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木质纤维素对青年后备蛋鸡胃肠发育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木质纤维素作为不溶性纤维来源对青年后备蛋鸡胃肠发育和肠道功能的影响。将375只28日龄的海兰褐青年后备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8(0.8%木质纤维素组)和10 g/kg木质纤维素(1.0%木质纤维素组)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时,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测定各组鸡的器官指数、回肠消化酶活性、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和肠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木质纤维素对青年后备蛋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增加青年后备蛋鸡肌胃重量和肌胃器官指数(P<0.05)。饲喂木质纤维素后,鸡回肠绒毛宽度和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1.0%木质纤维素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0.8%木质纤维素组(P<0.05);0.8%木质纤维素组回肠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ZO-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添加8 g/kg木质纤维素可刺激蛋鸡肌胃发育、促进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维护青年后备蛋鸡肠道健康。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青年后备蛋鸡 胃肠发育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种质资源的长期有效保存对于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超低温保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本研究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冻存后恢复培养阶段的新生愈伤率和新生愈伤分化率来评价不同品种不同粒级大小的胚性愈伤组织、不同浓度蔗糖预培养,以及高糖预培养和高糖预培-玻璃化处理2种预处理方式对水稻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效率的影响,并选用自主开发的15对水稻SSR标记引物,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愈伤组织分化的幼苗进行遗传多样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旱恢3号粒径为1.6~3.0 mm和>3.0 mm的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后的新生愈伤率都显著高于本品种粒径<1.6 mm的愈伤组织;旱恢3号愈伤组织经100 g/L和170 g/L蔗糖预培养后的新生愈伤率极显著高于240 g/L蔗糖预培养。粳稻WDR48、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旱恢3号仅采用高糖预培处理的新生愈伤率都极显著高于本品种玻璃化处理的新生愈伤率。新生愈伤分化率在处理间与品种间都无显著差异。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鉴定表明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愈伤组织生成的幼苗遗传性稳定。本研究表明利用愈伤组织高糖预培养-直接超低温冻存是一种易操作、高通量、稳定可靠的中长期保存水稻种质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超低温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式饲粮对生长期白山羊生长性能、肉质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全价颗粒饲粮在山羊饲养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以生长期长三角洲白山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全混合日粮(TMR,TMR组)、全价颗粒饲粮(颗粒组)和全价颗粒饲粮部分限制采食(限制采食组)进行饲喂,研究全价颗粒饲粮对其生长速度、肉质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组的增重效果显著高于TMR组(P<0.05),部分限制采食亦能取得良好的增重效果.2)与TMR组相比,颗粒组白山羊屠宰率提高了1.48%,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pH、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各组间白山羊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限制采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第4周时出现一个异常波动,显著高于TMR组和颗粒组(P<0.05),到第8周时限制采食组血清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颗粒组(P<0.05);颗粒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第8周时显著高于TMR组和限制采食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则显著低于TMR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常规指标方面,除个别指标在饲喂第2周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时间点3组呈一致变化趋势;饲喂结束后,各组之间血清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4)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颗粒饲喂可部分增加十二指肠的肠绒毛长度,对肝脏、睾丸和附睾等组织未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全价颗粒饲粮饲喂对生长期白山羊增重效果明显,且整个试验过程未对其健康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可用于育肥过程中的标准化饲喂.

关键词: 全价颗粒饲粮;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白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株T022,在搔菌后第3天给予蓝光照射,每天6 h,照射3 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研究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的原基数量增多,气生菌丝减少;蓝光组与黑暗组原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8个,其中上调基因76个,下调基因92个。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蓝光主要影响原基中与细胞壁成分相关的疏水蛋白以及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蓝光组与对照组相比,与细胞壁相关的7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与细胞膜相关的6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

关键词: 金针菇 蓝光 原基 疏水蛋白 转运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要露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现状与展望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蔬菜需求不断增加,而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增加问题愈加严重,普通人工种植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蔬菜已进入到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但目前机械化水平还较低。通过调查发现,我国60多个县市的露地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蔬菜主产区轻简高效生产中存在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农机装备购买意愿低、种植分散、农艺模式不统一、"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问题,今后应推进土地流转和种植模式转变,规范农艺参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轻简化栽培技术及装备研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冬最小风量条件下无内部阻碍和散热时超长鸡舍通风特性研究

制冷技术 2021

摘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冬季节最小通风量条件下无内部阻碍和散热时一种超长鸡舍的气流组织和窗口进风量。模拟结果显示:最小通风量时超长鸡舍横截面上存在两个反向涡旋,侧墙附近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降。舍内整体气流组织比较均匀,平均空气流速约0.09m/s。纵向空气流速存在最大的差异,典型剖面平均速度的标准偏差也仅为0.06。各窗口的内法线速度分量也几乎相等,约0.40m/s。研究得出,空鸡舍负压排风时,适用于中小鸡舍的传统通风设计所默认的均匀进风理论同样适用超长鸡舍;即使南北侧墙上排风扇的数量和位置都不对称,各窗口的进风量也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气流组织 进风均匀性 最小通风量 超长鸡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

农业工程技术 2021

摘要:以生产常用液体菌种的基础配方作为基准配方,对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碳源、氮源、pH进行了优化,并进行培养时间的确定,根据优化的结果选择黄豆粉2 g、玉米粉2 g、蔗糖2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0.5 g、水1 L作为最终配方,且培养时间选择为12天,对所筛选到的配方进行发酵罐实验,最终发酵罐发酵6 L液体菌种,可生产湿重菌丝480 g,且菌球大小均匀,菌球密度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稗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评估DNA条形码在稗属植物鉴定中的有效性,选取核DNA条形码序列ITS和ETS及叶绿体DNA条形码序列psbA、trnL-F和matK作为候选序列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无芒稗、稗、长芒稗和细叶旱稗4种稗属植物的不同DNA条形码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分析了不同候选条形码序列的特征。结果显示,matK序列变异位点占比最高(3.6%),ETS序列最低(1.7%);psbA序列种间变异最大,matK序列种内变异最大;邻接树分析显示,条形码序列ITS、ETS、psbA、trnL-F和matK均可以区分出长芒稗,支持率均大于80%;此外,ITS序列将无芒稗和稗聚于同一支,可以区分出细叶旱稗。因此,建议ITS作为鉴别稗属植物潜在的DNA条形码序列。

关键词: 稗属植物 田间杂草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ITS ETS psbA trnL-F mat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对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自变量,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8、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4h、乙醇浓度58%、振荡速率120r·min-1,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3.41mg·g-1

关键词: 海鲜菇 副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全不育系高纯度制种技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开展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全不育系高纯度制种技术的研究,利用离体培养、无性扩繁和BE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繁殖纯合型不育株。结果表明,利用幼嫩枝条诱导获得试管苗不容易出现混杂,基因型鉴定更为简单、准确。通过对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发现,培养土移栽试管苗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两次移栽的最佳时期为9月底至10月初。与原有产量585 kg/hm2相比,利用显性核不育无性扩繁技术生产全不育系产量为827 kg/hm2,比原有产量提高了40%,田间育性鉴定结果显示全不育系纯度可达99%以上,为进一步推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系 无性扩繁 分子标记 高纯度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