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干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香葱鲜样及不同干燥方式制得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干燥方式所得香葱干制品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香葱鲜样和干制品中主要存在8类挥发性成分,分别是含硫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和其他化合物.其中,香葱叶片和叶柄鲜样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干制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则为烷烃类化合物.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叶片和叶柄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叶片鲜样中含硫类化合物、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热风干燥后叶片中噻吩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微波干燥和微波联合热风干燥制得的叶片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叶柄鲜样中含硫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超声辅助热风干燥后叶柄中醛类和呋喃类含量较高;而热风干燥后叶柄干样中烷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因此,不同干燥方式后香葱叶片和叶柄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联合干燥方法后香葱干制品具有更浓郁的风味.

关键词: 香葱 干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贮藏对草莓苗的生理变化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建立草莓苗安全冷藏体系,本研究以草莓品种‘宁玉’为试材,测定了低温对草莓苗叶绿素、SOD、POD、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物候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b含量及其比值、SO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POD值逐渐升高。处理21天时叶绿素a下降幅度为0.28 mg/g,SOD下降了46.5%,POD上升了428.73%;脯氨酸含量在处理第3天时急剧增加,之后逐渐下降;MDA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GA3和IAA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BA含量呈现相反变化,处理8天分别达到谷值和峰值;处理8天以内草莓物候期提前、早期产量增加。5℃条件下,草莓种苗可以安全贮藏8天,达到早熟和稳产。

关键词: 草莓苗 低温贮藏 生理变化 生长发育 产量 早熟 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吴茱萸属植物叶片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吴茱萸属(Evodia J. R. et G. Forst.)植物的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不仅具有镇痛抗炎[1]、改善胃肠道功能[2]、保护心血管[3]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4]等作用,还具有抑制乳腺癌[5]、结肠癌[6]、肝癌[7]和黑色素瘤[8]等肿瘤相关疾病的药理活性。目前,对吴茱萸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录的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关键词: 吴茱萸属 抗肿瘤活性 MTT法 毒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醇SC,防效为71.87%和73.31%;50%多菌灵WP的防效仅为58.05%。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SC、40%丙硫·戊唑醇SC和430 g/L戊唑醇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4.78%~88.33%;其次275 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SE、48%氰烯·戊唑醇SC、40%叶菌·戊唑醇SC和400 g/L戊唑·咪鲜胺EW,防效范围为79.66%~81.56%;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和50%多菌灵WP的防效为69.36%和39.33%。从防治效果、两种病害兼防以及延缓抗药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氰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丙硫·戊唑醇、叶菌·戊唑醇等交替使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比较好的策略。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小麦叶锈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土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生理特性和产量指标对花期渍水胁迫的响应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盐土条件下不同藜麦品系花期遭受渍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促进沿海地区藜麦的引进、选育和推广种植。【方法】选取4个藜麦品系(SL 21、SL 44、SL 24和SL 45),采用盆栽实验,以不渍水为对照(CK),研究了盐土环境下藜麦花期对不同渍水持续时间(4、8和12d)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响应,并明确了排水指标。【结果】盐土条件下,随着渍水时间的增加,4个品系藜麦叶片的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呈增加趋势,叶绿素Chl(a+b)量、可溶性蛋白(SP)量、可溶性糖(SS)量、光合指标参数(Pn、Tr、Gs、Ci)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均呈降低趋势。渍水4 d后,4个品系藜麦叶片MDA物质的量浓度显著均高于CK,SL 21和SL 24的Chl(a+b)量和SS量显著低于CK,但4个品系的Pn、Fv/Fo和Fv/Fm未受到显著影响,渍水胁迫对SL 24和SL 45光合特性参数的影响大于SL 21和SL 44。渍水持续12 d后,4个品系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低于CK,藜麦生理代谢遭到严重破坏。在产量构成上,每株主穗产量占总产量的65%以上,4个品系在渍水4 d后单株总产量均显著降低,产量高低表现为SL 44>SL 21>SL 24>SL 45,在渍水8 d后主穗产量和千粒质量显著低于CK,渍水持续12 d后,分枝产量绝收。【结论】4个品系中SL 44的耐渍性相对较好,若在花期遭遇涝渍灾害,以藜麦减产15%~20%作为排水控制标准,允许的渍水时间为3.2~4.1 d。

关键词: 藜麦 渍水 生理特性 产量 排水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蟹塘溶解氧预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预测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及时掌握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河蟹养殖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预测模型,采用PSO算法优化LSTM模型参数后对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PSO-LSTM模型不仅整体优于ARIMA模型,相较于其他LSTM模型也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在连续10个时间点的预测中相比于LDO-LSTM、LSTM和ARIMA模型平均百分误差分别降低了2.55%、1.891%和4.055%。说明PSO-LSTM模型在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为河蟹养殖中水质精准预测与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溶解氧预测 河蟹养殖 粒子群优化算法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台湾泥鳅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质构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质构的影响,实验取体重均值为(2.30±0.05) g的台湾泥鳅750尾分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箱50尾,分别投喂含有6%鱼油(FO)、大豆油(SO)、花生油(PO)、玉米油(CO)或棕榈油(PaO)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7周,测定生长性能、体成分、脂肪酸组成及质构。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台湾泥鳅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鱼油组和棕榈油组特定生长率高、饲料系数低,显著优于其他三组,棕榈油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组;饲料中鱼油可以提高台湾泥鳅鱼体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二十碳五烯酸(DH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的相对含量。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于台湾泥鳅硬度、胶着性影响不显著,对弹性与咀嚼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棕榈油组中弹性和咀嚼性较高。研究表明,鱼油和棕榈油可以作为台湾泥鳅饲料的脂肪源,鱼油有利于提高鱼体中n-3 PUFA含量,棕榈油有助于提高鱼体肌肉的弹性;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对其生长性能不如前两者。

关键词: 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 脂肪源 脂肪酸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家禽血豆腐凝胶特性和滋味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家禽血液所制得的血豆腐之间的差异,以鸡血、鸭血和鹅血为样本,制成血豆腐后,对三种血豆腐的保水性、色差、氨基酸分析、滋味物质和微观结构等指标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血豆腐保水性强弱顺序为鸭血豆腐>鹅血豆腐>鸡血豆腐(P<0.05);质构分析发现鸡血豆腐比鹅血豆腐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弹性和咀嚼性(P<0.05),鸭血豆腐硬度、咀嚼性最高,口感最好。鸭血豆腐色泽鲜亮诱人、质构指标最优、肌苷酸含量较高,鹅血豆腐其次,鸡血豆腐综合品质最差;低场核磁结果显示,鸭血豆腐中的结合水更加稳定,不易流失,鹅血豆腐次之,鸡血豆腐中的弱结合水的结合性较低,更容易流失;电子舌结果表明,鸭血豆腐鲜味值更显著,鹅血豆腐咸味更明显,鸡血豆腐在酸味和鲜味丰富性较差;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鸭血豆腐具有均一的网络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锁住水分。结果表明鸭血是制造血豆腐的最佳材料。以上研究可为家禽血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鸡血 鸭血 鹅血 血豆腐 凝胶特性 滋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丝瓜果肉褐变过程酚酸类物质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褐变是影响丝瓜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酚酸类物质代谢是导致褐变的主要原因.研究丝瓜褐变过程酚酸类物质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丝瓜褐变的生理机制,为丝瓜的贮藏和加工、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耐褐变丝瓜品种'2D-2'和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鲜切后放置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的方法对沸水浴褐变前后的丝瓜果肉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鲜切褐变处理后,2个品种丝瓜果肉中的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与'2D-2'相比,丝瓜品种'35D-7'的褐变程度较重,放置24 h后的总酚含量约为'2D-2'的3倍以上;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放置12h时最高,达174.23 U·g-1·min-1.通过代谢组学对易褐交丝瓜品种'35D-7'酶促褐变反应底物及褐变前后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经检测共获得420种代谢物,其中229种为差异代谢物.经褐变处理后,140种差异代谢物含量显著下降,89种升高.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脯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代谢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样品丝瓜果肉中鉴定出的酚酸类物质中对香豆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松柏苷和龙胆酸.经褐变处理后,共有35种差异代谢物被鉴定为酚酸类代谢物.其中,松柏醛、3-氨基水杨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含量下降最明显.相反地,紫丁香苷、2,5-二羟基苯甲酸0-己糖苷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显著提高,log2变化倍数达10以上.[结论]易褐变丝瓜品种'35D-7'果肉中的主要酚类物质为对香豆酸,参与丝瓜'35D-7'果肉褐变过程的主要酚酸类代谢物有松柏醛、紫丁香苷和异绿原酸A等.

关键词: 丝瓜;果肉;酶促褐变;代谢组;酚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斑潜蝇的快速冷耐受及其生理生化效应

应用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经快速冷耐受(Rapid cold hardening,RCH)处理后的基础耐寒性的变化,以探究南美斑潜蝇RCH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根据初步筛选的胁迫温度和驯化时间的结果,将南美斑潜蝇蛹直接进行低温胁迫(Coldshock,CS)和先进行RCH驯化后再进行低温胁迫(RCH+CS)后,记录南美斑潜蝇蛹的羽化率;利用热电偶方法测定驯化后和未驯化蛹的过冷却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及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处理模式下南美斑潜蝇的脂肪酸、糖类以及甘油的含量。【结果】经RCH驯化后再进行低温胁迫的南美斑潜蝇蛹的羽化率显著增加(由20.00%增至45.56%,F4, 10=10.37,P<0.05),但过冷却点(SCP)却没有明显变化(未驯化-19.90℃,驯化后-20.10℃,t=0.703,P>0.05);RCH驯化后南美斑潜蝇体内棕榈油酸含量增加(由5.96%增至19.26%,F3, 8=52.717,P<0.05),棕榈酸含量下降(由24.32%降至2.94%,F3, 8=65.456,P<0.05),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升高(由2.17增至10.94,F3, 8=64.347,P<0.05);RCH驯化后南美斑潜蝇体内的海藻糖(由5.46μg/mg增至7.71μg/mg,F3, 8=9.912,P<0.05)和甘油的含量升高(由1.177μg/mg增至1.314μg/mg,F3, 8=6.428,P<0.05),而葡萄糖含量下降(由1.84μg/mg降至1.22μg/mg,F3, 8=191.298,P<0.05)。【结论】南美斑潜蝇RCH与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增加以及海藻糖、葡萄糖和甘油这3种抗冻物质均有关。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快速冷耐受 耐寒性 脂肪酸 抗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