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金乌贼腕式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金乌贼 (SepiaesculentaHoyle)的腕式及其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金乌贼不同时期的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的腕式。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表明 ,腕式依个体、大小、左右和性别不同而有差异。当一个种雌性及雄性样本左、右腕的腕式都一致时 ,可以认为是该种的腕式。否则 ,需指出性别、大小、左右等前提。建议在金乌贼研究中慎重使用腕式。

关键词: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腕式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小黄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合理利用探讨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龄鱼的渔获比例由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的43.14%上升至近年来的74.64%,剩余群体的渔获比例由56.86%下降至25.36%,资源结构的脆弱程度进一步加剧;伏季休渔制度对小黄鱼资源的长期恢复效果因捕捞力量的居高不下而难以持续体现。坚持产出控制,在现行资源状况下实行9.34×104t最大持续产量的管理目标,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资源保护和恢复的长期效果才能得以逐步实现。

关键词: 东海区 小黄鱼 伏季休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贝类病毒病研究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目前已报道的海洋贝类病毒病的病原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 ,提出了目前国内外海洋贝类病毒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病毒 疾病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的胚胎发育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中,为了准确选择胚胎的冷冻时期,掌握胚胎发育进程,同时为牙鲆苗种培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对海水工厂化养殖牙鲆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牙鲆受精卵培养在14~16℃、盐度29.9的海水中,利用Olympus显微镜对牙鲆胚胎发育过程连续观察,对各个胚胎时期的发育时间进行了记录,并对每一时期的特征用Olympus照像机进行了拍摄。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5d的29个具体发育时期的特征和发育时间,拍摄了30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鱼苗图片,将牙鲆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心跳期、胚体转动期、出膜前期、出膜期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此培养条件下牙鲆胚胎历时93h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再经96h的胚后发育卵黄囊完全吸收,之后进入变态期,向成鱼转化。

关键词: 牙鲆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颜色虹鳟卵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化学分析法,分别对两种颜色的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卵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颜色的虹鳟卵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基本相同,均高于虹鳟肌肉(除水分外),两种颜色卵的受精率、发眼率、破膜率和上浮率相近。

关键词: 虹鳟卵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溴化钠对鲤生长、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及其在体内的蓄积

水产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溴化钠(NaBr)对鲤进行试验,分别在15、30和45d进行生长速度测定和组织蓄积研究,并在45d对甲状腺激素进行测定。研究发现,NaBr对鲤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浓度为15mg·L-1的NaBr试验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NaBr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浓度为15mg·L-1的NaBr试验组含量最高(P<0.01);鲤各组织中肝和皮的溴蓄积量较高,而肾在各浓度试验组均保持较高水平,浓度为25mg·L-1NaBr时肌肉中溴蓄积量为72.40mg·L-1;添加NaCl对鲤组织的溴蓄积量影响显著(P<0.01)。水体中NaBr含量低于25mg·L-1时,对淡水水生生物是安全的,所养殖生物中溴蓄积量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关键词: 溴化钠 甲状腺激素 蓄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标记对黑龙江流域大麻哈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12个微卫星标记 ,对中国 3个大麻哈鱼洄游群体 (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种群的基因杂合度、遗传多样性和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 ,3个大麻哈鱼洄游种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 :0 .6 732、0 5 995、0 .6 917,种群遗传多样性分别为 0 .70 82、0 .6 5 11、0 .76 16。这些结果表明大麻哈鱼遗传多样性还比较丰富 ,其资源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前景 ,说明当前中国大麻哈鱼资源数量下降并非由遗传因素引起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人工增殖放流为恢复中国大麻哈鱼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大麻哈鱼的小种群极易产生遗传瓶颈的现状也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成分与环境温度对奥尼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相同生长阶段、体重均匀的雄性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eus×O.aureus)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同P/E饲料组与不同水温组进行暂养,共3周。在最后一次投喂后2 h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饵料蛋白质水平在20%-40%时,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胃蛋白酶活性随着饵料蛋白水平上升而减低了22.2%和26.0%(P<0.05)。碳水化合物水平由34%上升到42%和5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了107.1%和106.6%(P<0.01),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7.1%和39.8%(P<0.01)。脂肪水平由1.5%升高7%,肠道脂肪酶活性没有变化,脂肪水平升高到12.5%,肠道脂肪酶活性降低了25.4%(P<0.01)。在水温17-32℃时,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关键词: 饲料成分 环境温度 消化酶 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风浪网箱材料性能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抗风浪网箱材料的选择、材料性能和测试结果。试验表明 ,开发的网箱框架高密度聚乙烯管材性能优良 ,其抗屈服应力达 2 3MPa ,断裂伸长率达 5 2 5 %~ 76 3%,纵向回缩率仅为 0 3%。采用的六边形锦纶网衣网片纵向断裂强度为 31 5~ 342daN ,比进口挪威网衣强度高 1 9%~ 1 0 7%。

关键词: 抗风浪网箱 材料性能 抗屈服应力 断裂伸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养殖鲟鳇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养殖的俄罗斯鲟Acipenserguldenstadti、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和杂交鲟H dauricus♀×A schrencki♂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种鲟鳇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水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 68%~21 72%、1 00%~5 70%、1 10%~1 19%、71 50%~80 60%。肌肉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4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 67%~9 19%、6 31%~8 30%。6种鲟鳇鱼肌肉中主要脂肪酸有9类13种。

关键词: 鲟鳇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