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鳙鱼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方法从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后,选取250~750bp大小的片段构建鳙鱼基因组文库。采用人工合成的重复序列(CA)15、(AG)12、(AAG)8用同位素标记作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筛选基因组文库,获得鳙鱼的微卫星序列。进一步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 0设计引物。通过杂交获得99个阳性克隆,经测序筛选出82个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65对。

关键词: 鳙鱼 微卫星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的RAPD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明对虾第3代、第4代和第5代人工选育群体各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16个引物产生了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的谱带。共检测到103个位点,其片段长度在250~2000bp之间。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是37.86%、36.89%和33.01%,平均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189、0.208和0.16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Hsp Hpop/Hsp)平均为0.294。由此可见,70.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而29.4%的变异则是来自于群体间。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选育群体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动温度下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微生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0℃~15℃范围的波动温度条件下,有氧贮藏养殖罗非鱼的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及其对剩余货架期预测的适用性。由Belehradek方程建立了温度对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影响的数学模型,在设计的两种波动温度条件下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波动温度贮藏罗非鱼中假单胞菌生长的实测值比较,偏差度在0.906~0.942之间,准确度在1.13~1.19之间。以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剩余货架期,与波动温度贮藏罗非鱼的感官、VBN和假单胞菌数评价获得的实测剩余货架期相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5.9%和-9.1%。显示在贮藏温度波动的情况下,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同样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0℃~15℃贮藏的罗非鱼剩余货架期。

关键词: 波动温度 罗非鱼 剩余货架期预测 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溶血弧菌对九孔鲍血清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诱导调节NO在鲍体内的含量,增强其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关键词: 九孔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副溶血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体增氧气泡最佳尺寸的计算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流体力学、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的有关定理方程和物理、化学试验数据, 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增氧气泡在水中的运动、溶解和受力方程; 并通过对氧气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的运动、尺寸、溶解和扩散变化的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优选出在不同条件下可完全溶解的氧气气泡半径范围, 获得在水深≤2m、气泡半径为 0 1~ 0 5mm时的氧气气泡尺寸变化、上升距离和溶解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分析了氧气气泡在水中的尺寸、质量和运动的变化规律, 确定了计算结果的应用方法, 为设计不同水深和溶解氧条件下的最佳溶解气泡的尺寸提供依据。

关键词: 工厂化水产养殖 增氧 氧气气泡 数值计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OS/Umu试验评价除草剂的致突变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采用SOS/Umu显色试验研究了2,4K-D丁酯,丁草胺,使它隆,艾割和嗪草酮等5种除草剂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在SOS/Umu试验中,使它隆和艾割2个受试除草剂可以诱发SOS阳性反应,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这2种除草剂具有致突变活性。而其它3种除草剂则无诱变效应。

关键词: SOS/Umu显色试验 除草剂 致突变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_1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水产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技术对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1遗传距离、遗传相似度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用普通鲢和鲤作对照。结果表明:GSC Ⅰ、Ⅱ系近交F1系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72 2、0.980 7,高于对照鲢和鲤的0.954 6、0.872 7;两系近交F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62 9、0.052 9,低于对照鲢和鲤的0.101 8和0.213 2,表明GSC Ⅰ、Ⅱ系系内近交的F1保持了较高的纯度。UPGMA和NJ系统树清晰反映了两个系近交F1与对照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26个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结果显示,5个引物OPG04、OPG17、OPP01、OPM11、OPM16可以扩增出区分两个系近交F1的特异标志带。

关键词: 雌核发育 近交子一代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黄鱼冷却链全程细菌定性和定量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闽东三都湾养殖密集海区所捕获的大黄鱼冷却链全过程的产品品质和细菌相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刚捕获的大黄鱼,其细菌总数受养殖水域卫生状况影响很大,为4.1×106cfu/g,菌群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居优势,占25.2%,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rtobacterfreundii)占较大比例。处理后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表明,加工处理过程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冰藏初期细菌总数明显下降,菌群中好冷的不动细菌(Acinetobactria)和摩氏杆菌(moxeralle)比例上升,其他菌群不同程度下降,出现了较多比例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和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表明鱼体温度迅速下降对有些细菌产生了冷冲击致死作用。冷藏过程中,腐败希瓦氏菌增殖比其他细菌快,在货架期终点达到86.0%,是冷却链大黄鱼产品的优势腐败菌。货架期终点12 d时,细菌总数为6.7×107cfu/g。

关键词: 大黄鱼 冷却链 细菌相 腐败希瓦氏菌 养殖水域卫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仿自然繁殖条件下的黄鳝人工繁殖试验

水产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受环境污染及滥捕的影响,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而人工养殖因受苗种繁殖的制约,尚难以形成规模。我国鱼类学家伍献文和刘建康等曾对黄鳝的生殖习性和幼体变态作过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等方面亦作过许多报道,但有关黄鳝人工繁殖的报道却不多。由于黄鳝属吐泡营巢繁殖的鱼类,且怀卵量低,一般黄鳝在繁殖期间,黄鳝先在水表面吐泡沫,做成泡沫巢,然后雌鳝在水中产卵,与此同时,雄鳝即排精,精液将卵子托于泡沫巢中,受精卵在泡沫巢中

关键词: 黄鳝 仿自然繁殖条件 泡沫巢 放养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低温环境下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最大几率数法对处理养殖水体的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跟踪检测,同时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养殖水体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持续上升,后期达到稳定;初期系统中没有反硝化细菌,后期数量开始逐渐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养殖水体的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的测定结果证明了生物滤池中的硝化——反硝化系统在发挥作用。实验表明经过低温环境的驯化和诱导,在12℃的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处理仍然是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有效处理手段。实验验证了在冷水鱼工厂化低温养殖中使用生物滤池处理氨氮的可行性。

关键词: 低温养殖 氨氮处理 微生物 生物滤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