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移动式多点出料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筒仓仓群的进料传统工艺路线是在每个仓顶上布置有一台带式输送机,通过搭接方式由一台传递给另一台,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其在每台带式输送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三通,一通流向料仓仓顶的进料点,一通流向下台带式输送机,导致工艺配置复杂、设备布置繁琐,操作起来不方便,故障率也会增高。为此,设计了一种移动式多点出料装置,包括:机架布置在输送机托架上方,托架上固定有滑轨;滚轮、驱动机安装在机架上且二者传动连接;导向托架与机架固定,其上安装有出料辊和托辊组,出料辊与托辊组共同对输送带进行滚动支撑,导向托架的一端固定有出料斗,其出料端布置在输送机托架一侧。上述设置保证了带式输送机出料位置可调,当需要对依次排列的多个料仓进行输送进料时,只需要布置一台带式输送机即可。样机调试运行及对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规范要求,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解决了料仓仓顶多点进料的工艺难点。


盐碱胁迫对'冬红'花楸生长、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冬红’花楸(Sorbus sibirica‘DongHong’)的耐盐特性,本试验以‘冬红’花楸幼苗为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碱性盐NaHCO3、混合盐对‘冬红’花楸幼苗胁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冬红’花楸生长、生理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冬红花楸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等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中性盐抑制程度最轻,碱性盐在浓度为200 mmol·L-1时抑制达到最大,出现表皮脱落、碱蚀等现象;根冠比及根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中性盐降低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氢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可作为‘冬红’花楸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冬红’花楸 盐碱胁迫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光合特性


两株耐盐碱大豆根瘤菌的分离及鉴定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条件下应用的根瘤菌菌株,本研究选择安达市采取土样,以大豆品种满仓金和绥农53作为宿主,对根瘤菌进行分离与纯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典型根瘤菌表型特征的菌株,随后,对这些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最终成功分离出2个根瘤菌菌株,并将它们命名为an28和an44。分别在各自捕获宿主上进行结瘤试验,来确定an28和an44的结瘤特征。抗生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an44对浓度20μg·mL-1的红霉素(ERY)和浓度100μg·mL-1的羧苄青霉素(CAR)具有抗性,an28对浓度50μg·mL-1的ERY具有抗性。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可以在NaCl浓度为600 mmol·L-1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最高只能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生长。耐碱性鉴定结果表明,an28可以在pH11.9的TY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an44的碱性生长环境只能达到pH9.9。然后又分别在8种耐盐碱大豆种质(庆特4号、铁丰8号、牛眼睛、黑珍珠、齐农5号、合丰50、黑河49和黑农531)和2份不耐盐碱大豆品种(锦农5号和双宝8号)上分别接种2株根瘤菌进行结瘤鉴定,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an28和an44在10个大豆种质上的结瘤数目变化范围分别为2.00~8.67和5.67~35.67个·株-1。


旋转式水稻苗床平地机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标准化育秧大棚置床平地作业效率低,苗床平地精度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双旋转式叶片结构的水稻苗床平地机工作装置。确定工作装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分析关键部件运动参数和受力情况。通过Workbench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部件的最大应力处应力为104.59 MPa;最大的总体变形仅为1.903 8 mm;前6阶固有频率在66.22~113.94 Hz之间,满足设计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床面最大高程差从15.8 cm下降至4.7 cm,地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值从3.95 cm下降至0.98 cm,且作业后绝对差小于1.5 cm的测量点占比为92%,改善床面平整情况,满足当地棚室育秧需求。


饲用柳蒿生产性能的研究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饲用柳蒿生产性能,以野生柳蒿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株繁殖,种植于试验地,行距30 cm,株距30 cm,分别测定生长第2、3、4年的株高、每平方米株数、茎粗、叶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①柳蒿3年平均干草产量为4633.67 kg/hm2,生长第2年和第3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第4年(P<0.05).第2年株高显著高于第4年(P<0.05).②株高、茎粗与干草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③干草产量(Y)与株高(X1)的线性回归方程:Y=-1184.59+77.34X1;干草产量(Y)与茎粗(X3)的线性回归方程:Y=-5880.95+3613.96X3.④主成分分析评定柳蒿3个年份生产性能的综合排名第2年>第3年>第4年.得出柳蒿适宜作为饲草开发利用,产量较高,第2年和第3年是生长高峰期,株高、茎粗对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


粳稻苗期恶苗病抗性相关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67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2021年和2022年连续2年采用芽期接种法进行恶苗病抗性鉴定,在水稻3.0~3.5叶期对得病率(IR)、徒长率(SGR)和苗增重率(WGR)进行统计和测量.利用TASSEL 3.0软件的GLM将3个表型性状与154对SSR标记位点进行关联分析,2021年检测到22个位点,2022年检测到13个位点,共有4个位点在2次鉴定中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位于第6、第3和第4号染色体上与IR显著关联的RM527、RM1352和RM1354,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与SGR显著关联的RM473.同时进一步挖掘出9个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载体材料,发现龙稻1号、辽粳912、五优稻1号等是含有2个及以上等位变异的较优材料.


利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揭示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21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较高活性的放线菌XFS-4,为了解该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理,以黑河市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试材,用XFS-4发酵液做种子包衣处理,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以未接种作对照,接种后4、7、11、14 d取样,测定大豆叶内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同时,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菌株XFS-4包衣黑河43后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的表达差异,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上对大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Gm-Apx)进行研究,以发现该基因与大豆胞囊线虫(SCN)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XFS-4包衣黑河43接种大豆胞囊线虫4、7 d后,A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接种条件下的黑河43 APX活性随大豆生长一直升高.在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其菌株XFS-4包衣黑河43处理组中,Gm-Apx相对表达量在接种后4、7 d表达上调,而在接种11、14 d表达下调,说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早期防御胞囊线虫的侵染过程,对植物抗性反应及解除胁迫诱导的氧化损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放线菌 大豆胞囊线虫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RT-PCR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品种香稻米快速鉴别方法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原理,分析“牡育稻78号”、“牡科稻5号”、“牡科稻7号”3种香稻米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辛醛单体、辛醛二聚体、6-甲基-5-庚烯-2-酮在“牡科稻5号”中含量最少,在其它样品中差异不大;罗勒烯、柠檬烯单体、柠檬烯二聚体在“牡育稻78号”中含量最多;乙醇、二甲基-1-丁醇在“牡科稻7号”中含量最多。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香稻米挥发性气味成分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上呈现出一定差异,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说明基于GC-IMS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品种香稻米的区分。
关键词: 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特征风味 香稻米 挥发性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