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Ⅱ.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界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光、水流和潮汐、溶解氧、底质及水温等环境因子对对虾摄食、运动、产卵、蜕皮及潜底和浮现等行为习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对虾对环境因子变动的行为调节.提出了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对虾的行为习性和疾病传播间的关系、对虾的行为习性对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环境对对虾行为特征的综合影响等.

关键词: 对虾 行为习性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半滑舌鳎的急性毒性效应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正常溶解氧(5.5~6.0mg/L)和过饱和氧(10~12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半滑舌鳎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8.2mg/L(43.56~53.34mg/L)和41.66mg/L(37.03~46.86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0.76mg/L(0.64~0.89mg/L)和0.58mg/L(0.48~0.70mg/L);而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20.68(110.82~131.42mg/L)和103.53mg/L(94.83~113.03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53mg/L(2.42~2.66mg/L)和2.39mg/L(2.31~2.49mg/L)。最后,提出了在半滑舌鳎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半滑舌鳎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关键词: 溶解氧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半滑舌鳎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nm、光照强度800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水温下,受精后35~40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二倍体诱导率和D形幼虫率影响较显著,6-DMAP浓度以60、70mg/L较为适宜,最佳处理时间为20min,综合考虑,60mg/L6-DMAP处理20min组得到了最佳效果,二倍体率为57.6%、D形幼虫率22.25%。随后对筛选出的最佳条件组担轮幼虫进行了大量的染色体统计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二倍体率分别为53.7%和57.3%。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人工诱导 雌核发育二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黄鱼细菌菌群分离鉴定与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新鲜大黄鱼感官、化学、微生物品质和细菌菌群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总数为5.51±0.25log10cfu/g,挥发性盐基氮为7.84±2.25mg/100g。分离获得279株细菌,84.2%是革兰氏阴性菌,少量革兰氏阳性菌被检出(6.1%)。优势菌群是肠杆菌科(14.7%)、气单胞菌属(12.5%)、不动杆菌属(11.5%)、摩氏杆菌属(11.1%),并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假单胞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其他细菌。肠杆菌科出现较多,表明大黄鱼细菌污染主要来自养殖海区,受非原有菌污染较重,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细菌菌群 分离鉴定 优势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尾藻新生枝条的室内培养及条件优化

海洋水产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4年冬季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温度、盐度、氮肥(硝酸钠)浓度和光照强度4个因子的不同水平下对鼠尾藻Sargassu mthunbergii2~4cm新生枝条生存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枝条能够在室内适宜条件下存活并生长,优化的条件组合是:水温16℃、盐度20、氮肥15mg/L和光照4000lx。光照在最高试验水平下得到高值,预示着更高强度的光照会更有利于生长。温度对鼠尾藻有显著影响,22℃即不能正常存活。极差(R)排列顺序为:温度>光照>误差>盐度>氮肥,据此可以判定在试验取值范围内温度和光照影响较大,而盐度和氮肥的影响小于误差,为次要因素。

关键词: 鼠尾藻 新生枝条 生长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的淡水等足类——细角鳃虫的寄生行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江水系西江的局部支流近年出现了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鳃虫科、细角鳃虫属(RocinelaLeach),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文章就该虫对麦鲮的寄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具很强的寄生能力,240 min内累积感染率达90%。对寄生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鳃腔比例最大(55.5%),胸鳍基部(25.9%)次之。对麦鲮具较强的致死效应,23 h的累积死亡率为16.7%。吸血后体长(L)显著增长,而体宽(W)基本无变化。从寄主身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和L/W的增值比(%)均显著高于因使寄主致死而被动脱落的虫体(P<0.05);而仍在寄主身上的虫体,其L和L/W的增值比(%)则因各自摄食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淡水等足类 细角鳃虫 寄生行为 寄生部位 形体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合GPS串口通讯和MapX在渔业资源监测上的运用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VB提供的串口通讯控件(Mscomm32.ocx),把GPS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实时显示在MapX的活动图层(animation layers)上,实现与其它Windows下的用户程序进行动态数据交换(dynamic data exchange),达到动态实时显示和监测的目的。将此技术运用到渔业资源监测,通过编程技术把显示在活动图层的监测船只航迹转化成区域,准确计算出流置网的拖曳水域面积,更加精确估算出渔业资源量。

关键词: GPS 串口通讯 MapX 活动图层 渔业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水系倒刺鲃生长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集于珠江水系西江及北江流域的倒刺(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denticulatus)样本进行了年龄鉴定和性腺组织学观察,并对鳞长、卵径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刺鳞片的年轮特征为疏密切割型,新年轮出现时期主要在4~6月。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西江和北江可分别用公式WX=2.498 4×10-2L2.999 6(r=0.956 1)和WB=1.373 3×10-2L2.815 9(r=0.925 3)表示。根据生长阶段分析,雌性倒刺的性成熟年龄为5龄,5龄以前为幼鱼生长阶段,5~10龄为成鱼生长阶段。雄性倒刺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3龄以前为幼鱼生长阶段,3龄以上为成鱼生长阶段。倒刺的繁殖季节为4~6月份。

关键词: 倒刺鲃 年龄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鲍类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

海洋湖沼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鲍类微生物性病害包括病毒性疾病、原核生物样疾病、细菌性疾病及真菌性疾病。本文就鲍类微生物病害的病原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相关的诊断防治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鲍类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 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花(鱼骨)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湖泊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研究了不同水温(10℃,15℃,20℃,25℃)对三种不同规格花(?)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阐述了花(?)耗氧和排氨对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重、温度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而体重和温度的综合效应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花(?)的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重(W)之间的回归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RO=aWb和RN=cWd,在10-25℃温度范同内,不同规格花(?)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花(?)体重的增加而减少;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体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O:0.008 T+0.022W- 0.003、RN=16.7T+0.741W-0.44,复相关系数分别是r=0.967和r=0.937,F检验表明,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耗氧率(RO)与排氨率(RN)的比值(O:N)为10.31-28.08,说明花(?)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作为能源物质.

关键词: 花(鱼骨) 温度 体重 耗氧率 排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