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患拟油壶菌病条斑紫菜表面附生菌群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油壶菌病(Oplidiopsis disease)是海上栽培紫菜(Porphyrasensu lato)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紫菜大面积病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拟油壶菌感染海区内不同健康状态下的条斑紫菜(Neopyropia yezoensis)[未发生任何病烂(PyOlpH)、部分紫菜发生病烂(PyOlpM)和发生严重病烂(PyOlpS)],分析其附生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和主要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3种紫菜附生菌群α多样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但PyOlpM组指数高于其他组.3种紫菜附生菌群共有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仅占总OTU数的22.7%,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R2=0.405,P<0.05).紫菜感染程度越高,与PyOlpH之间的差异类群数量越多.共注释出23门208属,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所有样品中均占优势,相对丰度前20个属中有16个也位于这3个类群中,且随着感染程度的增加分别出现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其中,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共现网络中连接度最高的细菌类群,二者及其依靠正相互作用连接的细菌类群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本研究可为阐明拟油壶菌致病的微生态机制及寻找生防细菌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对杂交鲟(Acipenserschrenckii♀×A.baerii♂)消化生理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探究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对体质量为(75.0±4.3)g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 baerii♂)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0%(G1)、75%(G2)、50%(G3)、25%(G4)和0%(G5)的膨化大豆替代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饲料。杂交鲟饲养于室内水族箱(220 L)中,饲喂6周。【结果】膨化大豆部分或者全部替代鱼粉对杂交鲟中肠、瓣肠、幽门盲囊、胃中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G5)相比,其他组中杂交鲟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有所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高比例替代鱼粉水平(75%和100%)时,杂交鲟的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微绒毛排列不规律,边缘模糊,肠道褶皱变稀疏且宽度较大,部分褶皱受到破坏。【结论】膨化大豆高比例替代鱼粉时对杂交鲟消化系统中消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会破坏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日本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设置了水温对照组(20±0.5)℃和高温组(30±0.5)℃,溶氧浓度(6.5±0.5) mg/L,分别在高温胁迫0 h、12 h、24 h、36 h、48 h测定了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1 (heat shock protein 21, HSP21)、热休克蛋白60 (heat shock protein 60, HSP60)、热休克同源蛋白70-3 (heat shock protein cognate 70-3, HSC70-3)和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基因的表达,相关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4个热休克蛋白基因均被诱导表达上升,其中HSC70-3基因表达上升最为显著;同时,肝胰腺中的基因表达上升趋势比鳃中的基因表达趋势更为明显。高温胁迫下相关抗氧化酶活力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肝胰腺中SOD、GST和CAT酶活力均有显著上升趋势,而GPX酶活力仅有轻微变化;鳃组织中的SOD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GST、GPX和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均发生变化,肝胰腺组织中分泌细胞及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鳃组织结构层状上皮轻微弯曲,血细胞排列紊乱等。综上所述,高温胁迫激活了日本沼虾抗氧化系统,并诱导了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上升,其中HSC70-3基因可能在日本沼虾的耐热性中起重要作用。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对于避免氧化损伤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日本沼虾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从而为日本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探母源免疫处理草鱼母本及其子代5种免疫因子含量的周年变化规律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草鱼母源免疫因子传递特性,实验借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技术分别检测分析了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弱毒疫苗免疫草鱼母本及其子代(即母源免疫子代)早期胚胎阶段至1龄期间5种免疫因子(IgM、C3、LZM、MBL和Bf)蛋白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草鱼母本经GCRV弱毒疫苗免疫后,血液中5种免疫因子蛋白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在产卵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倍以上,至免疫后第11个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母源免疫子代发育至水花(4 d)时,IgM、C3、MBL和Bf的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发育至乌仔(15 d)时,IgM、C3和Bf的蛋白活性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发育至5~11月龄时,5种免疫因子在肝脏、脾脏、肾脏和头肾等免疫器官中仍存在高表达。研究表明,GCRV弱毒疫苗促使母源免疫因子在亲本和子代体内富集表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最长可维持至11个月,为实际生产中草鱼母本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草鱼 草鱼呼肠孤病毒 母源免疫因子 早期发育 时效性 保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菊粉对卵形鲳鲹幼鱼存活、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菊粉等益生元具有促进动物肠道中有益菌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成活率和生长性能的作用,在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在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饲料中添加菊粉对其成活率、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评估了菊粉的适宜添加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3%、0.6%、0.9%、1.2%和1.5%的菊粉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饲喂幼鱼[初始体质量(18.85±0.02)g]8周.结果显示,菊粉添加量1.5%处理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5%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添加菊粉显著降低了肝体比和脂体比,肝体比随着菊粉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9%处理组的肝体比最低;1.2%和1.5%处理组的脂体比显著低于其他组.添加菊粉各组的肠绒毛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各处理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种均属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但优势种的丰度存在差异,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5%和0.6%处理组,0.6%处理组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最高,1.5%处理组的厚壁菌门丰度最低,对照组的拟杆菌门丰度最低.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和潘多拉菌属(Pandoraea)是卵形鲳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1.5%处理组的无色杆菌属种群丰度最高,无色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潘多拉均属、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种群丰度在0.6%处理组最低;添加菊粉使肠道中的无色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综上,认为在饲料中添加1.5%的菊粉可以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墨脱段的墨头鱼属待定名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湿地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西藏雅鲁藏布江墨头鱼属(Garra)的待定名种(Garra sp.)的生长特性和种群动态,2017年3~4月和2018年4月、10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墨脱段设置了采样点,采集了墨头鱼属待定名种的样本,以其微耳石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分析了墨头鱼属待定名种样本的体长、体质量、年龄组成和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利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了墨头鱼属待定名种的生长特性,探讨了墨头鱼属待定名种资源保护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采样点采集的墨头鱼属待定名种样本的年龄为4~8龄,其中,7龄个体的数量占总个体数量的57.2%;墨头鱼属待定名种样本的体长为90.0~178.0 mm,其(平均值±标准误)为(151.2±17.8) mm;样本的体质量为11.2~118.4 g,其(平均值±标准误)为(65.6±21.5) g;样本中的雌性与雄性个体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西藏雅鲁藏布江墨脱段的墨头鱼属待定名种种群的拐点年龄为5.72龄,所对应的墨头鱼属待定名种的体长为134.5 mm,体质量为58.0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养殖密度对黄条鰤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密度是水产养殖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适宜的养殖密度能够降低养殖动物的应激胁迫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生长。为探究黄条鰤(Seriolalalandi)在陆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最适密度,本研究对1龄黄条鰤[(565.83±70.22) g]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共设置10尾/m3 (低密度组)、20尾/m3 (中密度组)和30尾/m3 (高密度组) 3个密度组。实验过程中测量并计算包括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在内的生长指标,并检测血液生理、血清生化、肝脏和肾脏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中、高密度组黄条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在第60天时均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对应的数值(P<0.05);在3个密度组中,低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时显著高于30 d的数值(P<0.05),中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与30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的特定生长率在60 d时低于30 d的数值,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长产生了的胁迫。整个实验过程中,血清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的含量在30 d和60 d时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含量呈相反趋势;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在30 d和60d时整体呈现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说明高密度养殖对黄条鰤的生理造成了胁迫。由此可见,从生长、生理和生产实践角度综合评价,中密度(20尾/m3)是1龄黄条鰤工厂化养殖的适宜密度,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黄条鰤工厂化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蛙类歪头、破头与白眼综合征病原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湖北、福建等主养区一系列蛙疾病的发病原因,从具有典型歪头、破头与白眼等症状的蛙脑部和内脏器官分离到40株优势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40株优势菌均与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同源.经生理生化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40株优势菌存在遗传差异,宿主和区域是影响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并判定菌株典型株QW08为米尔伊丽莎白菌.回归感染实验证实QW08为蛙类歪头、破头与白眼病的病原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黑斑蛙可引起其全身多脏器与组织损伤,脑、肠道、肝、脾与肾等组织器官损伤极其严重,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致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感染蛙死亡.药敏特性分析显示,分离株QW08仅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其余19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研究结果为蛙类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长丰鲢(H.molitri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筛选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应用96对微卫星引物,使用普通PCR扩增与毛细血管电泳技术,在湘江鲢和长丰鲢2个群体中共筛选到13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基于这些微卫星标记并对湘江鲢和长丰鲢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湘江鲢和长丰鲢的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处于中度多态,PIC均值分别为0.422、0.440,表明两个鲢群体均具有中等多态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湘江鲢筛选出8个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长丰鲢筛选出2个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位于染色体LG5上的位点P086和位于染色体LG23上的位点P041均在两个鲢群体中找到显著相关的性状.
关键词: 湘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长丰鲢(H. molitrix)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卵形鲳鲹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标记挖掘与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是高耗氧率的鱼类,低氧极易导致其死亡.筛选其耐低氧性状InDel分子标记并挖掘影响耐低氧性状的功能基因,可为选育具有较强耐低氧能力的卵形鲳鲹提供有益指导.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了卵形鲳鲹基因InDel差异,挖掘卵形鲳鲹与耐低氧性状显著关联的InDel位点,并探讨了与耐低氧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693.48 Gb数据,其中Q30的平均值为90.8%,注释分析发现了共2 574 178个InDel位点.敏感组50尾卵形鲳鲹所特有的InDel共249 395个,其中2 209个位于外显子上,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信号通路和细胞黏着分子中存在变异基因.将InDel位点与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InDel位点(InDel 22883061、InDel 24919481和InDel 14451779)接近显著性阈值,注释分析获得了9个候选基因.筛选到的InDel位点对后期分子标记选择育种的选择和鉴定有重要价值,注释到的候选基因为卵形鲳鲹耐低氧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