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鹅精液冷冻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鹅精液冷冻技术将使人工授精技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促进鹅精液采集和人工授精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精液冷冻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如果能成熟应用,可加快解决制约我国养鹅业发展育种落后和繁殖率低等瓶颈问题,提高鹅产业的经济效益。文章针对精液采集、精液品质、冷冻保护稀释液和冷冻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鹅精液冷冻 冷冻保护剂 精液冷冻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严重这一情况,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气象因子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日照时数(X7)、8月降水量(X6)以及7月平均气温(X2)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明确不同气象因子的作用大小可为三江平原稻瘟病短期预测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通径分析 三江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红外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米花色苷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降解致使局部分子结构破坏而使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所下降。利用有机酸提供酰基对黑米花色苷进行修饰来提高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经咖啡酸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官能团区3 650~3 200和1 680~1 620cm~(-1)处均有吸收峰,且其于指纹区1 282.68和1 277.51cm~(-1)处出现酚羟基吸收峰,于1 056.07和1 054.03cm~(-1)处出现醇羟基吸收峰,719.90和719.71cm~(-1)处出现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可见,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后主要结构框架仍为花色苷的芳环结构。此外,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1 900~1 650cm~(-1)间1 714.28和1 728.13cm~(-1)处均出现共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对应于可直接连接在苯环上的α-羰基结构,由此说明黑米花色苷结构中存在着酰基基团。黑米花色苷经酰化修饰后红外图谱于1 517.20cm~(-1)处出现新吸收峰,其正好处于1 800~900cm~(-1)双键(不含氢)伸缩振动区,指纹区876.65cm~(-1)处亦出现了苯环上的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与之相呼应在经二阶导数处理后红外光谱图中在2 500~2 000cm~(-1)间出现了新的波动,此波段为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而官能团区3 650~3 200cm~(-1)间3 370.20cm~(-1)处的吸收峰正好处于多分子缔合区。由此可见,在咖啡酸作为酰基供体,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时由于分子间的重新缔合于结构中引入了新的酰基基团而呈现出一种双酰化的空间结构。黑米花色苷酰化结构中有机酸与糖链相连,将有机酸置于2-苯基苯并吡喃骨架的表面,这种堆积作用模式可以较好地抵抗水的亲核攻击和其他降解反应进而提高黑米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 黑米花色苷 酰基修饰 红外光谱测定 结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产量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东北粳稻改良的影响。【方法】利用In Del和SSILP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程氏指数、维管束数目比分析比较中国东北与日本粳稻的籼粳成分和属性及与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东北粳稻育成品种产量比日本典型粳稻高15.79%,每穗粒数多15.22%,粳型基因频率极显著低于日本粳稻。按程氏指数分类标准,东北粳稻籼粳类型是偏粳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穗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一、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正相关。【结论】东北粳稻籼型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同时将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是东北粳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粳稻 中国东北 日本 籼型基因频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海藻糖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方法,待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进行根系浇注海藻糖处理,海藻糖浓度分别为3、6、9、12、15、18mmol?L~(-1),以清水为对照,在人工智能培养箱昼/夜温度14℃/5℃的低温条件下培养4d,分析低温胁迫下海藻糖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稳定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系浇注海藻糖能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诱导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维持根系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与对照相比,12mmol?L~(-1)海藻糖处理的幼苗根长、根表面积和根鲜干重分别增加32.16%、15.87%、41.14%、58.33%;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44.16%和62.17%;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50.23%和42.53%;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81.32%和87.21%。表明根系浇注适宜浓度海藻糖可有效提高玉米幼苗的抗低温能力,通过增强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损伤,进而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且12mmol?L~(-1)的海藻糖溶液根系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玉米 海藻糖 低温胁迫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麦胚芽制备GABA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以小麦胚芽为原料,通过添加谷氨酸和吡哆素来实现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物转化,为研发食品来源的高安全性的GABA提供理论基础。以单因素实验(谷氨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液p H)为基础,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制备GABA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谷氨酸添加量为80 g/L,反应液p H为5.6时,小麦胚芽中的谷氨酸脱羧酶酶活最高,并在反应温度为40℃反应4 h,最终可以生成GABA(35.42±2.19)mg/L(RSD=1.94%)。本研究建立的小麦胚芽制备GABA二次线性回归模型准确有效,优化制备工艺参数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胚芽 γ-氨基丁酸(GABA) 谷氨酸 吡哆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及环境对母鹅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母鹅的繁殖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水质、日粮能蛋水平、日粮离子平衡、光照时间、环境温度、饲养密度、外界应激等变化均会影响母鹅产蛋量、蛋品质、受精率、孵化率。母鹅繁殖性能的稳定与其体内生殖激素密切相关,营养和环境变化则主要通过影响母鹅体内生殖激素水平而影响繁殖性能。本文主要针对营养和环境改变母鹅体内繁殖激素进而影响母鹅繁殖性能进行综述,以期为通过调控营养、环境因素,改善母鹅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母鹅 繁殖性能 营养 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哺乳动物中由精子RNA介导的跨代遗传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表观遗传学的飞速发展,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又重新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近年,哺乳动物获得性性状的跨代遗传现象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获得性性状的跨代遗传过程中,由环境压力导致的表观遗传信息经由生殖系在代际间传递.其中,在环境压力相关的表观遗传信息的建立及传递过程中,精子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RNAs)发挥关键作用,环境压力信息以sncRNAs的形式储存在成熟精子中,通过受精作用,精子sncRNAs参与胎儿原始生殖细胞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修饰,将表观遗传信息跨代传递,进而影响获得性性状相关的基因表达.本文主要综述了精子sncRNAs参与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的机制,为研究遗传性的代谢疾病、促进人类生殖健康及家畜良种繁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精子 小非编码核糖核酸 表观遗传 跨代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白粉病不同生理小种发病环境条件分析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2株甜瓜白粉病菌为供试菌,通过种植13份葫芦科白粉病鉴别寄主,根据其抗感反应鉴定白粉病生理小种;采集白粉病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所呈现的状态及形态;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粉病菌萌发过程;利用白粉病发病时期环境数据,分析不同生理小种发病环境条件,以期为甜瓜及其近源葫芦科经济作物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甜瓜白粉病病菌属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Px),东北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工程中心生理小种为1号生理小种,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生理小种为2F号生理小种;通过显微观察的手段观察到了甜瓜白粉病1号生理小种分生孢子由萌发到成熟的形态;并且通过环境数据分析认为高温且平稳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1号生理小种的发病。

关键词: 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萌发过程 发病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对玉米子粒脱水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对玉米子粒脱水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先玉335和鑫鑫2号为试验材料,在蜡熟期喷施噻苯隆和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清水为对照。【结果】经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处理后,先玉335和鑫鑫2号收获期的子粒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2%和5.72%;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产量分别达到12 899.15和12 413.7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44%和10.50%;熟期分别提前5和6 d;对玉米的品质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子粒含水量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结论】本研究表明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能够加快玉米子粒脱水速率,降低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量,提高产量,而对品质影响不大。

关键词: 玉米 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 子粒含水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