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种除草剂对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与初级风险评估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除草剂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毒性影响和初级风险,采用药膜法进行了3种除草剂的急性接触毒性测试,并评估其初级风险。结果表明:10%噁唑酰草胺乳油、10%噁嗪草酮悬浮剂和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急性接触毒性分别为LR50>3.61×102 g a.i./ha, LR50>1.485×10~2 g a.i./ha, LR50>3.60×10~2 g a.i./ha。10%噁唑酰草胺乳油、10%噁嗪草酮悬浮剂和20%异噁唑草酮悬浮剂的相对安全系数<5,属于中等及以下风险农药,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和农田外喷雾场景风险均可接受(危害商分别为HQin<0.997,HQin<2.000,HQin<1.000,HQin均<5;HQoff<0.020,HQoff<0.020,HQoff<0.020,HQoff均<5)。综上所述,上述3种除草剂在田间应用时对七星瓢虫安全。


开食料NDF水平及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开食料中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及补饲起始时间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优化羔羊补饲方案.[方法]选择98只相同日龄、初生体重接近(约3.29 kg)的湖羊羔羊,随机分成7组(n=14):3个试验组从14日龄开始补饲至60日龄,开食料中NDF水平分别为15%、20%、25%(质量分数);3个试验组从21日龄开始补饲至60日龄,开食料中NDF水平分别为15%、20%、25%;对照组不补饲开食料.分别测定羔羊0、30、60日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测定60日龄屠宰胴体质量、内脏器官质量、复胃容积、4个胃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的质量,计算屠宰率和脏器指数.[结果]自14和21日龄起补饲NDF水平分别为15%、20%、25%的开食料对湖羊羔羊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60日龄体重)等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其中14日龄开始补饲20%NDF的开食料对体重增长的促进效果最佳.湖羊羔羊自14和21日龄起补饲含15%、20%、25%NDF的开食料,对肝、肾、胃等脏器的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肠道的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14日龄开始补饲含有20%NDF的开食料最有利于湖羊羔羊生长发育,尤其对肝脏、肾脏、瘤胃和瓣胃的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性洗涤纤维(NDF) 补饲日龄 生长性能 胃肠道发育 湖羊羔羊


不同畜禽来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性分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3
摘要:鉴定来源于畜禽养殖中的产气荚膜梭菌(Cp)的毒力型,分析其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Cp引起的疾病防控及公共卫生提供参考依据.采集来自于畜禽养殖场中的样品,分离并鉴定Cp.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鸡、羊、牛分离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特性,PCR鉴定毒力型及耐药基因.经鉴定,52株三种不同来源分离株经鉴定属于A型,耐药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Cp对10种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特性,其中对克林霉素(42.31%)和四环素(40.38%)的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莫西沙星、头孢曲松耐药率为11.54%~25.00%.鸡源分离株对四环素(12/29,41.38%)耐药率最高,而羊源和牛源的分离株分别对克林霉素表现出高耐药率62.50%(5/8)、73.33%(11/15).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四环素类tetA为主要耐药基因.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来源(鸡、羊、牛)Cp毒力型,其耐药严重且普遍携带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从而表明Cp耐药性对畜禽养殖场造成重要威胁,同时对Cp引起的疾病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改进DeepLab v3+模型和迁移学习的高分遥感耕地信息提取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实际遥感耕地信息提取工作中,多源数据特征复杂、样本标注工作繁重等导致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解译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本研究基于DeepLab v3+模型,提出一种融合邻域边缘加权模块(NEWM)和轴向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s)的卷积网络模型DEA-Net,结合迁移学习方法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耕地信息提取.首先,在浅层网络结构中加入邻域边缘加权模块,提升高分辨率下地物的连续性,细化边缘分割粒度;其次,在深层网络结构中添加轴向注意力机制模块,增加细小地物的关注权重,减少深度卷积导致地物丢失的情况;最后,采用迁移学习的思想,降低样本标注工作量,提高模型学习能力.利用高分卫星土地覆盖数据集(GID)数据构建源域数据集进行模型预训练,将获取的模型参数及权重信息迁移至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BDCI)遥感影像地块分割竞赛数据集和全国人工智能大赛(NAIC)遥感影像数据集制作的 2 种不同目标域数据集中,微调训练后应用于耕地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方法能够增强模型的空间细节学习能力,提高耕地语义分割精度的同时,降低 2/3 以上的训练样本数量,为遥感耕地信息提取及农业数据智能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浅生槽定向栽培对铁棍山药块茎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铁棍山药高效栽培途径,提升其药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浅生槽定向栽培方式(机器开沟和洛阳铲开沟)对铁棍山药品相、产量、营养成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和有效成分(类黄酮、酚类物质、尿囊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两种浅生槽定向栽培方式下获得的块茎,品相较差、畸形率为100%;但在栽植密度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传统150 000株/hm2,浅生槽17 850株/hm2),单株薯重显著增加,是对照的6.17~7.84倍,理论产量无显著差异;主块茎正常和畸形部位中支链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主块茎正常部位直链淀粉、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畸形部位酚类物质和类黄酮含量显著增高,且正常和畸形部位尿囊素含量均显著增加,是对照的4.09~4.74倍;两种浅生槽定向栽培方式中,只有机器开沟浅生槽定向栽培的块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其他样品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浅生槽定向栽培虽然会造成铁棍山药块茎畸形,但可保持其产量和营养成分,且显著提高畸形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因此浅生槽定向栽培可作为提升"道地性"药材铁棍山药药用价值的高效栽培方式.


韭蛆防治方法及其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农村科学实验 》 2023
摘要:该文对韭蛆的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及其主流化学防控药剂,即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生理生化和基因水平导致的抗性进行了综述,对于明确韭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谢机理,以及安全有效使用该类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


甘蓝型油菜BnMAPK1超量表达及中油821的转录差异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产量及营养价值.挖掘油菜广谱抗逆基因并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对提高油菜抗逆性且保证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MAPK 级联(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ascades)是多种信号跨膜传递的交汇点,参与生长发育、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为了解甘蓝型油菜BnMAPK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BnMAPK1超量表达(OE)和中油821(CK)油菜为材料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与CK相比,650个基因在OE油菜中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43个,下调表达基因407个.GO注释共富集到生物学过程118条途径,其中18条与光合作用相关(包含77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子功能7条途径,包括草酸氧化酶活性、锰离子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细胞组分 38 条途径,包括叶绿体、质体、类囊体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BnMAPK1参与调控油菜光合作用、碳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14条过程.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8个候选基因在OE和CK油菜中的表达,其表达变化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为甘蓝型油菜 BnMAPK1 在生长发育及光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农作物广谱抗逆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nMAPK1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光合作用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DGE-se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