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拖网渔船捕捞努力量算法研究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船捕捞作业行为识别算法准确率直接影响捕捞努力量的估算精度,现有的捕捞作业行为识别算法存在特征局限及算力要求高等问题.基于2019-2021 年辽宁省拖网渔船的北斗船位数据计算捕捞努力量,构造含空间信息的特征向量和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拖网渔船捕捞作业行为识别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和马修斯相关系数分别为 96.47%、99.58%、95.02%和0.9234.捕捞努力量平均绝对误差为0.1009 kW·h,均方根误差为0.9851 kW·h.研究证实,提出的捕捞努力量算法精度较高,可为渔业资源评估和限额捕捞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 渔船 拖网 北斗卫星 船位数据 捕捞努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复合碘溶液体外抑菌效果及对草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水产养殖 2023

摘要:为探究改良后的复合碘溶液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安全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到改良复合碘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20 mg/L,抑菌效果是市面上复合碘溶液的8倍.以草鱼为受试动物,进行改良复合碘溶液对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确定其应用于草鱼养殖的安全浓度为22.21 mg/L.结果表明,改良复合碘溶液的抑菌性能有所改进,且未损害其安全性.为改良复合碘溶液安全应用于水产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合碘溶液 抑菌效果 草鱼 急性毒性 嗜水气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捕捞技术、渔具渔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应用船舶、机械、信息、新材料等技术,从海洋中捕捞经济渔获物并综合利用,是现代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特征.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保护近海生态与资源、实现渔民增收和新渔村建设、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析海洋捕捞渔场探测、渔具渔法与高效自动化辅渔助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海洋捕捞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实现节能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捕捞技术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捕捞技术 渔场探测 渔具渔法 辅渔助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棚虾"压气头"现象分析及探究

科学养鱼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小棚虾养殖中饲料投喂后,增氧气头周围打开水花的面积明显缩小,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压气头”,特别是在养殖后期,随着虾个体的增大,气头长时间打不开是常见现象,可能会影响增氧效果,导致虾的活力降低和生长性能下降。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饲料油脂过高引起,有人认为是水体油膜过多引起,有人认为是虾聚集增氧气头引起等,那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究竟为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环境及克氏原螯虾肠道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改进不同地区稻虾综合养殖策略提供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武汉、永州和韶关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水体、底泥及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并对水体、肠道菌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体、底泥及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均大于永州地区和韶关地区。武汉地区的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体及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与永州地区和韶关地区均相似,其中水体的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底泥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武汉地区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10.85%)、气单胞菌属(Aeromonas,9.88%)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 (8.43%)等。永州地区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ZOR0006 (9.78%)、拟杆菌属(Bacteroides,5.41%)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 (3.98%)。韶关地区的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9.31%)、拟杆菌属(4.29%)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 (4.58%)等。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总悬浮颗粒(TSS)和总磷(TP)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磷酸盐(PO3-4-P)和化学需氧量(CODcr)对肠道微生物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水体、底泥及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水体与底泥的微生物结构更相似。武汉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中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最高,对于稳定养殖系统有利。不同地区养殖系统微生物的优势菌门种类没有变化,但是会改变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养殖环境中的营养盐含量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虾综合种养 水体 底泥 肠道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鱼小瓜虫、黏孢子虫病流行规律及防控措施(下)

科学养鱼 2023

摘要:四、黏孢子虫的基础生物学特征黏孢子虫大多数寄生在海淡水鱼的组织器官内,其在进化上与后生动物中的刺丝胞动物水螅、水母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国内外报道的黏孢子虫种类约2 000多种,其中我国报道鱼的寄生黏孢子虫约600多种。黏孢子虫可以广泛寄生在鱼的体表、鳍、鳃、肌肉、脑及内脏器官或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部分黏孢子虫种类可对野生或养殖鱼造成严重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地震波初至智能拾取的超分辨率深度残差方法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常规语义分割网络在初至拾取中存在的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基于U-Net网络,结合残差学习模块和亚像素卷积方法,构建了一种超分辨率深度残差网络的初至智能拾取方法(SD-Net)。该方法使用具有跳跃连接的U型网络融合地震数据的多尺度信息,通过端到端的训练方式简化工作。首先,在SD-Net的下采样阶段引入残差学习模块,克服深层网络退化问题,有效提高对地震数据的学习能力;其次,上采样阶段采用亚像素卷积方法,通过卷积和多通道间的像素重组实现特征图超分辨率重建,以更高精度定位初至;另外,利用迁移学习将模型应用于中、低信噪比模拟数据,仅需少量标注数据即可训练得到最优初至拾取模型。实际算例表明:与U-Net方法相比,SD-Net训练效率明显提高;网络模型具有更高准确率和鲁棒性;迁移学习模型预测的结果验证了SD-Net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该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对实现高效、准确的初至智能拾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至拾取 U-Net 残差学习模块 亚像素卷积方法 SD-Net 迁移学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养殖环境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

分析测试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测定养殖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地西泮及其3种代谢物的分析方法.水样经0.45μm玻璃纤维膜过滤,沉积物采用1%氨水-乙酸乙酯提取后,均通过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MCX SPE)柱富集净化.目标物用5%氨水-乙腈溶液洗脱后吹干,1 mL 40%乙腈水溶液溶解残渣,UPLC-MS/MS测定.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内标法定量.4种目标物在0.1~100μ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0~2.0 ng/L和0.02~0.05μg/kg,定量下限分别为2.0~5.0 ng/L和0.05~0.1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2% ~11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1% ~9.6%.该方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可满足养殖环境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测定要求.

关键词: 地西泮 代谢物 固相萃取(SPE)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养殖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牛蛙中50种兽药残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建立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测定牛蛙中50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0.2%甲酸乙腈提取,经快速滤过型净化(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固相萃取柱处理,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目标物在正离子全信息串联质谱扫描方式(mass spectrometry,MSE)下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50种兽药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检出限为0.5~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79.4%~112.1%,相对标准偏差为3.7%~13.1%.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牛蛙中50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快速滤过型净化 牛蛙 兽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永乐环礁和东岛鱼卵种类组成和分布

热带海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摄食场。永乐环礁和东岛是西沙群岛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西沙群岛的渔业及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1年4月采集了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了两区域的鱼卵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两区域均只采集到鱼卵,共鉴定出27种,隶属于4目16科25属,并均以鲈形目占优势,永乐环礁中占比为95.45%,东岛中占比为85.71%。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种类组成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目、科、属、种的相似性分别是25.00%、37.50%、32.00%、33.33%。鱼卵的出现频率均为100%,永乐环礁鱼卵平均密度为0.984ind.·m-3,东岛鱼卵平均密度为0.453ind.·m-3。永乐环礁优势种(Y≥0.02)为圆鲹属未定种(Decapterus sp.)、鲣(Katsuwonus pelamis)和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3种;东岛为绿唇鹦嘴鱼(Scarus forsteni)、灰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和多带副绯鲤(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3种,优势种差异明显。并且,本次调查发现了未记录种双边鱼(Ambassis sp.)。物种丰富度指数(D)呈现永乐环礁(2.46)高于东岛(1.87),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则表现为永乐环礁(1.08和0.35)低于东岛(1.32和0.50)。两区域的鱼卵种类组成均以礁栖鱼类占优势,而大洋性中上层鱼类相对丰度则呈现永乐环礁(88.02%)明显高于东岛(0.44%)。研究结果表明,永乐环礁和东岛可能均为海洋鱼类的产卵场,而永乐环礁拥有开放性的潟湖,相比东岛更适宜作为大洋性鱼类(尤其是金枪鱼类)的产卵场,并且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方法在鱼卵鉴定方面的不足,可以作为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手段,本研究为永乐环礁和东岛渔业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珊瑚礁 潟湖 西沙群岛 产卵场 金枪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