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主要露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现状与展望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蔬菜需求不断增加,而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增加问题愈加严重,普通人工种植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蔬菜已进入到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但目前机械化水平还较低。通过调查发现,我国60多个县市的露地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蔬菜主产区轻简高效生产中存在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农机装备购买意愿低、种植分散、农艺模式不统一、"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问题,今后应推进土地流转和种植模式转变,规范农艺参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轻简化栽培技术及装备研发,


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标准概述及思考
《中国稻米 》 2021
摘要: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我国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整理完善阶段.对稻米品质安全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重点从稻米品质标准、稻米安全标准和优质农产品稻米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对我国现行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稻米;品质标准;安全标准


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6%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小麦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及杂草防除后对氮、磷、钾及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6%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小麦田杂草效果显著,对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棒头草(Polypogon fugax)、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均有良好防效,总鲜重防效达90.8%~97.5%,优于2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条件。6%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小麦田产量达3 482.52~3 603.77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36.17%~40.91%,每公顷增收2 127.5~2 406.4元。
关键词: 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 杂草防效 养分 小麦产量


猪PLIN2基因变异筛选及其与猪肌内脂肪含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肌内脂肪含量(IMF)性状是影响猪肉质的重要指标。PLIN2是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在硒都黑猪群体中筛选鉴定了猪PLIN2基因的SNP变异位点。利用混合DNA样本池,采用6对引物PCR扩增了猪PLIN2基因6段不同序列片段,经Sanger测序比对分析后共发现了14个SNP位点。与IMF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后发现:g1816T>C、g6709G>C、g6808G>A、g6969G>C、g6980C>T、g7032T>C、g7045C>T、g7063G>A、g10027C>T、g10335A>G、g10349C>T等11个SNP位点极显著影响IMF性状。这11个SNP位点可构成4种单倍型,且各单倍型也与IMF性状显著相关。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分子育种标记。


湖北省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污染概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1
摘要:为了解湖北省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选取湖北省主要的茶叶产区(宜昌、咸宁、大悟、恩施、英山),于春、夏、秋3季采集茶叶和茶园的杂草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茶叶和茶园杂草中15种PAs,对比分析不同茶类、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茶叶中的污染情况,调研茶园杂草种类并分析其中PAs的含量,确定茶叶中PAs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杂草和茶叶中PAs的检出率分别为79.2%和20.2%, PAs的总含量范围分别为1.86~2.67×104μg/kg和1.15~34.45μg/kg。按茶叶种类分,红茶中PAs的检出率最高,砖茶次之,绿茶最低;比较5个茶叶主产区的PAs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宜昌、咸宁、大悟(恩施和英山地区的茶叶未检出PAs);比较不同季节,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夏茶、春茶、秋茶。茶园杂草调查共发现杂草种类18种,通过分析发现野茼蒿和乌蔹莓中的千里光碱-N-氧化物(JbNO)和倒千里光碱-N-氧化物(ReNO)二者含量较高;藿香蓟、鸭跖草和鹅肠草中的促黑激素-N-氧化物(Im NO)含量较高。通过暴露边际(margin of exposure, MOE)法评价湖北省茶叶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叶中的PAs健康风险较低。


板栗全粉-小麦混合粉面团的流变特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板栗加工残次品为原料通过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板栗全粉,对板栗全粉物化特性、板栗全粉-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干燥的板栗全粉(ZR)糊化度超过50%,熟化处理后的板栗全粉SH-20糊化度高达70.69%,而板栗生全粉糊化度仅为3.28%;随板栗生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和回生值下降、弱化度增加,在添加量30%时分别为50%、0.65 N·m和0.81 N·m,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糊化特性和糊化稳定性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糊化板栗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增加,而稳定时间、糊化特性、糊化稳定性、弱化度和回生值降低;添加ZR和SH-20面团的形成时间呈小幅上升趋势,而添加其他几种糊化板栗面团形成时间呈先小幅增加后大幅下降的趋势.面团的剖面分析表明添加板栗生全粉主要降低了吸水率、混合和面筋指数;而添加糊化板栗全粉提高吸水率和面筋指数.总之,生板栗全粉和糊化板栗全粉对面团的特性影响不同,这将为板栗残次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板栗全粉;糊化度;面团;流变特性


基于cpSSR标记的山药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绿体SSR(cpSSR)分子标记对从国内外引进的64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指纹图谱,旨在为山药品种亲本选择,山药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21对cp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在64份山药种质材料中扩增出69个条带,多态性条带59个,多态性比率高达85.51%,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9 3(1.231 1~1.916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60 6(0.329 0~0.671 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 1(0.184 8~0.478 1),表明64份山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5~0.93,在相似系数为0.63时,可将64份山药种质资源分为4类,结果表明,基于cpSSR分子标记的山药种质资源的分类在种间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但是cpSSR分类表现出较大的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而与形态特征关系不密切。选用较少的引物区分较多的品种为原则,采用2对引物成功构建供试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为山药种质资源鉴定和品种选育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药 种质资源 cp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