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东近海产卵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卵场对渔业资源补充起关键作用,其健康状态直接决定了渔业资源世代发生量和可持续产出。本研究以山东近海产卵场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综合分析,以20世纪80年代山东近海健康状况作为基准,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产卵场健康状况量化评价体系,并对该体系的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评价体系从产卵场环境和产卵场功能(一级指标)考虑,包含了生物环境、水文环境、人为干扰、鱼卵仔稚鱼、产卵群体和产卵场面积6个二级指标以及21个三级指标,通过平均综合健康指数(CHI)表征产卵场健康状态。以2008年5月山东近海产卵场健康状况为例对本研究构建的产卵场健康量化评价体系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5月山东近海产卵场平均CHI为0.571,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山东半岛北部产卵场、海州湾北部产卵场、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和莱州湾产卵场CHI分别为0.596、0.593、0.590和0.505,该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山东近海产卵场的健康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金枪鱼体质量与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积累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陆基循环水养殖基础数据,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黄鳍金枪鱼幼鱼血清、肌肉、肝脏、胃、肠道等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活性。结果显示,ACP活性在各组织中由高至低为肠道>肌肉>肝脏>血清,AKP活性则为肠道>肝脏>肌肉>血清。随着体质量的增加,ACP活性在肌肉、肠道和肝脏组织中差异较小,而AKP活性在肝脏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相邻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在肠道、肌肉中呈波动性变化;黄鳍金枪鱼幼鱼消化酶活性整体稳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体质量达1 000 g时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随后小范围浮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ACP和AKP活性在黄鳍金枪鱼幼鱼组织中较高且稳定,这种稳定的高活性模式可保证机体对磷(P)高效分解、吸收、再利用,提供对外源物的持续免疫力;黄鳍金枪鱼在养殖期间营养需求稳定,且蛋白质需求旺盛。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消化酶 免疫相关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处理对南美白对虾剥壳效果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方法(酶、冷冻和冰盐)对南美白对虾进行预处理,比较处理后虾壳可剥性及剥壳后虾仁质构,分析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指标和结构变化,探究预处理辅助剥壳效果及其对南美白对虾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冻和冰盐处理相比,3.5 h酶处理辅助剥壳的剥壳用功较少,且完全剥壳率与其他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Ca2+-ATPase活力、总巯基与活性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明显低于鲜虾,但除Ca2+-ATPase活力外,降低程度明显不及冷冻和冰盐处理组;其表面疏水性与鲜虾无显著差异(P>0.05),羰基含量与冰盐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预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的α-螺旋、β-转角相对含量都无显著变化(P>0.05),但酶和冰盐处理组均出现了β-折叠向无规卷曲的转变。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结果可知,冷冻和冰盐处理只改变了蛋白的结构而没有引起SDS-PAGE图谱的变化,酶处理引起了部分大分子质量蛋白质的降解,但虾肉质构特性与冷冻/冰盐处理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辅助剥壳 南美白对虾 肌原纤维蛋白 理化性质 蛋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免疫力、抗氧化性及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5%、1.0%、1.5%和2.0%的酵母水解物制成5种实验饲料,对5组初始体重为(25.80+0.45)g的吉富罗非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实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12尾鱼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攻毒实验,每尾鱼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8.3× 105 CFU/mL的菌液,连续观察14 d,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 显示,随着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FBW)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显著上升(P<0.05)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当SGR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酵母水解物添加量为1.29%.罗非鱼血清一氧化氮合酶、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添加量为1.5%时达最大值.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有显著影响(P<0.05),除添加量为0.5%的实验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实验组罗非鱼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可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且在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酵母水解物;生长;免疫酶;抗氧化酶;无乳链球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2D融和模型的毛虾捕捞渔船行为识别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产量逐年锐减问题,中国开始对近海海域实施毛虾限额捕捞措施,采用视频监控技术辅助捕捞管理.提出一种基于3-2D融和模型的毛虾捕捞渔船行为识别方法,为限额捕捞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在毛虾渔船上4个固定位置安装高清摄像设备,并记录捕捞作业全过程,共获取600余个视频监控数据作为初始数据;从初始数据中筛选有效的视频数据,同时对视频数据进行5种行为的划分和标记.为了提高网络训练的效率,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帧数分割等预处理;最后,通过搭建3-2D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实现渔船行为特征的提取和分类.结果表明,捕捞渔船行为识别方法的分类精度为95.35%,召回率为94.50%,平均精确度为96.60%,模型整体得分达93.32%,平均检测时间为35.46 ms·帧-1,可用于毛虾渔船捕捞视频的实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4.66μg/mL和3.95μg/mL,相应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 h和8 h;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0.05 h和22.0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28.26μg·h/mL和189.55μg·h/mL.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Cmax分别为0.053μg/mL和0.043μg/mL,相应的Tmax均为12 h;T1/2z分别为45.79 h和31.66 h;AUC0-∞分别为5.24μg·h/mL和3.40μg·h/mL.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2.07%和1.74%.单剂量的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适用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58μg/mL和0.49μg/mL的敏感菌.
关键词: 恩诺沙星乳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药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潟湖微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与摄食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20.5%~45.1%,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7.1%~222.9%.研究表明,南沙群岛3个岛礁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着潟湖内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从而使3个岛礁形成了不同的微型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或方向.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能量流动 生境演化 南沙岛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蜇dmrta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横裂生殖中的表达分析
《海洋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mrt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等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dmrt家族基因在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横裂生殖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海蜇转录组测序获得的dmrta2基因片段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海蜇dmrta2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了其在横裂生殖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海蜇dmrta2基因cDNA全长为1804 bp,开放阅读框为1011 bp,所编码蛋白质含3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7.25 kDa,理论等电点为9.11.预测海蜇dmrta2编码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质,无跨膜区域,不含信号肽.在33至79位氨基酸之间具有dmrt基因家族保守的DM结构域,与珊瑚、果蝇等物种的同源基因相应区域高度一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海蜇DMRTA2与鹿角珊瑚DMRTA2和DMRT3以及海葵DMRTA2的亲缘关系最近.原位杂交显示dmrta2基因在海蜇横裂生殖后期主要表达于感觉缘叶原基位置,在初生碟状体中表达于感觉棍位置.研究结果表明,dmrta2基因参与海蜇横裂生殖过程,可能主要与感觉棍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相关,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海蜇等钵水母横裂生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含量、结构及抗氧化性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 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 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3′S,3S,3′R和3R,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 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 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 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还原能力.研究表明,在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几何异构主要发生在蒸煮阶段,光学异构主要发生在干燥阶段,相对于磷虾原料,经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增强.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工艺优化及虾青素提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丰鲢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与长丰鲢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指导其种质鉴定和选择育种工作,实验利用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对6、17和36月龄长丰鲢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长丰鲢的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均高于0.5,PIC均值分别为0.555、0.445和0.490,表明各月龄长丰鲢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染色体LG15上的位点BL55在3个月龄组均含有231 bp片段的等位基因,该位点上的基因型225/231、231/245分别对长丰鲢起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为了研究该位点在其他鲢群体中的适用性,分别选取长江、湘江2个野生的鲢群体进行验证。研究表明,231 bp片段的等位基因在长江鲢群体和湘江鲢群体中均存在,据此初步确定标记BL55为与鲢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对鲢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