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菱鲆鱼皮的氨基酸分析及评价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2013
摘要: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大菱鲆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构成,并对大菱鲆鱼皮中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大菱鲆鱼皮蛋白质含量为14.8%,脂肪含量为1.8%,氨基酸含量为27.24%,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占总氨基酸的59.73%;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涩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20.81%、60.61%、30.07%、10.43%和0.01%.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是大菱鲆鱼皮氨基酸的主要部分,构成了大菱鲆鱼皮的主要味道,大菱鲆鱼皮是一种口感柔滑、味道鲜美的理想补强食品.


外部压力法(EPM)的二值图像骨架提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基于边界外部压力的二值图像结构化骨架提取方法。先标记出二值图像的边界,判断各个边界点的受力情况,通过三个条件判断各个边界点是否为骨架单元。迭代这一过程,直到没有新的骨架单元产生,即得到初步的骨架结构。通过对骨架中3×3区域内骨架形状分析,对骨架中的冗赘单元进行查找并删除。将该方法得到的骨架结构图与软件Matlab 6.5骨架提取函数(Bwmorph)得到的骨架结构进行了比较,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结果比Matlab 6.5中得到的骨架线条更平滑,而且细小分枝更少。将该方法应用到海表温度锋面的提取上,结果显示锋面位置与结构准确,说明利用该方法进行骨架提取是可行的。


湖南省大通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现存量及其时空分布
《湖泊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养殖湖泊.随着河蚬经济价值的提升,大通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Müller,1774)的开发强度逐年增加.为实现河蚬资源的合理开发,本研究在对大通湖河蚬形态特征、现存量及其时空分布调查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养殖和软体动物捕捞对其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壳长大于6 mm河蚬的平均湿重(BW)、壳长(SL)、壳高(SH)和壳宽(SW)分别为1.41±0.03 g、14.82±0.09 mm、13.73±0.09 mm和9.72±0.06 mm,平均相对高度、圆度和凸度分别为0.930±0.001、0.660±0.001和0.710±0.001.河蚬壳长、壳高、壳宽与湿重的关系分别为:lg BW=-3.45+3.00 lg SL、lg BW=-3.23+2.89 lg SH、lg BW=-2.87+2.97 lg SW,表明河蚬为等速生长.2010 2011年,大通湖河蚬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较2009年显著增加.2009年,河蚬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蜜蜂夹湖区域,2010年开始,几乎遍布整个大通湖,但整体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密度和生物量高值均出现在大通湖中部,蜜蜂夹湖、大西湖与尼古湖交界区域.推测养殖过程中物化产品投入的增加是导致大通湖河蚬现存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软体动物捕捞加速了河蚬分布区域的扩展.据此提出了大通湖河蚬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建议.


兰州鲇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兰州鲇是黄河水系特有鱼类,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2009~2011年,开展了兰州鲇鱼种、成鱼池塘主养和套养模式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兰州鲇鱼种主养模式净利润77189.55元/ha,鱼种套养模式48081.7元/ha,成鱼主养模式48033.67元/ha,成鱼套养模式73068.93元/ha。分析认为:兰州鲇自然资源减少,价格飞涨造成兰州鲇养殖效益比草鱼养殖效益高;在兰州鲇鱼种养殖中应该采用利润较高的主养模式;成鱼主养模式平均饵料系数较高是造成其产量高于套养模式,利润却低的主要因素。论文建议:通过有效的增殖放流,增加黄河中兰州鲇资源量来保护黄河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提升苗种培育技术,建设稳定的苗种供应良种场,提高人工配合饲料水平,研究精确投喂技术来推动兰州鲇养殖产业的发展。


我国渔港建设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水产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渔港既是渔民生产生活、渔船避风减灾、渔政维权执法的重要基地,也是沿海众多中小城镇基础产业的重要依托。渔港作为海洋与陆地渔业产业链上的重要枢纽,担负着开发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障国民海洋食物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渔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功能,发挥着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全面建成渔区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一、我国渔港建设情况2011年末,我国拥有海洋机动渔船29.06万艘,海洋传统渔民730.93万人,海洋水产品产量2908.5万吨,海洋渔


长江上游长薄鳅Cytb基因的序列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08 52和0.000 89。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N J树均未显示与地理种群相关的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薄鳅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 st<0.05),种群基因交流十分频繁(N m>1)。中性检验值(Tajima's D=-2.279 09,P<0.01;Fu and Li's D*=-4.670 47,P<0.02;Fu and Li's F*=-4.470 16,P<0.02)和单倍型错配分布结果显示长薄鳅经历了最近的种群扩张事件。
关键词: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遗传结构 长江上游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不同养殖密度建鲤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建鲤鱼种(10.07±0.15)g为研究对象,分别配成添加0、0.30%、0.60%、0.90%和1.20%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的等氮等能(350 g/kg粗蛋白、17 kJ/g)饲料,各饲喂3个养殖密度(20、40和80 g/L)的建鲤8周,探讨Ala-Gln对不同养殖密度建鲤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利用率、蛋白质生产率都显著下降,生长离散程度加大(P<0.05).Ala-Gln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可提高建鲤对饲料摄食率和蛋白质生产率(P<0.05),降低高密度养殖所造成的生长离散程度,从而促进建鲤的生长.在该试验条件下,20、40和80 g/L养殖密度建鲤的Ala-Gln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0.30%~0.60%、0.60%~0.88%和0.90%~1.08%.


集中式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测量误差影响因子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集中式养殖水质在线监测是目前池塘养殖应用比较广泛的水质检测技术之一,但由于检测方式发生改变,被检测水体经过管道输送后,水质参数可能发生变化,造成额外误差。利用对比试验,以直接采样方式获得的水质数据作为参考值,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采样管路下的水质数据,证明取样管道长度对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影响不明显,对温度、溶氧(DO)等水质指标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设备连续运行时间长短对温度、pH等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影响不明显,对DO、ORP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集中式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当水泵功率在300 W左右时,最佳采样距离不要超过80 m。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2007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的生长、死亡参数,比较了两海域小黄鱼资源变动的空间特征差异,并利用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种群渔获年龄主要为0~1+a,以当龄鱼(0 a)为主;平均极限体长(L∞)分别为226.47、257.25 mm,平均生长速度(K)分别为0.39/a、0.43/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0.80 a、-0.31 a;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1.81/a、3.05/a,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42/a、2.62/a,东海种群的捕捞强度大于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分析显示: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为25%、50%和75%的选择体长分别为103.6、112.4、121.2 mm,东海种群分别为110.5、122.4、130.5 mm,东海种群的开捕体长稍大于黄海南部种群。动态综合模式分析表明,黄海南部种群资源利用参考点E0.1(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初始斜率为10%时的开发率)、E50%(资源量为初始资源量50%时的对应开发率)、E max(最大产量时的对应开发率)分别为0.560、0.386和0.649,东海种群分别为0.563、0.356和0.669,当前开发率已经超过了目标参考点E0.1,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关键词: 小黄鱼 生长 死亡 渔获概率 Beverton-Horl模型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
《环境化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2005—2009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识别沉积物中重金属指标的时间与空间差异性.时间聚类分析结果将沉积物中重金属在时间尺度上划分为2006年,2005年和2007—2009年两组,判别分析正确率为80%,表征时间差异性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为Zn、Hg.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将沉积物中重金属在空间尺度上划分为近岸区,长江河口锋和羽状锋区之间两个海域,判别分析正确率为90%,表征空间差异性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为Zn、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