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吉富罗非鱼成鱼对饲料中有效磷的需要量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吉富罗非鱼成鱼对饲料中有效磷的需要量,以磷酸二氢钾(KH2P04)为磷源,配制含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15%(对照组)、0.40%、0.66%、0.91%、1.17%和1.43%的6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20尾初始体质量为(184.46±8.13)g吉富罗非鱼,经过9周的饲养后,对生长性能、饲料效率、成活率、全鱼基本营养成分、脊椎骨及鳞片的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饲料有效磷为0.66%或0.91%时,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其它各组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实验鱼体的脏体指数、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均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全鱼粗蛋白、粗灰分及磷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脊椎骨和鳞片的粗灰分和磷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用抛物线模型拟合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有效磷含量,罗非鱼获得最大生长时,对饲料中有效磷需要量为0.85%;分别对全鱼磷含量、鳞片磷含量和脊椎骨灰分含量与饲料有效磷含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罗非鱼对饲料中有效磷需要量分别为0.88%、1.14%、1.23%。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有效磷 营养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70尾初始体重(97.33±6.74 g)的松浦镜鲤,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在4组植物蛋白饲料中分别添加1.5%的谷氨酰胺(Gln)、α-酮戊二酸(AKG)、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和谷氨酸(Glu),同时以鱼粉组(FM)、植物蛋白组(PM)作为对照,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全鱼粗水分、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AKG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分别高于PM组5.96%、14.6%和16.89%,但差异不显著,FM组的WGR、SGR、PD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KG组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和PM对照组(P<0.05),与FM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Gln组的全鱼粗灰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lu组、OKG组和FM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KG组、Glu组和Gln组血清中谷氨酸含量高于FM组和PM组,差异极显著(P<0.01)。FM组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Gln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AKG的作用效果略优于其他添加物,其最适添加浓度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松浦镜鲤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前体物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海区栉孔扇贝感染AVNV的比较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是一种能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DNA病毒,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苗种来源的栉孔扇贝样本携带AVNV的情况,以寻找合理的养殖模式和苗种,降低疾病的发生。以扇贝单一养殖的青岛流清河海区和贝藻间养的荣成桑沟湾海区为采样点,每月(2010年3月—2011年4月)定期采集2个海区野生苗养殖和人工苗养殖的栉孔扇贝样品各10只,共得到扇贝样本480只。取扇贝外套膜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检测扇贝感染AVNV的情况,并对2个海区2类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个海区的2类栉孔扇贝体内均检测到AVNV,流清河海区野生苗和人工苗养殖栉孔扇贝AVNV感染率分别为21.1%和18.9%,桑沟湾海区2类扇贝AVNV感染率分别为11.1%和5.6%;2个海区AVNV感染扇贝均集中在7、8月份,其中,流清河海区最高可达80%,桑沟湾海区最高仅40%。研究表明,贝藻间养和选用人工苗能有效减少AVNV对养殖扇贝的感染,是控制养殖扇贝发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 巢式PCR 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略论中国发展工业化水产养殖的路径和方法

科技导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鱼类为代表的水产养殖,迥异于陆生动物养殖,完全是在水域环境中构建形成的一种特殊养殖方式,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世界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的全面突破,海淡水鱼类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鱼类养殖大国。2011年全国鱼类养殖产量达到2281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41%。鱼类养殖业对促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Tafazzin基因及其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采用兼并性PCR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得到了1432bp的大鲵AndriasdavidanusTAZ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包括87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534bp的3'UTR及789bp的开放阅读框(ORF),NCBI数据库接收号KFll2047,编码263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0.55KD,等电点约为8.87.通过搜索NCBI的nr数据库获取同源序列进行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并构建TAZ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大鲵TAZ与斑马鱼(Daniorerio)、爪蟾(Xenopustropicalis)、人(Homosapiens)等的TAZ蛋白同源性在68%~80%之间,在系统树上也与爪蟾关系最近,处于鱼类与爬行动物、鸟类及哺乳动物之间,反应了大鲵在进化上的过渡状态.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anus) Tafazzin 全长cDNA 系统发生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温度下大黄素对团头鲂生长、血液指标及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研究两种温度下在饲料中添加大黄素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血液生理反应及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300尾健康的团头鲂[初均重(7.29±0.01)g],两种温度下(25℃、30℃)分别投喂不添加和添加25 mg/kg的大黄素配合饲料,养殖时间为77d。结果显示:在长期30℃高温下,鱼体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红细胞积压(HCT)、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饵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显著下降(P<0.05);添加25 mg/kg大黄素,SGR和肝体比(HSI)、红细胞积压(HCT)、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饵料系数(FCR)和摄食率(FR)显著下降(P<0.05)。温度和大黄素对谷丙转氨酶(ALT)和血糖(GLU)无显著影响(P>0.05),对尿素(URE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补体3(C3)、补体4(C4)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与常温对照组相比,高温对照组UREA、TG、TC显著下降;在高温下,添加大黄素组UREA、TG、TC有升高趋势(P>0.05),C3、C4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5 mg/kg大黄素有助于缓解长期高温对团头鲂血液生理的影响,提高补体水平和肝脏HSP70 mRNA的相对含量,促进鱼体的生长。

关键词: 团头鲂 大黄素 温度 HSP7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不同繁殖期的精子质量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运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软件,针对大菱鲆繁殖期不同阶段的精子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42d的实验过程中,精子活动比例、密度、产精量、直线运动速度、曲线运动速度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产精量由2.50ml降至2.23ml;密度由1.08×108个/ml降至0.46×108个/ml;精子活动比例变化范围为83.4%~36.9%;直线运动速度和曲线运动速度比值由0.69降低到0.35。繁殖期间各质量指标变化规律及幅度大小为鱼类繁殖和精液采集等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菱鲆 精子质量 精子密度 精子活化率 产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海拉尔河健康

生态学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海拉尔河26个采样点(11个参照点,15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和水化学指标,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海拉尔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由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耐污类群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海拉尔河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在26个采样点中,12个为健康,8个为亚健康,5个为一般,1个较差;总体来看,海拉尔河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各支流中大雁河、库都尔河、特尼河和莫勒格尔河处于健康状态、免渡河为亚健康状态、伊敏河处于一般状态;海拉尔河干流上游处于健康状态,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干流中游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B-IBI值与电导率(R2=0.52,P<0.01)、COD(R2=0.46,P<0.01)和铵氮(R2=0.42,P<0.01)显著相关。

关键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河流健康评价 海拉尔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科学养鱼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多年的生产实践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于2011-2012年度实施了室内水泥池养殖美洲鲥的营养强化、生态调控、促熟集卵等措施,取得了规模化繁育美洲鲥苗种18.25万尾的良好成效。现将相关的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新建一座钢架玻璃繁育温室,近800米2,钢架用规格为80毫米×80毫米×8毫米和50毫米×50毫米×5毫米的角钢与直径16毫米的圆钢焊接成人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两种脂蛋白脂肪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肉食性鱼类人工配合饲料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鱼类脂肪代谢的机制,实验克隆了大口黑鲈2个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type1和LPLtype2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LPLtype1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56 bp,编码516个氨基酸;LPLtype2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10 bp,编码346个氨基酸。大口黑鲈LPLtype2与LPLtype1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43.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口黑鲈LPLtype1和鳜LPL聚为一支,大口黑鲈LPLtype2和大麻哈鱼LPLtype2紧密聚为一支。预测分析发现,大口黑鲈LPLtype1和LPLtype2基因编码蛋白的活性中心位点、N-糖基化位点、二聚体形成的保守疏水残基位点、肝素结合域等主要功能域与硬骨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对比都比较保守。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蛋白脂肪酶mRNA的组织分布,发现LPLtype1和LPLtype2都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推测这与肝脏是最主要的营养诱导性储脂部位有关。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脂蛋白脂肪酶 组织表达 肝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