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和测序的方法,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与鳜(Siniperca chuatsi)(♂)的杂交子代组合与父母本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远缘杂交双亲对子代遗传结构的影响。其中,杂交子代包括A、B、C 3个组合,A组合为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F1代;因A组合无雄性,将其与奥利亚罗非鱼(母本)的雄性回交,所得子代为B组合;C组合为B组合间兄妹交的自交子代。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鳜、A、B和C组合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9.32%、15.30%、41.33%、29.80%和32.31%。奥利亚罗非鱼和鳜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288 5和1.243 2。A、B、C组合与父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43 4、0.293 7、0.328 7,遗传距离分别为1.068 9、1.225 1、1.112 5;与母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903 7、0.916 8、0.922 5,遗传距离分别为0.101 3、0.086 9、0.080 7。本研究中找到一个在杂交A、B及C组合均出现的与父本共有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该条带长362 bp,在子代与父本中的一致性为100%。研究结果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子代中导入了父本遗传物质,导致子代组合的多态性增加,与父本的遗传差异变小,而且,这些遗传物质能稳定进行遗传;随着A组合与母本的回交及B组合的自交,又使得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向母本靠近。[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32-38]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远缘杂交 子代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鲜石莼磨碎液和两种海参专用饲料对体长2.90±0.04cm,体重0.49±0.02g的稚幼参进行了为期40d的喂养试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鲜石莼磨碎液的海参体长为5.15±0.25cm,体重为2.76±0.39g,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显著高于投喂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和其中一种配合饵料组,但与另外一种配合饵料差异不显著。投喂鲜石莼组海参的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其他各组,但与其中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刺参 石莼 海带 配合饵料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内脏蛋白酶超声波提取工艺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罗非鱼加工废弃物——内脏为原料,研究提取蛋白酶的工艺方法,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超声波法提取内脏中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罗非鱼胃中提取胃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是:缓冲液pH1,提取温度为25℃,提取时间为60min,超声波强度为70W。从罗非鱼肠中提取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是:缓冲液pH7.5,提取温度为35℃,提取时间为85min,超声波强度为70W。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罗非鱼内脏蛋白酶提供了基础参数。

关键词: 罗非鱼内脏 蛋白酶 提取工艺 超声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中添加鱼油型HUFA强化剂对褶皱臂尾轮虫生产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酵母、80%酵母与20%光合细菌混合物为基本饵料,研究褶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PLICATILIS)半连续培养过程中持续添加5 MG/(L·D)的鱼油型HUFA强化剂对轮虫生产及其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80%酵母与20%光合细菌混合物的轮虫组,其最高密度、平均抱卵率、种群维持高密度的时间、总产量等指标在4个处理中最低;而持续添加5MG/(L·D)的鱼油型HUFA强化剂的轮虫组,其平均抱卵率、总产量与酵母组无显著差异,但高密度情况下种群的稳定性显著增加.饵料对所培养的轮虫的营养价值也有影响.日饵中添加HUFA强化剂,增加了轮虫的总脂含量,降低了轮虫的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添加HUFA强化剂培养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HUFA强化剂 营养价值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RAPD技术比较建鲤雌雄之间的遗传差异,以筛选性别相关的DNA分子标记。共筛选出67个RAPD随机引物,其中18个引物扩增出了群体水平的性别差异。用该18个引物对个体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某些条带在不同性别出现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未发现个体水平性别特有条带。

关键词: 建鲤 性别 RAPD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发酵优化与中试生产

化学工程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洋细菌S-12-86为试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研究培养基组分(碳源、氮源、碳源与氮源的比例、金属离子)与发酵条件(培养温度、接种体积分数、装液体积分数、起始pH值、产酶周期)对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 g/L,蛋白胨5 g/L,MgSO45 g/L,CaCl22 g/L;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0℃,接种体积分数为4.0%,装液体积分数为10.0%,起始pH值为8.0,发酵周期24 h。海洋细菌S-12-86发酵优化后的产酶量(25636.8 U/mL)较优化前的产酶量(14454.4 U/mL)提高了75.4%。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中试发酵的产酶量达26697.87 U/mL。说明摇瓶发酵优化条件可以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中试生产上。

关键词: 菌株S-12-86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 发酵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对剑尾鱼的毒性效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试了抗生素药物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CPFX)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急性毒性及其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PFX对剑尾鱼无急性毒性;CPFX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光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EROD的诱导响应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雌性个体EROD对CPFX暴露响应变化较大。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剑尾鱼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 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印度家系F_1代的AFLP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AFLP标记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印度家系的亲本及其子一代(F1)进行了遗传分析。27对引物共扩增出1 013个位点,其中835个位点在F1代分离,178个位点不分离,多态位点比例82.4%。分离位点中,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458个,占分离位点数的54.9%。偏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377个,占分离位点数的45.1%。分离比为3∶1的位点共有482个,占分离位点数的57.7%,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251个,占52.1%(占分离位点数的30.1%);分离比为1∶1的位点共有353个,占分离位点数的42.3%,符合孟德尔规律的位点207个,占58.6%(占分离位点数的24.8%)。半数以上的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AFLP标记适合于合浦珠母贝的遗传图谱构建。[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52-58]

关键词: 孟德尔分离规律 AFLP标记 合浦珠母贝 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笛鲷和卵形鲳鳗鳃的扫描电镜观察与功能探讨

海洋水产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两种鲈形目鱼类红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和卵形鲳碜Trachinotus ovat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红笛鲷和卵形鲳够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红笛鲷的中部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基部鳃丝表面则凹凸不平.红笛鲷的鳃小片高度要较卵形鲳够鳃小片高.红笛鲷和卵形鲳够鳃上皮的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红笛鲷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而卵形鲳够鳃上扁平上皮细胞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细胞界限模糊.红笛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数量多于卵形鲳够,这可能与两种鱼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长期演变相关.

关键词: 红笛鲷 卵形鲳够 微细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浚物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的毒害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浙江某港口底泥疏浚物的水相和固相分别对不同鱼类、甲壳类、贝类的毒性实验,进而评价疏浚物海洋倾倒对海洋生物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疏浚物水相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ius),鲻鱼(Mugil cephalus L.)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 Ii)有不同的致死率,黑鲷和鲻鱼的96 h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糠虾的96 h死亡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耐污力由强到弱为鲻鱼>黑鲷>长额刺糠虾;疏浚物固相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的10 d致死率与对照组差异也不显著,泥蚶的耐污力大于缢蛏。由此可知,浙江某港口底泥疏浚物海洋倾倒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毒害效应,其中疏浚物对鱼虾类的影响较大,对贝类的影响较小,表明疏浚物的影响程度因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疏浚物 海洋生物 毒害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