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盐酸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奥利亚罗非鱼生长及相关激素水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挑选大小相近的奥利亚罗非鱼270尾,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盐酸半胱胺(CHS)组(基础日粮+150 mg.kg-1CHS)、二氢吡啶(D il)组(基础日粮+100 mg.kg-1D il),试验期为32 d,分别于试验开始第1、15和32天测定体重、激素水平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HS组、D il组雄鱼日增重分别提高40.3%、18.1%(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32.8%、16.7%(P<0.05),血中GH水平提高33.0%、11.6%,T3水平提高28.5%、40.4%,睾酮水平提高35.3%、28.7%;雌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5.5%、25.7%,特定生长率提高8.7%、16.7%,GH水平提高34.4%、10.9%,T3水平提高28.1%、46.5%,睾酮水平提高35.3%、28.7%。CHS组和D il组雌、雄鱼脲氮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及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果提示:CHS和D il均可促进奥利亚罗非鱼的生长,CHS对雄鱼促生长作用较强,D il对雌、雄鱼的促生长作用相似。

关键词: 盐酸半胱胺 二氢吡啶 奥利亚罗非鱼 生长 激素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胰蛋白酶Ⅱ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 3′ RACE方法对尼罗罗非鱼 (Oreochromisniloticus) 和奥利亚罗非鱼 (Oreochromisaureus) 胰蛋白酶ⅡcDNA进行了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胰蛋白酶Ⅱ序列中均具有催化活性必需的高度保守的催化三联体氨基酸残基 (His、Asp、Ser) 和构成二硫键的 10个半胱氨酸残基, 以及决定底物特异性的保守性氨基酸残基———天冬氨酸残基和S1结合袋。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胰蛋白酶ⅡmRNA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6 4%和 97 5%。

关键词: 罗非鱼 胰蛋白酶Ⅱ cDNA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湾主要鱼类食物网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2000年在南海北部湾渔场调查中搜集了49种鱼,共计2 080尾。对其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将其划分为5种食性类型: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兼游泳动物食性。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将这49种鱼划分为3个营养级:(1)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1.0~1.3级和1.4~1.9级。(2)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2.0~2.8级和2.9~3.4级。其中,属于低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多,共有30种;属于中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较少,共有12种。(3)高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为3.5~4.0级。属于该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少,只有7种。

关键词: 北部湾 南海 鱼类 食物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多肽对60CO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中国海洋药物 2005 CSCD

摘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讨扇贝多肽(PCF)对小鼠60CO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CF能显著升高60CO辐射小鼠胸腺系数和脾系数;提高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ROS和MDA含量,同时提高总抗氧化能力,且PCF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PCF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及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关键词: 扇贝多肽 60CO辐射 小鼠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始,科研人员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各类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数据对海洋水温、海流、光、盐度、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饵料生物等进行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并将所得结果用于指导渔业生产、促进渔业研究、预警海洋灾害等方面,所起作用非传统调查方法能为。因此,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预示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要素和渔场变动、大型动植物分布、海况监测、海洋生态污染及灾害监测等方面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海洋遥感信息在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海洋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的性分化及性转技术的初步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繁殖季节顺产出的鲢卵从未受精卵开始到出膜后45d的鱼苗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其性分化。经观察,鲢苗出膜后24d在腹腔上皮的下方清晰可见性腺原基。出膜后34d则已明显性分化,雄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与性细胞一起突向体腔,以柄状精巢系膜连于腹膜上皮;雌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沿腹膜上皮横向伸展。用口服甲基睾丸酮(MT)的方法,设3个梯度(15×10-6、30×10-6、45×10-6)对鲢雌核发育苗进行性转,结果以出膜后3~4d的鱼苗口服MT(30×10-6),连续投喂50d,转雄效果较好,鱼苗能正常摄食药饵,成活率可达79.2%。

关键词: 性分化 性转 口服 甲基睾丸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腐败菌不同生长动力学温度模型的可靠性评价和比较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和比较了Arrhenius方程和Belehradek方程两种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温度模型预测鱼鲜度和货架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罗非鱼中假单胞菌的生长动态和预报货架期,通过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罗非鱼中假单胞菌生长的实测值比较,偏差度在0.95~1.01之间,准确度在1.02~1.06之间,两种温度模型相比,Belehradek温度模型的可靠性更好。罗非鱼在3和8℃贮藏中货架期实测值与利用Arrhenius方程和Belehradek方程建立的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温度模型求得的预测值的比较,Arrhenius温度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1.8%和8.00%,Belehradek温度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47%和-7.91%,两种温度模型相比,Belehradek温度模型的结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 温度模型 货架期预报 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沙群岛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岛礁海域鱼类资源种类及分布 ,合理安排渔船生产 ,2 0 0 3年 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东岛、永兴岛、华光礁、金银岛、玉琢礁和北礁等 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 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 2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 3 740钓、底层刺网 14 480m ,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 80~ 3 2 0钓、底层刺网 12 0~ 80 0m。捕获鱼类 177种 ,渔获量 3 70 0尾 2 767.0 0kg ,其中延绳钓 3 3种计 77尾 1711.5 5kg ,底层刺网共 15 3种计 3 62 3尾 10 5 5 .45kg。按岛礁平均 ,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延绳钓为 2 .0 6尾·(10 0钓 ) -1、45 .76kg·(10 0钓 ) -1,底层刺网为 2 5 0 .2 1尾·(1km) -1、72 .89kg·(1km ) -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绯鲤等。北礁、金银岛和玉琢礁的鱼类资源比较丰富 ,开发潜力较高 ;浪花礁、东岛、华光礁和永兴岛次之 ,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

关键词: 鱼类 资源调查 珊瑚礁 西沙群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漂移特点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8—1999年粤西海域4个航次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在GIS和SPSS的支持下对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重心位置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春季、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趋势相似,均呈北高南低或近岸水域高、离岸水域低的分布趋势,其密集分布区均出现在电白至川山群岛一带的近岸水域,其中以冬季的分布范围最广,栖息密度最高,平均值达412.70×104cells·m-3,其次为秋季,平均值为149.75×104cells·m-3。夏季浮游植物密集分布区的范围较小,呈现出东北侧近岸水域密集程度高、西南侧水域低的分布特点,其栖息密度处于全年的最低值,平均值为15.64×104cells·m-3。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栖息密度与N/P比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相关性不显著。栖息密度的重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的重心位置彼此相近,漂移规律不明显;而夏季重心则明显向东南方向漂移,其最大漂移距离横向达24.74′,纵向达16.78′。

关键词: GIS 浮游植物 偏相关分析 重心 粤西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分布

海洋环境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7°~32°N,128°E以西)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对陆架区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多样性指数以冬季最高,夏秋季次之,夏季第三,春季最低;平面分布格局大致呈近海向外海、北部向南部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主要取决东海暖水、黑潮和东海沿岸水的消长,反映了不同季节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

关键词: 东海 毛颚动物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