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R6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大豆R6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264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在2020年和2021年测定了与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相关的精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表明, 2年共检测到89个与大豆R6期籽粒4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5个标记能同时被2年或2个性状重复检测到,分别为S03_40647948 (Chr.3)、S05_2727464 (Chr.5)、S10_4122977 (Chr.10)、S17_34559022 (Chr.17)和S19_48541685 (Chr.19),单个位点可以解释11.25%~28.19%的表型变异解,其中Chr.17上的标记S17_34559022在2020年和2021年被共同检测到与谷氨酸含量显著关联,属稳定遗传的位点。共挖掘出9个候选基因,其中ZIP蛋白(zinc finger family protein)、转录因子bHLH(bHLHDNA-binding superfamily protein)、生长素反应蛋白家族(auxin-responsive protein family)和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蛋白(aspartyl protease family protein),可能是影响菜用大豆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基因。本研究挖掘到的5个氨基酸含量主效SNP位点和9个候选基因,有助于解析大豆R6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菜用大豆食味品质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R6期 籽粒 氨基酸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棉花纤维质量指数的构建与WGT双标图分析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纤维质量受到多项纤维性状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科学构建纤维综合评价指数有利于客观评价棉花纤维的总体质量水平。本研究采用2019—2021年期间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新疆主产棉区的棉纤维质量抽检数据构建了棉纤维质量指数模型,并采用WGT双标图方法对质量指数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品种分类评价。结果表明,(1)棉纤维综合评价指数的构成因子及权重分别为纤维长度(权重为0.451)、整齐度(0.173)、比强度(0.285)、马克隆值(–0.117)和颜色级(–0.526)。(2)基于纤维品质综合评价指数(CEI)和性状协调指数(TCI)构建了纤维质量指数(FQI),并筛选出新陆中64、新陆早78和中棉113等综合纤维质量表现最好的品种,以及新陆早67、新陆早54、酒棉18号和新陆中78等综合纤维质量表现较差的品种。(3)用WGT双标图实现对纤维品质综合评价指数、性状协调指数和纤维质量指数的可视化分析。(4)采用WGT双标图分析方法将纤维质量监测抽检的52个棉花品种划分为4个特征明显的品种类型,其中, I型品种的纤维综合表现最好; II型品种综合表现较差; III型品种性状协调指数表现最好,其余性状表现差;IV型品种颜色级表现差,其余性状表现较好。本研究在对主产棉区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广泛抽样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纤维综合评价指数,并结合性状协调指数建立了纤维质量指数,同时采用WGT双标图方法实现了可视化分析,可为科学制定中国棉花纤维质量指数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其他类似的品种多性状数据分析提供了应用范例。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纤维质量指数 GT双标图 WGT双标图 逐步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


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保险是有效防范应对农业灾害、保障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农业保险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江苏农业保险科技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为更好探究农业保险科技发展与应用,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在调查研究文献后,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县(市)调研,探究其中典型案例,了解江苏各地农业保险科技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难点,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保险科技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期,移动互联等提升经营效率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发展中仍存在供需不匹配、应用成本较高、农户接受程度有限、相关各方合作有待拓展等问题.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需从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应用试点力度、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创新信息共建共享共用机制4个方面助力科技赋能农业保险,以支撑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3种不同结构型10%草铵膦水剂的除草活性比较
《现代农药 》 2023
摘要:为进一步比较普通草铵膦与精草铵膦的除草活性,明确同等药效下普通草铵膦与精草铵膦的用量比例,本试验采用室内盆钵法,比较了3种不同结构型10%草铵膦水剂(1#、3#为普通草铵膦、2#为精草铵膦)对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鸭跖草、铁苋菜和空心莲子草7种靶标材料的除草活性。试验结果显示,3种药剂对各靶标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而2#药剂整体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对7种靶标杂草防效的ED90值为60.55~628.55 m L/667 m~2,而1#、3#药剂的ED90值分别为74.02~621.44 m L/667 m~2和33.7~753.58 m L/667 m~2。综合考虑药剂对多个靶标的除草活性,对5~6种供试靶标杂草达到90%的防效,1#和3#普通草铵膦的用量分别为2#精草铵膦用量的1.37~1.47倍与1.23~1.47倍。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潜力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芽孢杆菌属新型细菌.采用梯度稀释法及抑菌圈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和筛选,综合形态观察和16 S rDNA序列比对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通过高盐、胆盐、pH、模拟胃肠液、温度和抗生素等耐受性测定,结合体外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以及溶血和动物饲喂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益生潜力评价.结果显示,从农家酱中分离出一株菌PJP10,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该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等拮抗效果显著,可以耐受8%NaCl、0.5%胆盐、100℃水浴、pH 2和模拟胃肠道的环境,对于头孢类、阿奇霉素等14种常用抗生素敏感.同时菌株PJP10无菌发酵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阳离子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5.66±3.1)%和(44.84±2.2)%,Fe3+还原能力和Fe2+螯合率分别为(301.9±3.7)μmol/L和(76.88±2.2)%.此外,安全性试验表明无溶血圈,彭泽鲫饲喂未见异常.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PJP10具有良好的益生潜力,在食品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益生特性 耐受性 抑菌 抗氧化活性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转基因大豆SHZD32-1成分
《大豆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大豆SHZD32-1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耐除草剂抗性品系。为给该品系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开发其转基因成分的快速便捷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设计并筛选该转化体最佳特异性LAMP引物组,优化扩增温度和时间,并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建立SHZD32-1的LAMP检测体系。结果显示:在62~64℃条件下反应40~60 min扩增效果最佳;灵敏度标准达到质量分数0.05%,高于普通PCR(0.1%);特异性和稳定性较高,检测结果同普通PCR扩增一致。转基因大豆SHZD32-1成分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仪器,检测时间短,结果可视化,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高,有望用于转基因耐草甘膦大豆SHZD32-1的现场快速检测。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转基因大豆SHZD32-1 基因特异性 快捷检测


TPB-NAM框架下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针对规模农户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意愿及形成机制开展研究,对于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江苏省1 228份规模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感知行为控制和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两个变量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且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还可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生产意愿;(2)个人规范不仅可以被结果意识直接激活,还可通过责任归属的中介效应被间接激活;(3)规模农户在考虑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时,出于成本—收益的“利己”动机要高于出于道德义务感的“利他”动机;(4)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感知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效应逐渐增强。[结论]要兼顾“利己”和“利他”两个维度,发挥规模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个人规范的积极作用,激发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关键词: 规模农户 绿色优质农产品 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规范激活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