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初步鉴定

应用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六星黑点豹蠹蛾 性信息素 鉴定 触角电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食用菌功能醋的研制

中国调味品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制复合食用菌功能醋产品并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技术将香菇、羊肚菌、猴头菇进行发酵,再将发酵液与制醋工艺结合研制复合食用菌功能醋,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的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醋醅中发酵液添加量为30.0%、浸泡温度为100℃、浸泡时间为18 h时,功能醋产品各项指标最优,粗多糖含量可达1.01 g/dL.

关键词: 液态深层发酵 食用菌 功能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药用观赏植物的抗旱性比较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采用盆栽自然干燥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太原新引进的2种药用观赏植物紫萼玉簪和兰州百合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生理指标来看,随着干旱胁迫持续,兰州百合具有较好的保水和抗脱水能力;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下降,但兰州百合下降幅度小于紫萼玉簪;细胞质膜透性增加,电导率均上升,兰州百合上升幅度较小.从生化指标来看,丙二醛含量均上升,兰州百合上升幅度较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兰州百合上升幅度较大;紫萼玉簪的SOD和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14 d时达到最高值;兰州百合SOD活性也先上升后下降,在21 d时达到最高值,POD活性呈现上升.综合评价2种药用观赏植物的抗旱性,兰州百合比紫萼玉簪更耐旱.

关键词: 药用观赏植物 兰州百合 紫萼玉簪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抗旱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黍稷种质资源抗性淀粉含量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黍稷作为我国特色小杂粮之一,是旱作农业的代表性作物,其抗性淀粉具有抗衰老、降血压、解暑、健脾胃等功效,分析黍稷抗性淀粉含量对黍稷作为功能食品的营养特性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90份来自国内8个省的黍稷种质资源,使用Megazyme抗性淀粉试剂盒法测定黍稷抗性淀粉含量,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2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回归分析、多重比较等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90份黍稷资源抗性淀粉含量介于0.17%~10.88%,平均值为5.76%,正态分布中部偏左,多为II型(6%~8%)黍稷.不同省份黍稷抗性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黍稷 抗性淀粉 Megazyme抗性淀粉试剂盒法 中国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法利用枣汁发酵生成甘油的工艺

食品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传统发酵方式生产的甘油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合于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红枣含糖量高,将红枣制成红枣汁,添加Na2SO3,在碱性条件下发酵可生成较高浓度的甘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枣汁发酵甘油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pH、枣汁初始糖度和Na2SO3添加量是枣汁发酵甘油中的重要参数,pH对甘油生成的作用尤为显著,各参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枣汁发酵甘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pH 7.7、枣汁初始糖度19.6°Brix、Na2SO3添加量2.8%,在此参数下甘油生成量可达46.29 g/L。响应面法的预测理论值与实际值接近,说明该模型具有实用价值。此研究可为枣汁发酵甘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解决山西红枣过剩、浪费的现象提供一条解决途径。

关键词: 红枣 发酵甘油 响应面优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为例

山西农经 2021

摘要: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途径之一。山西省长治市是优良的小米种植基地,以长治市的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从小米的生产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建议,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小米 可追溯 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组分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AB-8大孔树脂对提取的小米多酚分离纯化,对其静态与动态吸附和解吸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得出AB-8大孔树脂对小米多酚的吸附量为12.70 mg/g,吸附率为42.10%,解吸率为80.63%,洗脱率为84.00%,纯化后多酚纯度由31.80%提高到72.80%。采用化学鉴定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纯化后的小米多酚进行组分分析,并初步推断出小米多酚中可能含有黄酮类物质,主要含有的化合物可能为羟基咖啡酸、氯化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和对香豆酰苹果酸。

关键词: 小米多酚 AB-8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组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高粱产量、品质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高粱进行氮素管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高粱生长、籽粒产量及品质、氮素累积及转运利用的影响。选取肥力较低的土壤,设6个氮水平:0(N0)、0.05(N1)、0.1(N2)、0.2(N3)、0.4(N4)和0.6g/kg(N5)(风干土)。结果表明,N3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叶片SPAD值、籽粒产量、穗粒数及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N0和N5处理;N3处理籽粒淀粉含量低于N1处理,但淀粉产量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单宁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总产量以N3和N4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鞘中NO3-N含量增加,N3处理挑旗期和穗花期叶鞘中NO3-N含量明显高于N0、N1和N2,但在灌浆期N0~N3处理间硝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3处理从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率最高,达到76.76%。综上,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高粱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在生长前期提高了叶鞘中硝态氮累积,能协调籽粒产量和功能成分的关系,获得较高的淀粉和蛋白总产量。

关键词: 高粱 施氮量 籽粒产量 淀粉含量与产量 氮利用效率 氮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SiPPDK1)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序列比对在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PPDK基因,命名为Si PPDK1。为揭示该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对Si PPDK1的基因结构、蛋白特征、功能、启动子区域顺势元件、亚细胞定位、进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在苗期不同逆境、关键生育期干旱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谷子9号染色体,含有17个内含子,有2个可变剪切。功能域分析和多序列比对发现Si PPDK1蛋白具有非常保守的序列结构,并且与其它植物PPDK蛋白非常相似。q RT-PCR表达谱分析表明Si PPDK1基因在苗期被PEG、ABA、Na Cl和低温胁迫强烈诱导。进一步研究表明Si PPDK1基因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干旱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均参与了对干旱和光照的胁迫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了谷子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尤其在抽穗期干旱和光照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谷子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 非生物逆境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单宁提取物与聚乙二醇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探讨了高粱单宁提取物(STE)与聚乙二醇(PEG)的协同作用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体况相近的成年肉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40∶60(干物质基础)的混合料作为发酵基质,采用两步消化法模拟瘤胃发酵和真胃消化过程。试验1:分别向发酵基质中添加0、0.50%、1.00%和2.00%STE作为处理;试验2:在向发酵基质中添加1.50%STE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75%、1.50%、3.00%PEG作为处理;试验3:在发酵基质中分别进行不添加STE和PEG(对照)、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和3.00%PEG、瘤胃发酵阶段添加1.50%STE+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PEG处理。在上述3个试验中,STE和PEG的添加量均以干物质为基础,每个处理均设置8个重复,另外设置3个空白。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基质中添加STE对培养液的pH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TE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均呈线性下降(P<0.0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粗蛋白质消化率(CPD)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下降(P<0.05),乙酸/丙酸及氨态氮(NH3-N)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结果显示:在发酵基质中含有1.50%STE的条件下,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中TVFA、NH3-N浓度线性升高(P<0.05),乙酸浓度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添加PEG对培养液中丙酸、异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丁酸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PEG具有线性提高培养液中戊酸(P=0.088)和异戊酸(P=0.067)浓度以及体外CPD(P=0.089)的趋势,对体外DMD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3结果显示:添加1.50%STE显著降低了体外DMD和CPD(P<0.05)。在瘤胃发酵阶段或者真胃消化阶段添加3.00%PEG均缓解了STE对体外CPD的抑制作用。由此得出,STE抑制碳水化合物在体外瘤胃中的发酵,降低VFA产量及体外DMD和CPD,而PEG能够缓解STE对体外瘤胃发酵及CPD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高粱单宁提取物 聚乙二醇 体外瘤胃发酵 营养物质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