1 mL/g、超声时间为44 min、超声功率为350 W及超声温度为52℃,在此条件下的多糖得率为1.35%±0.02%。该条件下提取的多糖的重均分子量集中在1.71×107、1.15×106、5.93×104 Da,由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醛酸以及葡萄糖醛酸组成,含量分别为0.17%、1.66%、7.40%、10.51%、74.41%、0.79%、0.85%、0.36%、3.28%、0.57%,具有一般多糖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以及良好的溶解性,为日后白首乌多糖的结构解析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白首乌 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结构表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温、水等气候因子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明确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对不同播期下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不同生育类型品种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2018—2019年在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内以优质早熟品系苏1785和晚熟品种苏香粳100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随着播期推迟产量降低,晚熟品种产量在播期间和年度间产量变异较早熟品种大,稳产性较差。2个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有效穗、每穗总粒数随播期推迟均呈降低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播期间的差异因生育类型不同而异,早播使早熟品种结实率显著下降,迟播则使晚熟品种千粒重显著下降。迟播对早熟品种抽穗前光合势的影响程度高于晚熟品种,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反,迟播条件下晚熟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运转率下降迅速,不利于茎鞘物质的转运和灌浆物质的积累。相关分析表明,日照时数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首要气候因子,日均气温和有效积温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存在差异,日均气温和有效积温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日均气温与晚熟品种的产量相关不显著,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有效积温>降雨量。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气候因子 品种类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种质蔓枯病抗性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苗期蔓枯病接种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分析对120份厚皮甜瓜高代自交系进行抗性评价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光皮类型厚皮甜瓜中高抗、中抗种质资源占比达11.11%,其抗性水平结构优于网纹甜瓜和哈密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1个SNP位点的PIC值为0.050~0.478,其中12个中度多态SNP位点的PIC值平均为0.37,表明甜瓜种质的多态性中等。群体结构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4份甜瓜种质资源可分成5大类群,各类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类群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厚皮甜瓜 种质资源 蔓枯病 抗性评价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植被的分布现状、驱动力及保护建议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植被的研究结果和实地考察,对江苏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布格局、变迁及驱动力进行了综合考证研究,以期为江苏1:50万植被图的编研绘制和植被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江苏植被图编研工作始于1964年,最后成图于2001年.江苏植被包含栽培植被、人工林植被、天然林植被、草本沼泽、草甸、稀灌草丛等.农作物栽培植被分布在江苏境内绝大多数平坦区域,主要为玉米、小麦、水稻.天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低山丘陵、宜溧山地、宁镇山脉等山地,包含马尾松林、赤松林等常绿针叶林,栓皮栎林、麻栎林、枫香树林等落叶阔叶林,青冈、木荷林等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和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苦槠-青冈混交林等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和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分布在苏北、里下河和滨海平原,包含杨树林、侧柏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湿地植被主要分布在盐城滨海湿地,以芦苇沼泽和米草沼泽等草本沼泽为主.与1983年相比,以马尾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为代表的森林植被面积在缩减,稀灌草丛、草甸分布面积急剧减少,滨海盐生草甸转变为米草沼泽,大面积栽培植被和部分天然植被转变为城镇.以城镇化为主导的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了江苏植被的分布格局,是植被变迁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江苏天然植被现状,建议在南京幕府山、镇江宝华山、连云港沙洲湾等人为扰动严重的天然林植被分布区和滨海湿地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区,对薄荷、太子参等药用植物和滨海围垦区资源开发利用精细化,以及加强外来入侵植物,如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喜旱莲子草等的管控,以保护江苏天然植被群落多样性.

关键词: 江苏 植被图 植被分布 植物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SM1'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高效的西瓜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西瓜‘SM1’材料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子叶节再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外源基因,研究潮霉素浓度、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SM1’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AA 0.1 mg/L,不定芽分化率为91.7%。最优遗传转化组合为农杆菌侵染时间15 min,共培养3 d,之后进行选择培养。外植体不定芽分化潮霉素最适浓度为1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0.1 mg/L+NAA 0.01 mg/L。通过潮霉素筛选和PCR鉴定,获得12株阳性转化株系,转化率为6.5%。本研究建立了高效西瓜‘SM1’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及西瓜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子叶节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地区秋冬茬移栽芹菜农艺性状的比较与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评价芹菜种质资源,提高芹菜的育种效率和栽培水平,以2018年秋季移栽于南京市溧水区的18个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芹菜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5%,其中单株质量、单株叶片数、单株叶柄数、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的变异系数大于20%,说明芹菜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453%,其中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5.772,贡献率为48.102%;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690,贡献率为22.417%;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72,贡献率为13.934%。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根冠比、小叶长与单株叶柄数、叶柄厚与单株叶柄数、叶柄宽与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叶柄宽与根冠比、叶柄厚与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叶柄厚与根冠比、单株地上部鲜质量与根冠比呈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且每个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8个芹菜品种在遗传距离为5处分为3个类群,第Ⅱ类群芹菜植株矮小,叶片和叶柄数较少;第Ⅰ和第Ⅲ类群性状优良,可作为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 芹菜 苏南地区 移栽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兔场污液异位发酵处理技术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中国家兔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粪污尤其是污液的处理已成为制约家兔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异位发酵技术处理兔场污液,通过测定垫料理化特性,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发酵床在停止添加污液后再持续发酵22 d,垫料中有机质、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砷、铬、铅、汞及镉的含量均符合《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 3442-2019)对堆肥产物质量的要求。异位发酵与氧化塘处理相比,污液在集污池内存储时间缩短为21~28 d,周转时间(21~28 d)远低于氧化塘法所需的90 d,且集污池容积仅为氧化塘容积的1/3,大幅减少了建造成本。发酵后的垫料便于堆放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且在应用中受作物种植季节与地域环境影响少,克服了规模养殖场需配备土地的限制。

关键词: 规模兔场 污液 异位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关于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检索了已发表的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章,并对文献数据进行了再挖掘分析,总结归纳了磷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主要受种植系统和其他施肥情况的影响,一季中稻下大都表现为磷肥施用降低甲烷排放,降幅受其他土壤养分情况影响而不同.磷通过影响水稻根系及其分泌物进而影响土壤碳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并改变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来调控甲烷的产生及氧化过程,最终影响甲烷的排放.

关键词: 稻田 甲烷排放 甲烷产生 甲烷氧化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