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突额薄板蟹(十足目:短尾下目:膜壳蟹科)雄性特征首次描述
《应用海洋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薄板蟹隶属于十足目,短尾下目,膜壳蟹科,是一类小型蟹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目前已报道了27 种.突额薄板蟹新种发表时仅有一雌性标本,缺乏雄性个体特征,至今无人报道,然而雄性特征是螃蟹分类鉴定非常重要的指标.作者在浙江象山港海域采集到 2 只该种标本(包含一只雄性),雄性个体为该种的首次记录,其主要鉴别特征有:头胸甲近三角形,长大于宽;额向前突出形成三角形额角,具明显的额腹脊;颊区具一三角形小叶;爱德华兹开口仅愈合不到一半;步足细长,指节后缘具浓密的刚毛,近末端具2 齿;腹部分 5 节,尾节三角形;第一腹肢背缘近末端具2 根短刚毛,腹缘则具7 根长刚毛.


链状亚历山大藻暴露下紫贻贝体内麻痹性贝毒蓄积转化规律
《渔业科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暴露于一株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优势产毒藻——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GY-H25株),模拟现场赤潮藻密度,探究了紫贻贝内脏团和可食组织中蓄积代谢及生物转化过程,并通过蓄积代谢动力学,重点比较了不同细胞密度GY-H25对紫贻贝体内毒素蓄积代谢和转化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GY-H25生长及产毒稳定,PSTs组分主要为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C1和C2),单细胞最高产毒能力为2.96 pg STXeq/cell。暴露实验中,紫贻贝对PSTs有较强的蓄积作用,2种暴露浓度下PSTs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结束时,2种暴露组紫贻贝内脏团中PSTs均超过欧盟国际限量标准(800μg STXeq/kg),但可食组织则均低于限量标准;比较发现,高浓度组紫贻贝内脏团最高蓄积浓度达到6 815.36μg STXeq/kg,且高浓度组暴露期间平均蓄积速率为17.89%,显著高于低浓度组13.06%的蓄积速率。另外,紫贻贝对PSTs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转化能力,在对C1、C2和GTX5三者的转化研究中发现,快速代谢时期和平稳期C2→GTX5的转化为GTX5生成的主要途径,同时期C1的相关转化中C1→GTX5途径超过C2→C1,致使C1整体占比减少。综合评估紫贻贝中PSTs转化产物和毒性当量因子(toxic equivalency factor, TEF),发现紫贻贝对PSTs代谢转化进一步促使高毒性GTX5的生成和占比提升,总体终端毒性升高,这也可能是秦皇岛紫贻贝中PSTs风险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紫贻贝中PSTs风险,为建立区域性风险监测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 紫贻贝 链状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蓄积代谢动力学 生物转化


杂交鲟"鲟龙1号"(Huso dauricus♀*Acipenserschrenckii♂)atp1α1与atp1β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碱胁迫下鳃的表达特征
《水产学杂志 》 2023
摘要:为探究碳酸盐碱度胁迫下杂交鲟“鲟龙1号”(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Na+/K+-ATP酶的分子响应机制,在水温(17±2)℃下,将体长(133.17±16.75)mm、体质量(12.43±3.99)g的30日龄”鲟龙1号”幼鱼饲养在曝气自来水[测定碱度为(3.16±0.03)mmol·L-1(对照组,C组)]和用99%纯度的食用小苏打配置的碱度分别为(7.61±0.12)mmol·L-1(T1组)、(12.10±0.05)mmol·L-1(T2组)和(15.30±0.85)mmol·L-1(T3组)的曝气自来水中。养殖到第30 d时,采集对照组杂交鲟的鳃、皮肤、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头肾、肠道、眼、胃和肾脏和3个试验组的鳃,基于“鲟龙1号”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atp1α1(Na+/K+-ATP酶α1亚基)与atp1β1(Na+/K+-ATP酶β1亚基),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atp1α1基因与atp1β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序列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组织表达差异和碱度暴露鲟龙1号鳃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atp1α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为3 407 bp,编码1 027个氨基酸(NKAα1),atp1β1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为2 170 bp,编码304个氨基酸(NKAβ1)。NKAα1和NKAβ1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有多个跨膜区,潜在磷酸化位点均为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同源比对结果发现,“鲟龙1号”的NKAα1和NKAβ1均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p1α1基因在鳃中高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atp1β1基因在心脏、肝脏、鳃和肠道中高表达;atp1α1基因在鳃的表达水平随碱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碱度为7.61 mmol·L-1时表达水平达最高;碱度高于12.10 mmol·L-1时,atp1α1基因与atp1β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综上所述,“鲟龙1号”的atp1α1基因与atp1β1基因分别编码NKA蛋白的重要亚基,参与了碳酸盐碱度应答,本研究为揭示鲟的耐盐碱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鲟龙1号” atp1α1 atp1β1 碱胁迫 克隆 表达特征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研院所财务部门负责人
《中国农业会计 》 2023
摘要:科研院所政策性强,风险较高.财务部门负责人作为科研院所财务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科研院所的风险防范水平.基于此,本文在探讨科研院所财务部门负责人胜任岗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究科研院所合格财务负责人应具备的五种能力,以期为财务部门负责人素质和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浅议科研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
《中国农业会计 》 2023
摘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加快转型,会计管理部门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计工作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业财融合成为促进财务管理转型的需求,尤其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创新财务管理、积极推行业财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科研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现状,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策略,以期对未来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微藻培育开放池的设计与优化
《工业控制计算机 》 2023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为响应国家“碳达峰”规划,研究利用光伏设备对小球藻饵料间进行环保设计,计算理论最优的LED灯排列方式,用PVsyst对该设计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在3~9月单位发电量较高,为100 kWh/m2。在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大的地区应使用带追踪支架的光伏板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年总可用电量为56 450 kWh,在模拟添加80个单位功率为32 W的LED灯后,还盈余47 365 kWh,可增加更多设备优化饵料间。结合光伏发电与温度监测的饵料车间,包括光伏板、LED灯、换气扇、控温器、转换器、蓄电池、打氧机、温度探头、加热器、阳光板,并绘制概念图,以期推进小球藻饵料间优化改造,为其他可用光伏设备进行优化的建筑、空间提供参考。


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对珠江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 2023
摘要:农业农村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于2006-2021年连续16年对珠江漂流性鱼卵、仔鱼的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大藤峡水利枢纽施工期造成了 46.2%的鱼类产卵场功能丧失,蓄水后造成了 76.9%的鱼类产卵场功能丧失,鱼类早期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鉴于珠江鱼类早期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渔业、水利等主管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尽快落实渔业资源养护措施,开展重点水域鱼类栖息地保护区建设和常年禁捕政策制定、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机制研究、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措施落实专项检查、渔业资源环境专项跟踪监测等工作,切实保护珠江流域鱼类早期资源等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流域生态系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