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工专用型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的选育研究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特用型双青大豆商品原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双青豆品种的商品产出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尤其是双青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与育成数量不及普通类型品种,现有生产应用的品种相对单一,老品种在生产上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对病虫草害的抵抗能力减弱,造成产量和品质降低,有碍于双青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大豆研究团队开展了双青大豆育种工作,选育出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该品种属特用型绿种皮绿子叶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10 ℃活动积温2 250℃区域种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左右.株高89 cm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20.6 g左右.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30.4 kg·hm-2,较对照品种广石绿大豆1号增产9.8%;中抗灰斑病;平均蛋白质含量39.39%,脂肪含量20.04%.该品种的育成,既为特用型双青大豆生产提供新品种支撑,满足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提升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又为双青大豆育种特供优异的亲本资源,拓宽了遗传基础,加快了双青大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油莎豆快速繁殖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快速繁殖体系,本试验以黑油莎2号为试验材料,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不同组织培养条件培养油莎豆无菌苗,以期筛选出最佳茎尖消毒方法、适宜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以及快速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随消毒时间的增加,黑油莎2号茎尖污染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存活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MS+0.9 mg/L 6-苄基腺膘呤(6-BA)+0.3 mg/L萘乙酸(NAA)处理时,黑油莎2号茎尖分化成苗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茎尖分化成苗率最高,为62.67%;1/2MS+0.2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时,黑油莎2号无菌苗生根数量(29.00)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根系粗壮,根长为0.9~3.0 cm。最后得出75%酒精30s+0.1%升汞4 min为黑油莎2号最佳茎尖消毒方法,MS+0.9 mg/L 6-BA+0.3 mg/L NAA为最佳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MS+1.0 mg/L 6-BA和1/2MS+0.2 mg/L IBA分别是最佳快速繁殖和生根培养基配方。油莎豆快速繁殖体系构建为寒区高效繁育油莎豆优异种苗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


青贮玉米与籽粒玉米间作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确定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后的生产性能。采用青贮玉米和籽粒玉米间作,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群体鲜草产量、穗产量、干物质含量以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H14处理(龙牧7号与裕丰303以2∶2间作)的穗产量、鲜草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组合处理。H20处理(单播北农青贮208)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5.71%,其次是H14 (龙牧7号与裕丰303以2∶2间作)处理,粗蛋白含量为15.38%。H4处理(龙牧7号与裕丰303以3∶1间作)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8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合处理(P<0.05)。H22处理(单播籽粒玉米裕丰303)淀粉含量最高为36.69%,其次是H21 (单播籽粒玉米先玉335)处理和H2 (北农青贮208与裕丰303以1∶3间作)处理,淀粉含量分别为35.11%和35.10%。H20 (单播北农青贮208)的相对饲喂价值为160.44,其次是H18 (京科青贮932与裕丰303以2∶2间作)相对饲用价值为159.56。研究表明,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龙牧7号青贮玉米与裕丰303籽粒玉米以2∶2间作其隶属函数值最大,生产性能最高,其次是京科青贮932与裕丰303以2∶2间作,隶属函数值位居第二,而北农青贮208与裕丰303以1∶3间作隶属函数值排名第三。


7OE+8*亚基对东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品质改良是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Glu-B1位点7OE+8*亚基为超强筋小麦品种必备基因。为了明确该亚基在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遗传背景下的品质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选择回交相结合的手段,将7OE+8*亚基定向导入到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麦35(Glu-B1位点均为7+9亚基)的遗传背景之中,对BC5F1、BC6F1群体和自交BC6F2鉴定获得的纯合品系进行7OE+8*亚基遗传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在强筋小麦品种龙麦26(7+9)和龙麦35(7+9)遗传背景下转入7OE+8*亚基后,其干面筋、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指标3年平均分别提高1.3%(P=0.82)和1.8%(P=0.49)、6.6%(P=0.59)和4.7%(P=0.37)、55.0%(P=0.24)和35.8%(P=0.56)、44.5%(P=0.43)和32.8%(P=0.73)、41.4%(P=0.31)和30.0%(P=0.66)、28.0%(P=0.05)和23.4%(P=0.37)、6.5%(P=0.47)和5.8%(P=0.42)、19.5%(P=0.31)和18.0%(P=0.38);Zeleny沉降值2年平均分别提高6.8%和11.4%。以上结果表明,在2个强筋小麦品种遗传背景下,Glu-B1位点转入7OE+8*亚基较7+9亚基对各项品质指标改良均存在正向效应,但提高幅度存在差异,对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最大抗延阻力、拉伸面积等衡量面筋质量的指标提高幅度更大,表明该亚基对面筋质量改良效应显著。综上所述,7OE+8*亚基可作为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遗传背景下品质性状进一步改良的优选基因,为超强筋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强筋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7OE+8*亚基


二甲苯、正庚烷和正丁醇对脂肪组织透明效果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找到安全、高效、可替代二甲苯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透明剂,试验采集 2 月龄健康民猪背部脂肪组织,经固定、脱水后,分别用二甲苯、正庚烷、正丁醇处理不同时间(二甲苯处理1 h,正庚烷处理1 h、2 h、3 h、4 h,正丁醇处理1 h、2 h、3 h、4 h、10 h)进行透明,观察透明效果,然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选取3 种透明剂将脂肪组织完全透明用时最短的石蜡切片,经脱蜡和水化处理后用苏木精染液和伊红染液进行H.E.染色,探究 3 种透明剂对脂肪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的表达情况,探究 3 种透明剂是否会影响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二甲苯处理 1 h、正庚烷处理 2 h后脂肪组织可完全透明,而正丁醇处理 10 h后脂肪组织才完全透明;正庚烷、正丁醇作为透明剂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细胞形态清晰、结构完整、着色好,与二甲苯作为透明剂的效果相似;在 3 种透明剂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中,PPARγ均清晰且准确地表达在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说明正庚烷和正丁醇对脂肪组织的透明效果与二甲苯相似,但正庚烷透明速度较快,正丁醇透明速度很慢,因此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正庚烷作为二甲苯的替代物.


1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齐齐哈尔市某羊场育成绵羊发病和死亡的病原菌,并探究其病原学特性,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结合临床病征进行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并测序、kmtⅠ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分析.[结果]致病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长出表面光滑、灰白色的圆形凸起菌落,革兰染色可见聚集成线状或散在单个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麦芽糖、阿拉伯糖、蔗糖、木糖、葡萄糖、果糖、海藻糖、甘露醇、尿素酶、山梨醇和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靛基质试验呈阳性.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D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恩诺沙星、杆菌肽和洛美沙星3种药物耐药,对新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为中介,对氨苄西林等16种药物敏感.分离株携带14种毒力基因和6种耐药基因.小鼠感染分离菌后全部死亡.[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信息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数据.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 致病性


小区播种机锥体投种器分种均匀性的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锥体分种器分种均匀性和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作业时分种不均匀、人工投种作业强度大、投种器水平度难以持续稳定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现有手动调节水平的自动调平投种装置。首先,为确保投种器分种均匀性与作业的稳定性,对投种器的结构进行设计;然后,对种子的落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最后,利用SPSS25.0软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了影响投种器分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投种器分种均匀性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锥体角度、导种管直径、漏斗口直径。最优参数条件下分种时,投种器分种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小区播种机投种器分种作业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小区播种机分种均匀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胍基乙酸在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胍基乙酸(GAA)是脊椎动物合成肌酸的重要前体,同时也是一种新型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由于良好的性价比和生物利用度以及比肌酸更为稳定的特性,胍基乙酸已逐渐成为动物饲料中肌酸的替代品,并在国内外畜牧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动物生产中,胍基乙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能量供应、节约精氨酸、促进机体生长、改善瘤胃环境、促进瘤胃发酵以及提升肉品质等方面,为养殖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胍基乙酸的理化性质、代谢过程、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羊生产中对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羊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胍基乙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甲酸处理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及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甲酸处理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袋装青贮发酵的方法,以新鲜的菜用大豆秸秆为原料,设3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添加甲酸)及0.3%组(添加0.3%甲酸)和0.6%组(添加0.6%甲酸)],每组3个重复,青贮42 d,青贮结束后取样进行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0.3%组和0.6%组菜用大豆秸秆青贮的干物质、总碳、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pH值、氨态氮/总氮及氨态氮、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乳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6%组变形菌门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3%组、0.6%组甲型变形菌纲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组梭菌纲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3%组(P<0.05),0.6%组梭菌属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酸的添加没有显著促进乳酸菌的增殖,而对有害菌梭菌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且0.6%组的抑制效果优于0.3%组。说明添加甲酸对菜用大豆秸秆青贮发酵品质有改善作用,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及丁酸产生,其中以0.6%的添加水平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