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唐岛湾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岛湾网箱养殖对海水的水温、盐度、透明度、DO、pH的影响不显著,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显著(t-test,P<0.05)。养殖区CODMn虽然也显著高于对照点,但主要受陆源污染的影响,与网箱养殖关系不大。养殖区和对照点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均以NO-3-N为主,其次是NH+4-N,NO2--N最少,DIN、3种形态无机氮、无机磷的季节变化趋势也比较一致。除了NH+4-N外,唐岛湾网箱养殖对溶解态无机氮磷营养盐(NO3--N、NO-2-N、DIN、PO34--P)的影响并不显著(t-test,P>0.05),但养殖区内的含量比对照点有了一定程度的升高。以DIN和PO43--P作为N、P阈值来分析,目前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质未超出二类水质标准。唐岛湾网箱养殖区海水各季节的营养指数E值均小于1,表明养殖区的水质状况尚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两种致病菌Dot-ELISA快速检测
《海洋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两种主要致病原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点酶ELISA(Dot-ELISA)检测方法。根据方正试验,确定检测用一抗、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灿烂弧菌抗血清稀释度320,酶标二抗稀释度3 000;假交替单胞菌抗血清稀释度160,酶标二抗稀释度2 000。阻断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抗血清特异性均较高。灿烂弧菌抗血清在稀释度为40时与溶藻胶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等弧菌发生微弱交叉反应,提高稀释度到160时,不发生交叉反应。假交替单胞菌抗血清基本不与常见海水致病弧菌发生交叉反应。人工感染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患病海参溃烂组织、未发病海参组织和感染水体检测到相应致病菌,检测灵敏度为9.4×103个/mL。人工感染试验检测结果经直接凝集反应验证。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不需复杂仪器设备,适合在基层推广。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 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 Dot-ELISA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栖动物对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
《水产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年3月在长江口新建的北导堤N6区段试投放底栖动物10 t的基础上,2004年3月在南、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5 t,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了9.5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分别为26 489.43 g.m-2和3399.11 ind.m-2,比本底值分别增加了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3.08倍。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 328.84 g.m-2和918.67 ind.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初步评估整个长江口导堤巨牡蛎的总重量已达719 076 t以上,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根据2005年6月的测定结果,推算出整个长江口导堤巨牡蛎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累积量为:N为986×103kg、P为67×103kg、Cu为16 675 kg、Zn为39 258 kg、Pb为410 kg、Cd为171 kg、Hg为0.118 kg和As为222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氯苯类有机物的含量及分布
《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体内氯苯类有机物(CB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类污染物在水体多介质体系中的转移分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CBs的总浓度为16.44~963.20ng.L-1,DCBs(二氯苯)对污染的贡献较为突出,占74.4%;表层沉积物(干重)中CBs总含量为7.83~40.09ng.g-1,DCBs、TCBs(三氯苯)、TeCBs(四氯苯)、PeCB(五氯苯)和HCB(六氯苯)分别占总量的71.4%、11.1%、13.0%、1.2%、3.6%;水生动物中贝类的CBs平均含量是38873.0ng.g-1、鱼类为2360.3ng.g-1、虾类则为565.0ng.g-1,DCBs和TeCBs是水生动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CBs在水、沉积物及生物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8-2003年长江口邻近水域(30°-32°N,121°27′-122°30′E),丰水期和枯水期10个航次、20个点位的海洋监测结果,对浮游植物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6年内共检出浮游植物238种,其中大部分为硅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航道附近水域中,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反,航道内浮游植物总丰度呈直线上升(R=0.81,P<0.05)。对航道内12个环境因子做主成分分析,盐度、溶解氧、硅酸盐和浊度为主要环境主要因子。其中浊度和硅酸盐与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关系密切,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并受深水航道工程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学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是目前水产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育种途径,为了选育一个能够促进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改善目前养殖褐牙鲆发病严重的现状的牙鲆类养殖新品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犬齿牙鲆(P.dentat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在Nikon MS800解剖镜下对褐牙鲆(♀)×犬齿牙鲆(♂)人工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Nikon数码相机拍摄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脱膜孵化期共9个时期,除克氏泡出现时期以及胚体开始扭动时期具有相对特异性外,胚胎发育过程与褐牙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水温(16.5±0.5)℃,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67 h完成孵化。(19±0.5)℃水温下,仔鱼3 d以前营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3 d开口摄食营外源性营养(前弯曲期仔鱼),20 d左右进入变态期(弯曲期仔鱼),40 d后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生活方式由浮游转为底栖生活,50 d左右全身被鳞。同时观察了自胚胎发育时期至幼鱼期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过程,描述了仔鱼变态期冠状鳍条、眼位置和尾部的发育、变化过程。早期生活史无鳔器官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盐沼植物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吸收、分布与滞留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3种盐沼植物体内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计算了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TN、TP和重金属库的大小。结果表明,3种盐沼植物在养分的分配模式上显著不同,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分;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的养分库和重金属库均大于芦苇和海三棱镳草,表明其对养分和重金属的吸收与滞留效率更高。如果从湿地植物净化的角度来考虑,收获互花米草对河口环境的净化作用最佳,特别对P的去除效率最高;但另一方面,互花米草的入侵将会显著改变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提高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可能把更多的重金属输入河口水体和食物网,使湿地成为重金属的源而不是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华鲟遗传多样性变化
《海洋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2000年共30尾长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鲟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用40个10bp长的随机引物,在25个可分析的引物中,只有OPK01,OPK02,OPK03,OPK09和OPK14RAPD-PCR产物有多态现象,多态引物占20%。25个引物共扩增出101条稳定的DNA带。其中12条为多态带,多态座位比例为9.9%。香农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2.6332,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0261,遗传相似性指数平均为0.9824,遗传距离平均为0.0176。其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葛洲坝截流以前。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蒽醌提取物对饲养建鲤生长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750尾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随机分成5组。一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实验组,投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大黄蒽醌提取物。连续投喂70d后,测定鱼的生长、免疫相关因子、肠道菌数量及肉质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黄蒽醌提取物提高了鱼体增重率、饲料转化效率、溶菌酶活性、一氧化氮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了肠道有益菌增加,抑制有害菌生长,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及鱼体死亡率,但是与大黄蒽醌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不成线性关系;其中1.0%实验组肝胰脏溶菌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血清丙二醛含量最低;2.0%实验组增重率、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肝胰脏一氧化氮浓度、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最高;添加1.0%~2.0%大黄蒽醌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因此,添加1.0%~2.0%大黄蒽醌提取物能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肉质,促进鱼体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