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科学种养 》 2021
摘要: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


山西省长治市杂粮产业现状及建议
《山西农经 》 2021
摘要:根据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的要求,大力发展杂粮产业势在必行。分析了当前长治市的杂粮生产现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以期为促进长治市杂粮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高温胁迫下不同玉米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认识高温胁迫条件下不同玉米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为阐明玉米耐高温胁迫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耐高温胁迫的中地88和高温敏感的先玉335两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42℃高温条件下取其花粉提取总RNA,再经mRNA纯化、反转录、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等一系列过程,对其基因差异表达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发现基因24553个,以先玉335为对照,上调表达基因857个,下调表达基因965个,无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2731个,这些基因较均一地分布于玉米的10条染色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过程相关的GO条目数分别为491、1062和2320个;在GO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中,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应答于热激效应的基因有7个,其中2个上调表达,5个下调表达;与热激蛋白结合有关的基因有3个,其中1个上调表达,2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作KEGG富集分析发现有102个小通路,这些小通路可进一步归为6个大通路,包括细胞过程3个、环境信息处理4个、遗传信息处理20个、人类疾病1个、新陈代谢72个和有机系统2个.[结论]转录组测序是在基因组水平认识基因差异表达的有效方法,共发现12个与玉米耐高温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秸秆还田及钾肥减量对设施黄瓜钾钙镁含量和土壤钾形态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在设施土壤栽培条件下,以农民习惯施钾量为对照(K),研究了减钾50%(K0.5)、减钾100%(K0)、秸秆还田下施全量钾(SK)、秸秆还田下减钾50%(SK0.5)和秸秆还田下减钾100%(SK0)对设施黄瓜产量,叶片、叶柄以及果实中钾、钙、镁含量和土壤钾形态的影响,为设施蔬菜栽培条件下钾肥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K处理相比,各处理对黄瓜产量无影响,而SK和SK0.5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中白利糖度。K0.5、SK、SK0.5和SK0处理对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无影响,而SK和SK0.5处理提高了土壤缓效钾含量;K0.5、K0、SK0.5和SK0处理相比K处理,对黄瓜叶片和果实中钾、钙含量无影响,而SK处理显著提高了上、中部叶片钾含量,显著降低了叶柄中钙含量,K0、SK0处理显著降低了中部叶柄中钾含量;相比K处理,K0.5和K0处理提高了黄瓜叶片和果实中镁含量,SK0处理对果实中镁含量无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中、下部叶片中镁含量。因此,研究区域内,当设施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1 100 mg/kg)时,黄瓜生育期内钾肥追施量以198.0 kg/hm2为宜,以增施7.5 t/hm2秸秆替代部分钾肥,不会对黄瓜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钾肥减量 设施黄瓜 钾钙镁含量 土壤钾形态


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黏化层是淋溶土的首要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黏化层是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湿润淋溶条件下形成的。但黏化过程很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作用而被打断。本文以山西土系调查16个淋溶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剖面黏化层与上覆下伏层、各剖面间的基本特征及其理化性状分析,探索土壤侵蚀作用对黄土高原黏化层鉴定和淋溶土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16个淋溶土剖面中大多数黏化层与上覆层之间的形态特征过渡明显,胶膜、黏化率、粉黏比以及石灰性强弱等理化性质均表明黏化层主要是淋溶淀积的结果;(2)根据诊断层与诊断特性,将这16个淋溶土剖面进一步分为表蚀铁质干润淋溶土、石化钙积干润淋溶土、简育钙积干润淋溶土和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等不同亚类;(3)表蚀亚类的黏化率明显低于其他几个亚类,而粉黏比与之相反;(4)依据胶膜存在而被鉴别为黏化层的诊断层是古土壤黏化层受地质剥蚀作用剥蚀后而出露地表的。这一结果与土壤系统分类诊断剖面只限于近地表1.5 m、最多不超过2.0 m深度有关,而如果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则这些古土壤黏化层会被认定为"红黏土母质"并在土属一级得到反映。


山西食用菌新纪录种假棱柄马鞍菌
《中国食用菌 》 2021
摘要:报道了一个山西食用菌新记录物种假棱柄马鞍菌(Helvella pseudolacunosa)。其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e)马鞍菌属(Helvella),是五台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的优势食用菌物种之一,生物量较大,夏秋季发生,可能与华北落叶松形成外生菌根,专一性对应关系明显。该种子囊果具柄,菌盖马鞍形或不规则扭曲状,黑色、灰褐色或灰黑色,边缘与菌柄有数点相连,菌柄粗壮,具明显的纵向棱脊和腔穴,灰白色,子囊孢子椭圆形,内含一个大油滴。


春谷登记品种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评价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展示谷子部分登记品种的春谷早熟区和中晚熟区试验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展示点69个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进行比较与分析。参试品种与各自对照相比,产量变幅为4 425~4 942.5 kg,株高变幅为111.0~178.6 cm,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8.85%~15.47%,籽粒脂肪含量变幅为1.06%~5.69%,籽粒淀粉含量变幅为58.81%~86.8%,春谷早熟区生育期变幅为108~122 d,春谷中晚熟区生育期变幅为118~126 d。谷子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对谷子登记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旨在为谷子品种的合理评判以及谷子的引种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育食味上佳兼具功能性的优质商品性品种和株高适宜机械化收获品种是今后谷子育种目标和方向。


影响枣果实风味品质的指标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以鲜食、制干,早熟、晚熟,口味酸、甜等24个不同枣种质资源果实为试材,对其果实风味品质的相关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水量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不断上升,而果实含水量和VC含量逐渐下降;全红果实各风味品质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口感评价等级与糖酸比、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和VC呈极显著负相关,固酸比值介于60~90、糖酸比值介于45~65时果实的口感风味为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成熟期的早晚与糖酸比和固酸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含水量在种质间均呈正态分布。
关键词: 枣果 风味品质 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糖 可滴定酸 VC 含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