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水产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化探讨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比人类和兽医临床,国内外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病原的药敏试验还未有公认的标准化参考方法。概括近几年国外对水产病原菌药敏试验标准化方法建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试验中关键因子的影响,指出我国水产药敏试验中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水产病原菌 药敏试验 标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AFLP技术分析中国明对虾的韩国南海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差异

高技术通讯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FLP技术对新发现的中国明对虾的一个地理种群-韩国南海种群(SP)和中国明对虾的养殖群体(CP)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群体随机取样30个,5对AFLP引物获得326个位点.其中SP多态位点比例(P0.99)46.93%,SHANNON多样性指数(I)0.188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197,群体差异性位点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2.7%.CP多态位点比例(P0.99)51.8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195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229,群体差异性位点1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5.8%.SP种群各项遗传参数都低于CP种群.两个群体的非偏差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899和0.0102.利用中国明对虾的韩国南海种群和养殖群体杂交可以获得新的种质资源,这将为获得最大变异数量性状表型和基因多样性的产生提供可能.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AFLP 遗传差异 特征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鲽、牙鲆精子冷冻保存研究及其在人工杂交中的应用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4 55(n=3),孵化率是 42 7%±7 35(n=3),胚胎发育正常;5 000尾杂交鱼苗有102尾成功度过变态期。在牙鲆冻精和大菱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的受精率只有2 7%,部分受精卵虽能孵化出膜,但仔鱼全为畸形。这两个杂交实验,特别是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冷冻保存的精子完全可以应用在杂交育种工作中。

关键词: 精子 冷冻保存 石鲽 牙鲆 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育苗技术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 高密度幼虫培育器 稚贝高密度培育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动物学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鲈形目科、底栖生活、凶猛肉食性的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和大眼鳜 (Sinipercakneri)鳃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两种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 ,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 ;然而两者的鳃小片都较高 ,表面更加凹凸不平 ,是对低溶氧环境的适应。鲑点石斑鱼的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 ,另一部分则凹凸不平 ,其鳃小片高度也高于大眼鳜 ,因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摄氧效率。在扫描电镜下能在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的鳃上分辨出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和粘液细胞 3种细胞 :前者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 ,而后者的界限模糊且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 ;前者的鳃丝和鳃小片上氯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两者细胞形态也存在差异 ;而鳃丝表面的粘液细胞的数量则是后者较多。两种鱼鳃上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的差异 ,可能与前者生活于海水而后者生活于淡水的不同生活环境有关。

关键词: 鲑点石斑鱼 大眼鳜 微细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罗非鱼染色体标本的条件探索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罗非鱼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经过筛选的 15条随机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Au) 和 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Oreochromisniloticus即尼罗美国群体Ⅰ (AnⅠ)、美国群体Ⅱ (AnⅡ)、美国群体Ⅲ (AnⅢ )、“吉富”群体 (GF) 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 ) 各罗非鱼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Au(0 9236)、AnⅠ (0 8158)、AnⅡ (0 7813)、AnⅢ (0 7853)、GF (0 7458); Au与AnⅠ、AnⅡ、AnⅢ及GF的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3154、0 2755、0 2685和 0 2392。2) 用引物S509、S506、S471扩增出具有群体特异性的带, 其中用S509扩增的 1 600bp、2 000bp两片段为 4个尼罗群体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Au的分子标记; 用S506扩增的 2 000bp片段为AnⅠ、AnⅡ、GF所特有, 可以作为与AnⅢ区别的分子标记; 用S471扩增的 150bp片段为AnⅡ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GF和AnⅠ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罗非鱼 RAPD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遗传相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994~2003年崇明北滩鱼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用多种指数对该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描述。该群落共有鱼类33种,分别隶属于10目19科29属。生态类型为江海洄游鱼类、河口鱼类和海水鱼类,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群落优势种为凤鲚、棘头梅童鱼和小黄鱼。多样性特征值年间平均指标为:Margalef指数0.84,Wilhm改进指数1.51,Pielou指数0.63,McNaughton指数0.67。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经济鱼类趋于小型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水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应得到重视,无选择性网具的使用应受到严格控制。

关键词: 崇明北滩 群落 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场渔情分析预报的研究及其进展

水产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渔场 渔情分析预报 卫星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挖掘 人工智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状,特别是我国对引进的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养殖开发。指明了我国目前在引种及养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菱鲆良种引育中心,以保证我国大菱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 群体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