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生物学及最适开捕体长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64~1965年及1997~1999年在南海北部采集的深水金线鱼生物学资料,对该鱼种群体结构、资源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生长和死亡参数及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金线鱼的渔获样品体长范围为4.2~21.5cm,体重范围为2.9~241g,分别以9.6~14.0cm和27~59g占优势.资源密度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分别为9.92kg.km-2和5.53kg.km-2.分布的区域性变化明显,在水深60~150m之间,深水金线鱼的渔获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深水金线鱼的食物以长尾类、鱼类和头足类为主.应用FiSATⅡ软件的ELEFANⅠ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22.39cm、k=0.44a-1及t0=-0.63a;用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M=0.94;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为Z=2.65.运用Beverton-Hol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F=2.9,最适开捕年龄和体长分别为1.1a和12.0cm.目前该群体已处捕捞过度状态,以捕捞幼鱼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的最小可捕规格为体长12.0cm.

关键词: 深水金线鱼 渔业生物学 最适开捕体长 ELEFAN技术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铬对鲤血清电解质水平及鱼体铬蓄积量分析

毒理学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六价铬 血清电解质 铬蓄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海洋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之间,平均值为1.21mg/L;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COD含量≤2mg/L标准评价,超标率为15%;COD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关键词: 化学耗氧量 珠江口水域 分布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工废水对养殖贝类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南滩涂养殖贝类发生大面积死亡,根据对贝类养殖区周围的环境状况、污染源、水质、底质调查结果,结合生态毒理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化工废水排放对养殖贝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养殖区上游化工区排放的污水对养殖贝类有较大毒性效应,已明显影响到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水质和底质.在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降水量少,盛行偏北风,小潮汛),造成排放的污水不能有效的稀释、扩散,造成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水质和底质严重污染,从而导致位于下游的养殖贝类大面积死亡.

关键词: 化工废水 养殖贝类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鲷主要消化酶活性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比较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黄鳍鲷(SparuslatusHouttuyn)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消化道不同部位(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比活最高的部位分别是胃、肝胰脏和前肠,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部分(P<0.01)。从肠道消化酶的比活大小来看,蛋白酶比活是前肠、中肠、后肠依次降低,淀粉酶比活是中肠>前肠>后肠,脂肪酶比活是前肠>后肠>中肠。

关键词: 黄鳍鲷 消化酶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歧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分离及其对二种海产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三氯乙酸裂解法分离双歧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得到的肽聚糖约占双歧杆菌细胞干重的8.4%,其中总糖含量约为24.2%,脂肪酸含量约为3.2%,蛋白质含量约为2.4%;氨基酸含量及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与N乙酰胞壁酸羧基连接的肽链上的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丙氨酸间的摩尔比为1∶0.7∶1.1∶6.7。将所得肽聚糖经超声波破碎后,制成0.1%和1%两种浓度的悬液,并将相应的缓冲液设置为对照组,分别注射给日本对虾和牙鲆,测定其对日本对虾和牙鲆血清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5种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肽聚糖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血清内的PO活性和LSZ活性,并在96h内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肽聚糖可适当提高日本对虾血清SOD活性,但到72h又降回原来的水平;肽聚糖可影响日本对虾血清的ALP活性和ACP活性,且两种作用趋势相近,96h内呈逐渐平缓上升的趋势。肽聚糖可显著提高牙鲆血清的LSZ活性,但这种升高具有明显的时效性,72h后降至原来的水平,且不同浓度的作用效果也有差异。由此可见,肽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提高养殖日本对虾和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牙鲆 双歧杆菌 肽聚糖 免疫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中层拖网捕捞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鱼(Trachurus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 4427x-36 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 5~13 5℃。根据研究结果还对我国今后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捕捞技术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中层拖网 捕捞技术 智利竹鱼 东南太平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南部银鲳的生殖力及其变化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4年5~6月在黄海南部的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了在经过近30年的高强度捕捞下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生殖力及其与叉长、纯重等生物学参数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47665±3989粒;与20世纪70年代历史资料相比,同海区相同大小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变化不显著,但相同叉长银鲳的相对生殖力FL显著增大,相同纯重银鲳的相对生殖力FW显著减小;黄海冷水区银鲳的生殖力显著大于长江口区相同叉长银鲳的生殖力。由于银鲳属于中上层鱼类,且分布较分散,集群性较差,受捕捞压力相对较小,但在长期捕捞压力及外部环境变化下,银鲳性成熟提前、生长状况变好。

关键词: 银鲳 生殖力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疾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益生菌生态防治更是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对有关益生菌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并对它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疾病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它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益生菌 海水养殖 环境 疾病防治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近海石鲽的同工酶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山东半岛南岸海阳近海石鲽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石鲽的眼、鳃、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和鳍条共8种组织的17种同工酶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肝脏和肌肉两种组织的 AAT、ADH、EST、GPI、G3PDH、IDHP、LAP、LDH、MDH、MPI、PGDH、PGM、SDH和SOD等14种同工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共记录了 21 个基因座位,其中,GPI 2*、IDHP 2*、MDH 1*、MPI 1*、PGM 3*、SDH* 共 6 个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 285 7 (P0 99),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 032 1和0 028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 365 0,遗传偏离指数均大于零。石鲽和圆斑星鲽同工酶比较分析表明,二者在AAT*、ADH*、GPI 1*、IDHP*、LDH*、MDH 1*、MDH 2*、MDH 3*、MPI 1*、PGM 1*、PGM 2*、SOD*和SDH*存在基因置换或近于基因置换,两种间的遗传距离为1 311 7。

关键词: 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